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构建及对策

时间:2022-10-25 10:19:50

浅谈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构建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而农业及农村经济则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一项重大问题。解决好农村及农民问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以农村土地流转为研究核心,详细阐述了土地流转的目标及流转市场化与规范化的功能互补两个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优化配置;承包经营权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07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农村经济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一直走着传统分散式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农业的进步,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使得传统模式严重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走新型农业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土地是农业资源中最重要的要素,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健全科学的土地流转机制事关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大局,以下谨就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构建问题作以简要阐述。

1 土地流转的目标

从农业发展的规律来看,农业规模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有关,机械化水平越高,农业的规模就越大,我国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传统型的农村经济受机械化水平低的影响,长期以来都是分散的家庭式经营,这种模式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逐渐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就是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这样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农业的生产力。结合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扩大农业的经营生产规模,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实践中可以将这一目标分为两个步骤来实现,一是建立一定的土地流转机制,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二是逐步扩大单位土地经营面积。

实现上一目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可以有效的向集约化经营模式迈进。目前我国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有以下有利条件。

1)制度方面,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承包经营户对土地有一定的产权,这是实施土地流转的制度基础;

2)第二产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都为因土地流转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新型农民的出现及农村市场体制的建立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客观条件。

2 土地流转的原则

2.1 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土地流转机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同时市场经济也是其主要推动者,在一定情况下,市场机制与土地流转机制是相协调的,但单纯的市场经济体制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土地流转当中又会暴露出种种的弊端,因此,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市场机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农户在市场机制所出现的土地流转现状与原先预定的目标有明显的不一致性。为了弥补市场机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政府要加强监督和引导。

2.2 互利自愿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不能完全的靠市场来调节,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同时政府的宏观调控要注意方式方法。在流转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因势利导,不能采取行政强硬手段,更不能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从而挫伤其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相应的规范制度,土地流转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保证,土地流转机制一切要素都要给予法律化的明晰,减少人为因素对土地流转的干扰;

2)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制定出不同的流转制度和政策,注重流转方式的多样性,因地制宜;

3)明确土地流转的市场性,即土地流转机制要建立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基础之上;

4)打破土地相对闭塞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的进行土地的流转与集中。

2.3 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差大,东西跨越长,各地有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地理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条件呈现出强烈的地域差异性,农村生产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加之人地比例关系、区域经济基础、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农民思想观念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各地在制定土地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能。

3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的措施

3.1 明晰产权

明晰产权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交易的基本前提,只有财产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才会有交易的可能。土地流转亦是如此,因此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准确定位是土地流转机制建立的根本前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所有者才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关注着,他人对不属于自身的事物相对持冷漠的态度。财产所有权主体的模糊,必然会阻碍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

3.2 完善法律法规

受立法滞后的影响,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好多都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实践来看我国目前的现行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限制仍较为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的流转。我国每个省的状况和土地量差异性很大,但从整体上来讲对集体经济组织外的组织和个人都有一定的限制。

3.3 构建科学的土地流转制度体系

建立科学的土地流转制度是关键,如《物权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就规定,以家庭承包的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以抵押方式流转。这是对农民身份的歧视,也是对平等原则的违反。不管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以哪种形式取得,都可以出租、转包、互换、入股、抵押的方式流转。

4 结论

综上所述,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构建土地流转制度的实践中,除文中论述到的措施之外,还有其它一些问题亟待不断的去进一步去探讨解决。

参考文献

[1]丁关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法律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3).

[2]万宝瑞.当前农业发展需要关注的五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1(3).

[3]张勤云,江辉.浅析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保护[J].中国农学通报,2011(6).

[4]刁怀宏.传统农区土地流转的特征及成因分析[J].调研世界,2011(3).

[5]董芳.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现代农业,2011(3).

上一篇:数制转换规律 下一篇:生石灰\水泥\粉煤灰混合料在土地固化中的新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