体育课中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时间:2022-10-26 04:02:59

体育课中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体育课的教学就象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共同发挥作用下完成的。同时体育教学也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即直观性强,师生共同活动,教与练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体育活动之中。体育活动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练习和活动中来,对提高课堂质量意义十分重要。

1.体育课中应培养学生的快乐感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时期,他们活泼好动,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体育活动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乃至课外体育活动和观看体育比赛中,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就会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

2.体育课中应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体育课不仅是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掌握活动技术,而且在活动中也要锻炼学生的能力、意志和品格。当代初中生个人意识特别强,心理变化起伏较大,特别敏感。 教师在体育课中一定要给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的才能,还要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不断的体验成功的感受、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结、乐观的心境。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体育课中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是体育教学的唯一因素,还有知识信息、心理活动、情感体验等一系列因素。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这一特点,创设艰苦的环境,营造紧张的气氛,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心理品质。

4.体育活动中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 中学生已初步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心理上也有强烈的情感需要。体育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很多活动要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并以此增加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具有依赖性和影响性,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教师应要求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长期活动在这种集体关系中,从而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浓厚的友情。

5.体育活动中可以增加学生的集体观念 体育活动具有形态化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进行直接、广泛的交流。作为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交友,正确处理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文明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6.体育课中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体育课中要把出发点放在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发展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项目,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并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地坚持锻炼,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

7.体育课上还要注重学生科学锻炼意识的培养 伴随体育运动的是不可避免的意外伤害,因此科学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也贯穿其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对自己有所了解。明确自己参与的体育锻炼对自己那些部位有利,学生会有目标的参加锻炼。这样一来,他们会知道过量的运动带来伤害,所以在锻炼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懂得合理的运动负荷会使自己更加强健。从小建立一个科学锻炼的概念,减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恐惧感,并有利于“终身体育”地开展。

总之,体育活动中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可以多方位、多渠道进行,它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因材施教、以情换情、以情育情,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上一篇:从《庖丁解牛》中看散文教学 下一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