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

时间:2022-10-25 11:12:24

浅谈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全面探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手段

为了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也在向如何培养复合型的语文人才方向发生转变,语文教学最终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吸收传统文化,二是让学生具备语文创新能力。实现这两个目标的重要渠道就是文本阅读。因此,在教育改革新时期,如何加强中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进行了全面探析。

一、从文化背景中探寻价值根源

每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真实体会和亲身经历,在对这些作品进行阅读的时候,除了文字表面表达出的情感之外,更重要的是挖掘其文化背景,探寻其价值根源。如,课文《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一个特殊时代的作品,当时的中国,既有封建思想的残余,又有资本主义思想的萌芽,还有新时期革命的冲击。所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从不同层面进行深入体会:一是品读社会环境。即从整个社会的缩影――“鲁镇的咸亨酒店”中,以“孔乙已”的身份去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二是感受作者背景。鲁迅就是文中的“我”,故事的开展也都是“我”的亲眼所见,那么,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我”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这些都需要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去体会、去解读。

二、从人物形象中汲取积极精神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材,引入了很多“名著”,这些著作中都有非常丰满的人物形象,而在这众多人物之中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力量,在进行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剖析这些人物形象的内涵,汲取人物角色中带有“正能量”的精神风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作品中传递的人文精神。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如,通过《孔乙己》一文让学生去阅读鲁迅的其他优秀作品,从不同的人物形象中寻找引领他们不断进取、不断奋斗的精神力量,让他们通过与作品中人物的对比,来体验自己现在生活的美好,从而学会珍惜时间,一心向上。

三、从主题思想中培养辩证思维

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名著推荐与阅读”部分,由于推荐作品的篇幅较长,章节回目繁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能够记住推荐作品中的思想精神,自主领会其中的人文精神指向,似乎无比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可指引他们阅读文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意义的篇章。往往这些篇章就是一篇文章的重点,也是作品的精髓所在,只要学生在阅读时学会抓住这个重点,从中感悟到隐藏于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并学会分析其矛盾来源,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辩证思维”,而当学生将这种思维运用到生活中时,语文阅读的现实价值就得到了充分彰显。

(作者单位 河北省蠡县蠡吾镇三中)

上一篇:论新形势下办公室工作的主要职能 下一篇:一节好的历史课要有效果,更要有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