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风险防范研究

时间:2022-10-25 09:11:35

融资租赁风险防范研究

[提要] “融资租赁”对我国而言是舶来词,它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是最初国家用来弥补外汇资金不足的金融手段之一,如今已经逐渐发展转化为融资与融物的一体化金融经营模式。本文以融资租赁基本理论为背景,为企业的融资租赁风险定性,建立分析企业风险预警体系模型,并提出企业面对风险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融资租赁;风险防范体系;预警体系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30日

根据《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册融资租赁企业数量达到4,508家,其中金融租赁企业47家,内资租赁企业190家,外资租赁企业4,271家。相比于2014年,这一数据实现了翻番,外资融资租赁企业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也推动了我国整体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的急剧扩张所带来的副作用是风险问题的增加,它要求融资租赁企业必须提高自身风险防范及管理能力,充分考虑到融资租赁本身所具有的杠杆特性,明确资本资产比例1∶10的10倍规模扩大机理,也明确在放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所以为融资租赁企业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是必然趋势。

一、融资租赁及其业务模式

(一)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就是金融租赁、财务租赁,它指代出租人依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有效选择。主要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所租赁标的物,并租给承租人使用。待租赁满期后,承租人按照融资租赁合同约定交纳租金再将租赁标的物所有权转让回承租人名下。从这一定义来看可以总结4点关键信息:第一,融资租赁业务涉及三方人员,包括出租人、承租人以及出卖人,这其中出租人也是买受人;第二,融资租赁业务在开启之前必须签订两种合同:出租人与承租人的融资租赁合同以及出租人作为买受人身份与出卖人所签订的买卖合同;第三,在权利方面,承租人享有选择租赁物及出卖人权利;第四,在义务方面,出租人必须按照承租人对租赁标的物与出卖人的选择来购买租赁物,同时提供给承租人租赁使用的相应义务,如图1所示。(图1)

(二)融资租赁企业主要业务模式。在融资租赁企业中主要业务模式包含多种,比如直接融资租赁模式、回租赁模式、转租赁模式、委托租赁模式、杠杆租赁模式以及风险租赁模式等等。

以回租赁模式为例,它就是指承租人将自有物品出卖给出租人,与出租人签订相关租赁合同,并将物品从出租人处租回的特别租赁模式。这种融资租赁业务模式针对企业的所有优质固定资产,如果企业急需现金周转,可以选择采用这种融资租赁业务模式。

而风险租赁模式则建立在较为成熟的租赁市场上,一般出租人会以租赁债券或投资形式将设备出租给特定的承租人,作为投资回报,出租人会获得租金及股东权益。这种租赁方式的本质就是出租人以承租人的部分股东权益作为租金,所以它被称之为风险融资租赁模式。这是因为出租人与承租人在此模式中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能帮助租赁行业解决担保瓶颈问题,可以说该模式的利弊明显,应该慎重使用。

二、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定性研究

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类型有许多,需要分别对它们进行定性,一般来说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在市场业务中都是比较常见的,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一)市场风险。融资租赁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未来市场中融资租赁物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它会对企业经营发展既定目标产生一定影响。由市场风险所分支衍生的其他风险就包括利率、汇率、商品价格以及股价风险等等。

以利率风险为例,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出租人自身将短期资金投入到长期项目中,或将短期资金的浮动利率应用于固定利率项目中。在采取该做法时,一旦市场利率出现波动,所投资项目收益就会同时出现波动,波动较大时可能会导致项目严重亏损,伤害公司经济利益。目前,我国利率发展逐渐市场化,它的走向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这对金融融资租赁企业在处理利率风险时带来了巨大负担。基于此,本文希望就例证解析利率波动可能对项目价值所带来的实际影响。

假设以MV作为概算成本,S作为等额年金后所支付租金,这里设置i为每期租金利率,m表示租期,那么就有:

S=MV■

以此算式来考察融资租赁所涉及设备的资本化价值就应该表示为:

MV=S■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项目的成本为1,000万元,它的租赁利率为10%,如果采用固定利率方式偿还租金,设置租赁期限为3年,带入以上算式计算,它的每期租金偿还金额就应该为971,150.83元。一般来说,融资租赁项目其资本化价值针κ谐±率的变化是相当敏感的,一旦国家进入降息周期,其融资租赁项目的资本化价值就会快速增加。此时也最容易出现利率倒挂现象,导致承租人不得不降低租金甚至拖欠租金。换言之,市场利率的下降会给融资租赁公司带来潜在的市场信用风险和定价风险。如果恰巧遇到国家加息周期,还可能为公司融资租赁项目带来资本化价值减少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融资租赁企业的流动性必须要基于合理成本条件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持有资产的变现能力。如果公司在融资租赁项目所产生的应收租金收入方面较为稳定无障碍,公司的流动性就会体现出较强优势;反之,如果应收租金严重逾期无法收回,资金来源渠道严重受阻,筹集资金无法满足企业业务发展扩张需求,公司就不得不选择变卖资产来调节现金流,这就会导致企业产生由融资租赁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所以总结来说,业务扩张速度、变现流动资产数量、流动性头寸、应收租金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等等都是融资租赁企业所必须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当然,公司财务部门在资金周转运筹方面的业务能力也会影响到其融资租赁项目的资金流动性。也就是说财务部门资金运筹能力足够也可以实现对公司资产的有效盘活,一定限度缓解流动性风险所带来的企业利益伤害。

