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4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5 10:36:13

针灸配合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40例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消癖汤在乳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乳腺增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乳核散结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及肿块状况评分,并根据症候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肿块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针灸;消癖汤;乳腺增生;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1.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096-02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位居女性疾病首位。现代医学认为[1],乳腺增生的出现与内分泌失调、情绪、哺乳等因素相关,中医将其归于“乳癖”范畴,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采用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确认符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南通会议制定的《乳腺增生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修订稿)》中乳腺增生临床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胀痛,可触及到柔韧、大小不一的肿块,且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推之可动,有压痛感,连续三个月不能自行缓解。入选患者符合以下标准:①无良恶性乳腺肿瘤、乳腺炎等合并其他疾病;②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器质性病变;③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④未出现不接受或不配合治疗情况。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2.5±1.2)岁,病程5个月至10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1.0±1.5)岁,病程3个月至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乳腺增生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身体检查,评估乳腺增生情况。观察组给予自拟消癖方,药方具体组成为:制香附15g,王不留行15g,全瓜蒌15g,白芍15g,柴胡15g,浙贝母15g,三棱、当归、昆布各10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药方加减,疼痛严重的加乌药、元胡,肾虚阴亏的加茱萸、龟板,痰滞血瘀加胆南星、川芎。加水600ml,文火煎至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1剂。在服用消癖汤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针灸治疗,患者取坐位,以艾条温和灸穴位,施灸以患者疼痛耐受为度;取穴分A、B两组[01],A组为大椎、肩井、天宗、太溪、三阴交,B组为阿是穴、膻中、屋翳、合谷、太冲、丰隆、足三里,两组交替进行;针灸于经期15天开始,至月经来潮,每日一次,每次20~30min。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乳核散结片(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44020007)治疗,每次3片,每日3次,每日饭后服用,经期停服。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病情进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对患者胀痛情况及肿块状况进行量化,由此评价治疗效果[3]。无自发性或触碰性疼痛,得9分;无自发性疼痛,但触压疼痛,得6分;自发性疼痛,且于经期前疼痛加剧,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得3分;自发性连续疼痛,且影响正常生活,得0分。根据患者肿块情况进行肿块评分:肿块质软,分布于2个象限以内得9分;肿块质韧,分布于3个象限,得6分;肿块质韧硬,分布于全象限,得3分。

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肿块等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将本次治疗效果评定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治疗后症候效率≥90%,显效:治疗后症候效率≥7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及肿块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及肿块评分无明显差别,观察组患者经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后疼痛评分及肿块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都有所好转,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2],本病既非肿瘤又非炎症,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出现柔韧肿块,并伴有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疼痛。乳腺增生因患者月经周期、年龄差异,病理形态各异,但组织细胞增生、增长是主要特征,因此将这一类疾病统称为乳腺增生病[4]。中医将乳腺增生归为“乳癖”范畴,认为此病为本虚标实,饮食偏嗜、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导致经脉阻塞、肝气郁结,最终引发乳癖。因此,在治疗上应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为原则[4]。

消癖汤以柴胡、制香附、王不留行、全瓜蒌、白芍、浙贝母、三棱、当归、昆布组成,方中柴胡、白芍有疏肝理气之功效;王不留行、全瓜蒌有通络止痛之功效;香附、三棱破气、散结浙贝母、昆布通络软坚。全方药物配伍,共同起到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软坚散结的作用。在本方基础上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药物加减可对症治疗病人胀痛严重、肾虚阴亏等情况。针灸是我国中医的特色疗法,通过在穴位进行艾火刺激可活血理气、温经散寒。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为疼痛有肿块,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恼怒、伤肝、思虑伤脾致气血郁结于而成癖。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针灸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疏通气血,调经止痛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消肿散结之效。本次研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与采用乳核散结片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肿块等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症候改善显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乳腺增生症状,缓解病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柏栓.针灸联合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8):1073-1074.

[2]郭莉,刘鹏熙.乳腺增生病诊断与疗效标准的评价[C].第十届全国中医暨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156-160.

[3]裴晓华,李桃花.基于“乳腺增生病外治方案及疗效评价”课题的思考[C].2009年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2009:115.

[4]蒋含嫣,陈述诤,王丽娜,等.自拟消癖汤治疗气滞血瘀痰凝型乳癖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9,37(2):57-58.

(收稿日期:2015.11.04)

上一篇: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下一篇: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