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信用社新型业务差错处理

时间:2022-10-26 12:29:23

浅析农村信用社新型业务差错处理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坚持以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将开拓创新与审慎经营相结合,充分发挥政策、机制、网点优势, 巩固客户,在不放松为“三农”服务的前提下,以客户为中心,全方位、多领域发展业务,至今已成为联系广大农户、立足农村社区、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主力军。但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员工在办理各类业务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差错,为寻求更快更好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笔者在靖安联社和樟树联社进行了调研,现就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新型差错问题进行浅析。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业务差错现状

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各类新型人才的不断引进,各种新型业务品种和系统平台不断的开展和应用,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人才的培训落后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也由于临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在日常的业务办理过程中,由于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员较多、业务操作流程不规范、业务代码不熟悉、身体不适或遇家庭矛盾等诸多原因,导致差错不可避免。传统的双人临柜,一人临柜一人复核兼出纳的业务模式早已被柜员制所取代,对临柜人员的素质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一人临柜需办理所有的柜面业务,如:各项存款的存支取和转账、各行社之间资金的转账与划拨、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利息的清收、各项代收代付业务的办理等等业务,但“智者千虑,都必有一失”,差错很难避免且时有发生。有的柜员办理业务时会少付资金(长款)、有的会多付资金(短款)、也有的错将张三的资金转入李四账户等情况。少付资金客户往往会自行发现,或由柜员轧账时发现及时进行调整;多付资金给客户,有的客户当场会将多得资金主动归还于信用社,也有些客户在工作人员进行轧账核对后通过联系将多得资金主动归还于信用社;但也有一部分客户不会将此多得资金主动归还信用社(柜员),势必造成信用社或临柜人员的损失。

二、出现差错后追回的途径

目前农村信用社遇到以上差错,特别是短款问题,首先采取的解决途径是私下进行协商解决。由于农村信用社大部分的网点设在县(市)的主要街道、社区内、各乡镇主要地段,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多为附近的单位和企业、居民和经商从业人员,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理念,各网点的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与客户较熟悉,或通过与客户上级部门协调等方式能够使短款得到追回;其次由于现在开通了“通存通兑”和“农信银”业务,各商业银行及已加入银联的各金融机构的卡取款业务均可办理,遇到此类短款问题,由于客户不是固定客户,很难将短款迅速追回;再次有一些客户就算是长期客户,但遇到此类短款,就认为自已没有出错,是银行自已造成的差错,拒不归还短款。针对此类客户,如果短款数额较少,在当班柜员可承受范围内,有些柜员会采取自认倒霉的方式自己进行赔付,以保全信用社资金;如短款数额较多,柜员不能够承受的情况下,部分柜员会与之私下协商,给付部分手续费,或许诺给予礼品等好处,也会得到追回;如以上办法均不能解决,柜员只有通过上报上级管理部门报警进行处理,但是又担心受到上级部门的行政、纪律处分或经济处罚,造成经济与精神的双重损失,心理带来的压力进而影响柜员的工作质量,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对信用社及对员工本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造成差错不能追回的原因

由于我们农村信用社机制和所处环境的原因,部分客户认为归不归还资金无所谓,很少出现过真正诉诸法律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在处理长短款的问题上,上级部门是按照“长款归公,短款自赔”的原则进行处理的,部分员工本着将影响降到最低,损失最少的原则,都不愿过多的与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如在私下解决之前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上级部门还有可能对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如操作流程运用不当或人为因素所造成,可能还会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处理,也是部分短款不能通过正当途径进行解决的原因;三是我们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虽然聘请了法律人士担任顾问,但没有设立一个专门的法务部门进行协商和解决业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法律纠纷和问题。如发生数额较大的差错,员工除了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外,由于法律顾问时间不允许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对其指导处理,取得一条较完善的安全的差错处理途径,员工在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会较大。通过调研发现,有个别员工在发生短款后,担心自已无力偿还,又不知在何时上级部门才能帮助解决,工作时力不从心,从而造成更多的差错。每位临柜人员,在其从事临柜工作期间中,所垫付的错款数字都是其年平均工资的5%左右。

四、法律的相关规定

通过查询法律条文,短款问题在法律上可划分为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益,致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不当得利基于一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而发生,受益人应向受损人偿还其无合法根据而获得的利益。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而使客户获得不当得利,此利益按法律规定应依法返还。一般在发生错款的同时,临柜人员已经自行垫付错款给予信用社,信用社已从临柜人员处受偿,其利益未受损,返还请求权可视为临柜人员先行偿还银行而转移,所以会存在部分信用社的上级管理部门不愿追究而导致员工利益受损。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所处辖区内其他金融机构对错款的处理通常是两个途径,一是直接与客户联系,要求返还,二是对于不愿返还的客户在取得相关证据后采取报警方式进行处理,在法律面前,不论金额多少,大部份在诉讼前返还,小部分会通过法律诉讼取得返还。

五、建议和意见

为从根本上减少日常工作中发生的错款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首先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对于一项新业务或产品的开发和运用,应提前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操作,对新招聘的大学生在岗前培训时应着力加大临柜业务的培训;其次应在省联社设置一个法律部门,专门从事各联社在业务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法律问题,或在县级联社的风险管理部门内专设一名懂法律,熟悉法律的专门人才负责该县范围内的涉法事务,在加强案件防范和内控管理的同时,解决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只有有了一个专门的解决部门和机构,员工在再次发生此类差款问题时,有法可依,有人可咨询,也能找到自己的归属,觉得自己有人关心和关注,而不是仅靠自己一人的力量去解决本由法律解决的问题;再次在招聘人才时,有目的的选取部分高校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农村信用社队伍,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另外在发生差错时,上级主管部门应多关心员工,积极协助其早日解决此类问题。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农村信用社也只有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才能在当代经济与金融飞速发展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加强村办农贸市场管理势在必行 下一篇:创新金融服务 服务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