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探索

时间:2022-10-26 02:15:22

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探索

摘要:介绍了在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的特点,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建设以及考核方式教学环节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取得成效。

关键词:独立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080-02

教育部课程指导委员会新修订的《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基本要求》明确指出: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普遍性,它的基本原理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各类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近10年来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但作为新兴事物的独立院校,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在学习方面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心理承受力差,容易出现厌学现象等。[1,2]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给大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挑战。同时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也在积极努力地探索适合于独立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3,4]

刚进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工作时,笔者作为助教,也曾被这些情况所困扰。主讲教师多是母体高校在本院兼职的教师,他们备课充分,课上讲解系统深入,教学态度严谨,但学生却表现为出勤率不高,上课时会有部分学生小声说话;学习不主动,作业抄袭现象严重,最终学生成绩不理想。针对此种情况,本校教师团队努力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辅导答疑课上或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多次与辅导员沟通,多方位地探讨现在大学生的特点。发现在本院1990年前后出生的这些学生中,在学习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在他们身上同时也闪现出很多的亮点。针对学生特点,继承母体高校系统有序的教学优势的同时,积极地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

一、发掘学生特点

与高中生相比,大学生对材料进行抽象、概括和识记能力的大为增强,大学生的逻辑思维(概念、判断和推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5]并且他们精力充沛,大学生的这些状况决定了大学生能够承担复杂艰苦的脑力劳动,适合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基于此,应该充分地相信学生有能力学好大学物理课程,只要把知识有机结合,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即使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牢等情况,只要他们的兴趣在于此,积极主动学习,基本能够达到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在某一学年第一堂大学物理课中,为了了解学生情况,先安排学生讨论一个问题“理工科学生为何要学物理”,从2007级学生开始,共有三个年级的学生对此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或争论。发现:1990年前后出生的这些大学生自信张扬,不吝展示自己的观点,非常乐意参与、组织活动,不放过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趋同意识很淡;他们喜欢通过讨论或争论形成观点、学习知识、认识事物,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大学物理的传统教学方法,虽然系统严谨但不活泼,不易被他们接受。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在中学阶段学习物理,多是在高考的压力下被动地学习,他们不能真正意识到作为自然科学核心的物理学为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不清楚教育部把大学物理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必修基础课的重要性。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对此科目的认识后,意识到要要完成大学物理的教学任务,必须充分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环节中进行积极探索尝试,寻找适合之路。

二、根据学生特点,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1.对教学任务进行全面规划,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物理概念和物理图像,注重物理学的实际应用,把物理学与自然现象、实际生活、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紧密联系,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完成振动知识的教学后,介绍非线性振动中的混沌现象,简要阐述其形成的基本条件,概要说明将来可能应用的领域,在气象学中,科学家用混沌知识来预测天气,经济学家试图用它来预测股市行情等。在进入电磁学内容教学之前,先在课件中用北极光的图片来引入。在讲解电磁波知识时,有机地结合电视机和手机来进行教学。在完成电磁学内容后,介绍超导知识,包括超导现象、材料的基本电磁学特点、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将来的发展前景。在光学部分教学中添加光学信息处理、光纤通信等内容。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学重要基础作用的认识,同时又满足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对学生熟悉的事物,如手机等,根据物理学与物理现象或工程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取合适的题目,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对学生的理解或认识及时进行引导。采取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把概念、原理理解透彻,学生对自己参与而得到的知识能够充分理解与把握,从而达到大学物理的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中需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既不只采用呆板的板书,也不只是充当课件的放映者,而是把它们有机结合。教案主要采取电子课件形式,适时把重点和难点加以讲解,必要时配以板书,用粉笔把课件中某些细节进一步展开,使电子课件与板书相辅相成,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把学生感到抽象、接受困难的内容,如驻波、李萨如图形等知识点,将实验结果拍成图片,或把实验过程录像,做成视频资料,这样可以使物理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上一篇:远程教育课程的市场化属性及其运作 下一篇:能源动力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