三、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体系模型构建及分析

为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打好基础,本文希望首先为其打造风险预警体系模型,从科学角度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理论分析。该模型属于预测模型,应该作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出现,它一般会事先选取预警指标并联系在一起,同时引入多变量分析方法,构建综合指标加权模型,通过综合指数大小来评价融资租赁风险。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计量单位都是不同的,这里存在正指标与逆指标两种,可以考虑采用功效系数法来解决指标异同问题,以便于统一计算。

功效系数法的计算基本思想就是通过一个指标求出功效系数,首先消除指标中所存在的性质差异与量纲差异,再基于统一功效系数数值来实现对系统中指标值的全面汇总。具体来说,功效系数的算式如下:

Y■=(X■-b■)/(h■-b■)

其中,X■就代表指标的实际观测值,Y■代表对应于X■的相应功效系数,h■代表第i个指标的满意值,b■代表第i个指标的不容许值。这两个主要数值的确定主要根据融资租赁企业的实际经济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

在实现对上述功效指标系数的计算以后,根据加权平均方法来求得综合预警系数,并将该系数数值与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危机指标数值实施对比,分析企业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也可以用不同时间点的综合预警系数进行对比,它们可以确切反映出融资租赁企业所承担风险的实时变化状况。

四、融资租赁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文风险问题陈述,本文围绕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为融资租赁企业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希望解决这两种风险为融资租赁企业所带来的发展困境。

(一)基于市场风险消除的防范体系构建。融资租赁市场风险最为常见,这里提出两点应对对策来为融资租赁企业建立防范体系。

1、持续期缺口监测体系构建。融资租赁企业应该自行建立持续期缺口模型,目的就是为了防范市场风险。要时刻监测缺口变化,维持企业资产与负债在持续期的合理匹配,确保持续期始终为零缺口。如此操作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有效避免利率波动所带来的租赁资产减值风险危害,同时也能有效准确预测市场利率的上升下调趋势。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始终保持持续期负缺口是极有必要的,它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降低长期资产配置,以达到调节总资产平均修正持续期的目的,有效增加长期负债来提高负债的平均修正持续期期限,这样就能保证资产增加幅度始终大于负债价值增加幅度,最终使企业净资产持续增加。考虑到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所以这种偏于主动型的利率风险管理办法还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在未来,融资租赁企业在利率走向预测能力方面可能会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利率化程度在逐年升高,到那时应该考虑更多采用被动型利率风险管理办法,继续维持持续期零缺口。

2、风险转移。风险转移也主要针对利率风险,因为融资租赁企业的租金回收期限都在2~3年范围,所以在租赁期间是存在一定利率风险的。如果能将未来租赁收益提前确定,就能降低利率风险,因此本文推荐采用融资租赁信托策略,该策略可以为融资租赁企业建立以信托计划为基础模式的募集信托资金体系,辅助企业合理使用融资租赁业务,也帮助企业定期收取租金来实现信托收益。这种方法可以为投资人提供更为安全可靠和长期稳定的理财服务,确保投资人拥有长期回报。另外,它也可以盘活融资租赁企业在应收租赁账款方面的相关统计规划,强化企业资产的周转速率及效率。

(二)基于流动性风险消除的防范体系构建。一般来说,流动性风险都是伴随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规模扩张而越来越凸显的,所以本文针对流动性风险为企业构建防范体系。首先,融资租赁企业应该提高财务部门对自身资金的周转控制能力,确保企业资金预算体系规划,认真筹划供应商、承租人在未淼拇款支付,同时提高财务部从业人员的财务处理能力,实现企业较强的对外融资能力,并合理把握各个融资渠道及其融资成本;其次,要为融资租赁企业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即有效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过度依赖。因为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高密度运筹特点,所以必须为其提供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便于企业不断扩展业务领域及产业规模。本文认为,应该走银行保理及融资租赁信托路线,确保租赁资产证券化,同时积极为企业引入具有一定实力的股东,为企业融资租赁构建可操作、多元化渠道,构建以针对流动性风险的多元化融资租赁防范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东强,田书芹.融资租赁风险分析和防范体系重构[J].财务与金融,2008.3.

[2]王玲玲.非金融类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分析与防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梁世瀛.Y公司JY事业部融资租赁风险的识别与防范[D].东北大学,2012.

上一篇:镇江小微企业财税扶持政策思考 下一篇:共享经济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