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应如何预设与生成

时间:2022-10-26 03:33:54

浅谈课堂教学中应如何预设与生成

关键词:预设 生成 新课程 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因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循序渐进性而过分注重教学过程的预设与控制。课堂上学生智慧的闪光大多被认为是节外生枝或影响进度而被无情扼杀。课堂教学因此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倡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现在有些教师一味的追求课堂生成,造成教学目标落实不了,而且课堂显的非常混乱。在新课程逐渐实施过程中,科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

一、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要深刻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从实践的层面来看,生成往往是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

(一)充分的预设是非常必要的,预设是为了有效的生成

教学本身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双边活动。教师必须对未来的教学作出预设,预设应富有弹性。

(二)生成是永恒的,是对预设的超越

教学过程不是预定不变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生命的群体在进行交往和对话。因此教学不应该拘于预设中固定不变的程式,而应该呈开放、接纳趋势,倡导教师与学生在互学互动中的生成和创造。

(三)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新课程倡导生成,并不是片面地追求生成,不是漫无目的,脱离“文本”的生成,更不是一种什么都要“舍本而逐末”的生成。我们首先应当尊重“文本”的内涵,在深入理解文本丰富内涵基础上进行生成。其次,“即时生成”也并不是都有价值,教师要有所选择,对那些无关的、意义不大的、没有多大价值的生成可以一笔代过,对那些有探究价值的生成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实际上,这个时候预设和生成是融为一体的,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这是理想的关系。

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应如何进行教学预设:

课堂教学中要做好教学预设,教师要做好四个准备。

(一)预设的资源要丰富,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和心理以及相关教学资源都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准备。

(二)预设的目标要合理。

教师对自身预设活动目标要深入理解,要考虑怎样让学生走在过程中,学生够不着目标时,要根据过程的再展开设定过程性目标并及时对目标进行进行选择与协调。

(三)预设方案设置弹性问题,留下弹性时空,使预设空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探究。

关注预设、生成等的问题,不可避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我们教师应该针对问题,采取多样化方式加以解决。不死搬硬套,不随意跟着学生的思维走。

(四)强调预设活动的结构化和合理化,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预设”,使教学尽可能的在“预设”之内“生成”要正确处理好活动中的预设与生成性的问题,

三、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应如何进行教学生成:

本文以探究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教学生成。

(一)创设诱发探究的认知冲突,营造“生成”的教学氛围。

探究学习是开放的,科学教学要多角度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丰富课程的内容,诱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查找资料、动手实践、展开争论,深入探究。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不断进发灵感的火花,促进教学效果的动态生成,从而感悟学习的快乐。

(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体会探究的,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课堂,在以前的生活经历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在学习活动中,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是能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激发、唤醒和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体验,探究熟悉的生活的化学现象,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情境体验,生成新的知识。

例如学习金属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金属的特点,探究其化学性质。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的金属制品有哪些?(2)哪些金属制品在生活中用途大?(3)为什么铝比铁耐腐蚀?用实验室提供的药品、仪器,分组探究铝的性质,把小组的假设和实验过程以及结论分组汇报。经过实验,学生汇报的结果有:(1)铝锅可以做饭、烧水。得知,铝与水不反应,铝能和空气中的氧反应,但不能在空气中燃烧;(2)铝器皿不能盛碱性或酸性食物,说明铝既能和酸反应也可以和碱反应。

这样的探究题目,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都有话可说,学生能够主动调动自己的学习积累,分析相关的生活现象,生成新的科学知识。

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师生间形成积极的双向互动,生生间的双向互动,使课堂呈现多元、变动态势,但又围绕着一致的目标且贯穿于全过程,故这样的课堂是有序而非任意的,是务实而非浮华的,因而教学目标必然是落实的。只有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课堂教学才会迎来“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无意插柳”的岸柳成荫!

参考文献:

[1]教育是没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林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

[2] 张松清.“初中科学教学中预设和生成关系的研究和实践”2008.7

上一篇:口腔瓷贴面修复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改进 下一篇:氯化聚丙烯的生产工艺及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