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方师院发展定位误区探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26 02:21:32

当前地方师院发展定位误区探析及对策

摘要:高校发展竞争加剧,大学生就业竞争已日益激烈,各地方师院纷纷提出了走特色发展之路,但在定位学校的发展时却出现了诸如办学性质不明、服务方向不清等偏颇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观念局限、体制羁绊等因素。为此,地方师院应在量力性、前瞻性等方面积极着手,努力增强竞争力。

关键词:地方师院;发展定位;误区探析

高校分类不清,定位不明显,是当前中国整个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精英学校拼命搞大众化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拼命往研究型、综合型的路上挤,所以变成了千军万马过一条综合化、研究型的独木桥,这与社会、国家的需要是不一致的。十六大报告曾明确告诉我们:中国实现小康社会不但需要众多的高级人才,更需要数以万计的应用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中国高校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定位问题。

一、当前地方师院在发展定位上的偏颇现象

1.办学性质不明

传统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培养目标,造成了高等学校科类单一,单科性学校太多,综合性学校太少,导致毕业生专业口径过窄,适应性较差,人文教育薄弱,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多元化需要,也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适应新的形势,各地方师范学院在办学类型、服务面向、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调整和优化。但有一部分地方高师在办学性质的定位上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不顾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一味地强调多科性和综合性。国家在新一轮的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中,为了在“解决农村和基层工业企业的人才紧缺问题,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地方服务”,提出了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高校布局重心适当下移”,明确指出“不是说所有的学校都要变成综合性大学,不少学校将来要变成科类单一的学校,而且要办出他们的特色”。这里的“不少学校”主要是指地方高校,当然也包含地方师范学院。

2.服务面向不清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方地方师范学院必须明确其“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服务面向和根本任务,建立主动适应地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经济建设要求的机制,一方面要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以地方为依托,不断拓展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办学性质,导致相当一部分地方地方师范学院没有主动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部门的需求,服务面向变得模糊不清。在服务面向方面普遍存在着口号化、趋同化、主观化等现象。如有的高校提“立足某市,服务某省”的服务面向。但“立足”和“服务”的涵义究竟是什么,是立足和服务于区域的整体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需要,还是立足和服务于区域发展对某一方面人才的需求等都没有明确界定。

3.办学层次混乱

从办学层次上讲,高等学校可分为专科教学型院校、本科教学型院校和研究教学型院校。地方师范学院主要是前两个层次高校,即主要承担专科和本科学历教育。但是,在高校办学自逐步扩大的过程中,由于国家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许多地方师范学院都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扩大影响而不安其位、盲目攀比,致使办学层次定位混乱。这种层次混乱主要表现有三:一是低层次的学校盲目升级。如专科学校办本科教育,本科学校一味追求招硕士研究生;二是同一层次的学校都要争当“一流大学“,盲目上硬件,扩规模,只求量的扩大,不求质的提高;三是高层次的综合性大学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降格以求,反过来大量地举办各类专科教育和职业培训,片面追求学生数和规模效益。

4.办学特色淡化

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区域社会经济需求的多样性与各高校办学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走多样化的道路。当前,不少地方师范学院对办学特色的研究和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所谓办学特色,是指高校在一定办学思想的指导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当前地方高校办学特色不明有四种主要表现:一是淡化学科特色。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不是具体分析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努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而是“赶热门”、“抢市场”,遇有热门专业就一哄而上,造成新的专业重复设置与资源浪费。二是回避地方特色。不是充分利用和依托学校所在地经济和文化方面和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市场优势,认真研究本地区的市场需求,形成“人无我有”的办学特色,而是有意无意地回避“地方性”,似乎一谈“地方性”就把校“降格了”;也避而不谈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似乎一谈为地方经济服务就限制了学校的发展空间。三是忽视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师范学院从专科升格为本科,人才培养从偏重理论型变为应用型为主。潘懋元先生曾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应培养专业性的应用型人才,以行业为对象,着重应用,即培养理论水平较高的、专业适应面较广的应用型人才(如教师)。

二、发展目标定位偏颇原因探析

发展目标定位偏颇上存在上述问题,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1.观念误区

首先是片面的发展观。误认为“发展”就是扩规模、上层次,就是征地建房子,而忽视提高质量、水平和特色,忽视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水平,忽视可持续发展。其次是扭曲的教育观,或过分强调面向市场;或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或过分强调自身规律。

2.社会制约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是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学校招生分配、学科建设、经费筹措、科学研究等依靠国家的宏观计划指标来决定和调控,因而社会对高校办学的制约性很弱;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较大程度上游离于社会之外,使得办学者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竞争意识等都很薄弱。

3.体制羁绊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高校办学的自依法逐步得以落实,但同时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国家对地方高校缺乏必要的有力的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在新一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作重点和财力又主要放在少数中央部委和省部级重点大学上,对省市共建的地方师院发展缺乏足够的政策和经费支持,致使地方师院的改革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自发”的阶段,甚至出现了市里顾不上,省里顾不了的局面。

三、应对发展目标定位偏颇的思考

地方师院要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明确定位,必须客观评价自身资源,对服务社区进行系统扫描,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和办学特色。因此,在定位学校发展目标时,必须考虑如下原则:

1.量力性

即地方师院应客观评价自身资源。客观评价内部资源是为了给学校科学定位提供准确信息,它主要包括学校位置分析、学科专业状况分析、财政状况定量和比较分析。学校位置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渠道的数据,对学校进行基准分析,确定学校与竞争者的相对位置;学科专业状况分析的目的,在于总结各学科专业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财务运行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和利弊因素等,以发现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它有助于确保学校学科专业的高质量、高效益;财政状况分析是定位工作中必须的过程。通过这些分析,为科学定位学校的目标提供准确而合理的思路。

2.保障性

有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预算安排,充分进行区域社会“扫描”。这里的“扫描”是一个观察分析、可能影响到学校定位的特点和变化的过程,它包括审视区域环境、分析内部的优势和弱点及确定学校的办学目标。⑧这里的区域环境既包括区域科技、经济、文化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和地方政府的拨款力度与社会各界筹资力度,以及国民对教育成本的分担力度。把外部区域环境和内部资源优势二者综合起来考虑,才能科学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

3.前瞻性

正确定位地方师院的服务面向,必须处理好以下两重关系:一是“发展与责任”的关系。高校具有为地方提供科技、人才、服务的功能,同时,为肩负着自身发展的使命,一方面,地方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师范专业的人才要求很大,地方师院重点承担着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其次,要承担地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任,以满足地方国民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更好地发挥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其三,要主动同地方科技产业结合,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四,要在为地方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服务”与“依托”的关系。一方面要强化地方师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和利用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丰富资源和优势,充分利用地方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服务与依托方面努力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机制。这样就可以在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不断获得地方更大的扶持和资助,进而扩大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实现地方与高校的共生共荣。

4.可行性

大力发掘自身优势。合理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必须依托和发挥学校自身的办学资源优势。在整个高等教育“金字塔”结构中,地方师院的“层级”一般处于中下层次,但就某些学科、专业来讲,其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却有可能处更高一层次的“层级”,甚至赶上或超过某些综合性大学。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2005,12:55-58.

[2]周远清.周远清教育论文集(二)[M].北京 :高教育出版社,2001.533.

[3]周远清.周远清教育论文集》(二)[M].北京 :高教育出版社,2001.541.

[4]潘懋元.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J].上海机电学院学报,2006,1:46-48.

[5]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J].上海机电学院学报,2006,1:88-91.

[6]钱国英等.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65-68.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下一篇:塑料期货上市对塑料市场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