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工科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10-25 07:22:24

对高校工科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 要: 大学毕业生创业是现在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也符合我们大力发展实业,实业强国的政策导向。在毕业生群体中,创业有可实现的土壤。大三年级是毕业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要对细化出来具有创业潜质的个体学生集中引导,整合资源,重点扶持。

关键词: 创业能力 重点培养 整合资源

自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来,党和国家对鼓励大众创业的工作越来越重视。

大学毕业生创业是现在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也符合我们大力发展实业,实业强国的政策导向。高校学生性格多样,他们身上时代特色鲜明,价值取向也是多样的。近几年来,在应届毕业生里面出现一些毕业不求职、不考研、不出国,而是选择直接创业的身影。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当前中央和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毕业生辅导员,我们更要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在日常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要顺应时展的需要,因势利导,重视对毕业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笔者是一名长期工作在学生工作一线的工科毕业生辅导员,日常工作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在笔者面对的毕业生群体中,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就有创业的尝试。近几年的应届毕业生里面,陆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些毕业不求职、直接创业的案例。可见,在毕业生群体中,创业有可实现的土壤。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工科院校,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相对文科而言,动手能力更强,特别是结合本专业的领域,日常参加的学科竞赛、发明创造的机会更多。工程专业的高校教师,本身也有不少机会能申请相关工程科研项目。老师鼓励学生参与其相关项目的具体研究工作,客观上也为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创业、创新能力锻炼的平台。

大学生群体,最大优势在于年轻,且想法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较快,这个阶段,即使学生的创业尝试失败了,重新开始的成本较低,也能为他们将来的成功积累宝贵经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呢?笔者有自己的思考,总结如下:

一、分类指导,重点培养

在创业人群中,既有获得事业丰收的如马云这样的成功偶像,又不乏众多失败的身影。创业需要极大的勇气,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意志。每一个成功的创业人物,背后都可能会经历心酸艰难的奋斗期,能否支持他们从创业初期的困难,最终走向事业的成功,需要具备基本的企业家素质。

而企业家素质,并不是仅仅在高等学校学习几年就能培养出来的,它同学生的家庭成长背景息息相关。相对而言,其亲属里面有从事创业的,这样的学生开展创业更容易获得成功。这类人群,是我们重点培养的对象。而亲属中,如果都是朝九晚五的打工族,那么这样的学生虽有创业的热情,但创业的成功率要远低于上述人群。因此,针对第一类人群,家族有创业先例,并自身有创业想法的,我们要重点地进行指导。而针对第二类人群,其家族没有创业先例的,在对其创业的激情进行鼓励的同时,要帮助他认识到创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难题,帮其做好心理建设工作。

二、重点年级,重点突破

1.大一年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启蒙期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大一年级,是学生从高中向大学学习的过渡期,这个时候对创业能力培养,是一个启蒙阶段。可以在新老生经验交流活动中,对高年级的创业人物展开宣传,作为启蒙。

2.大二年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突破期

大二年级,大部分学生都已经适应了大学学习生活,也逐渐开始分化。这个时候,是我们开始着重进行创业教育的阶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总支、学生会、社团等部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对于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建议其加入创业类的社团,多锻炼,多实践。

在这个阶段,强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多参与,多尝试,特别是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鼓励多接触相关社团、组织。

3.大三年级――学生创业能力重点塑造期

笔者认为,大三年级是毕业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学生经过各种尝试,已经能够逐步细化出来具有创业潜质的个体,这部分学生也是我们要重点培养创业能力的对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要特别注意结合学生特点,积极鼓励学生多参与实习、实践,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各种创业、创新技能竞赛,比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

并且,这个阶段,是我们开展创业讲堂,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创业政策宣讲的重要时期,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相关政策。

而对于有明确创业欲望的学生,鼓励其开展创业尝试,适当提供一部分经费和政策支持,为其将来最终走向社会开展创业打好基础。

4.大四年级――学生创业的实践阶段

到了毕业年级,学生除了完成毕业设计外,也要确定自己的最终去向。对于明确创业目标的学生,我们要尽可能为其创业提供政策、场地、资金等相关支持,帮助他尽快开展创业实践,以最终完成创业理想。

三、整合资源,重点扶持

就学校的大环境而言,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能力的锻炼平台,比如多举办相关的竞赛活动,或者对于在校大学生尝试创业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或学习上的鼓励,可以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以广泛激发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

针对有明确创业目标的学生群体,要做到重点扶持,重点关注,可以成立创业社团、创业团队等,集中培养。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创业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而我们在对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培养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一线辅导员、相关教师对创业政策的把握不够;自身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不透彻;相关领导的重视不足;能为学生争取到的资源和渠道不足;获得的相关经费支持不充分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逐年提高,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上一篇:慕课对于高职课程教育形态的创新与推动作用 下一篇: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