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孩子说脏话,大家来支招

时间:2022-10-25 07:12:42

大三班张博玮爸爸:对待孩子说“脏话”,重要的是疏而不堵。大人自身要做到不说脏话,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要语言谨慎。同时也要讲究处理方法,如果大人一听到孩子说“脏话”就生气甚至严厉批评,可能孩子会觉得不知所措,因为他们的心灵是一张白纸,认识是纯真无比的,如果粗暴对待只会让孩子不敢说话、不想说话。

面对孩子说脏话,最有效的方法应当是“冷处理,转话题”。冷处理就是听到孩子说了“脏话”时尽量不发火,也不要与孩子辩论,而是转移话题。比如孩子对“屁”、”大便”这些词很感兴趣,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说这些词有何不妥,只是觉得好玩。如果太人能够搁置,让事情冷却下来,那么孩子很快就会忘记所谓的“脏话”了。

小五班萤好妈妈:脏话往往是骂人的话,当孩子骂人后,不妨让他也来尝尝被骂的滋味。一次,女儿园邻居小朋友翔翔不会折纸飞机就说他“大笨蛋”,我马上要求参与折纸,一起来折难度较高的狐狸,这下女儿也不会了。我就骂女儿“大笨蛋”,她一个劲地辩解,难过又着急。于是我趁机引导,让她知道被人骂是伤心的事情,而且骂人的话很难听,每个人都不喜欢听这样的话。女儿点点头,我要求她向翔翔道歉,并保证以后不说脏话。虽然孩子年龄小,不会换位思考,但让她来切身体验被骂的滋味,比严厉的指责、枯燥的既教来得直接有效。

大三班葛俊扬妈妈:记得儿子第一次说脏话是4岁那年,我们带他去乡下姨婆家玩(姨婆因车祸而致右脚残疾)。儿子当着很多亲戚的面叫姨婆“跛脚老太婆”,让我十分尴尬,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失败,虽然他们嘴里说着:没事,小孩子嘛但我还是感觉到了异样的眼光。怒羞之下我当着亲戚的面打了他。但儿子说“脏话”还是偶尔会出现。后来,我努力让自己不生气,用平静缓和的语气和儿子讨论说脏话的坏处,告诉他“说脏话会让人看不起,会没有朋友”。慢慢地儿子口中的脏话越来越少了。现在,儿子上大班了,已经不说脏话的他回家后会向我汇报:班中谁谁讲了脏话,被老师批评。在他心目中,说脏话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了。

小五班潘俊莱妈妈:对于“孩子说脏话”,有的家长竟会觉得有趣,听之任之。尤其是有的家里的老人,听到孩子说脏话,不但不会制止,甚至鼓励他一遍一遍地说。这样就容易使孩子颠倒黑白,养成习惯。比如,儿子有一段时间用“死老太婆”这个词来称呼他奶奶,奶奶觉得自己孙子很能干,大笑不止。我自知在家里进行教育效果甚微,且不利于家庭和谐,就求助于儿子的老师。老师找儿子个别谈话,并在那天进行了爱老人教育,回家后,儿子很少再冒出这个词,我们及时表扬了他,并和老人沟通,从而帮儿子度过了这一危险期。可见,当家人的教育观点不一致时,求助老师,是帮孩子改掉坏习惯的好方法。

中五班天天爸爸:孩子都是好模仿的,一般孩子说的脏话都是模仿来的,关键要找出孩子说脏话的来源,把来源切断。千万不要粗暴打驾。必要时不理他,冷处理,这样效果会好些!

小班赵娇彩老师:在孩子中间,“脏话”似乎有其独特的吸引力,往往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很快就会学,可能是好奇,也可能是觉得有趣……当班级里某个孩子说脏话时,我们一般采取个别谈话、避而远之的策略来处理。

次,托班的鑫鑫将“神经病”这个词挂在嘴边,而另一孩子听到他这样说,就来告状“老师,鑫鑫骂我神经病。”这时,我马上轻轻地对告状的孩子说“说难听的话真不能干。”用难听的话来取代“神经病”这个词,而将其避开,以免给孩子负面强化。之后,载找鑫鑫个别谈话,告诉他:“这样说话,大家都不喜欢你了。”我貌似轻描淡写的教育缩小了负面影响,其他孩子并没有感觉到这一小插曲的发生。而这场“脏话风波”也悄然平息了……孩子在家里说脏话,也不应该大声斥骂或过分强调其弊端,家长可以装作没听见,或者温和地引导孩子将话说得更好听一点,故作不屑一顾可以淡化孩子说脏话的成就感,渐渐地,他就不再说脏话了。

中班童亚珍老师:在日常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说脏话常常是为了逗人笑,而其他孩子在笑过后紧接着重复,这样的现象多发生在自主活动、过渡环节这些相对自由的时间段。著不加以引导,极易波及全班。于是,我们在每周一次的“文明宝宝”评选中,加上了“不说脏话”这一要求,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自制能力。另外,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脏话的来源,一起讨论教育策略,家园共育。共同帮孩子改正。

大班赵静亚老师:有的孩子说脏话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如班上的璇璇,因为咪诺不肯把心爱的熊娃娃借给她玩,就嘟囔着说,“哼,有什么了不起的,笨蛋小气鬼!”此时,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要引导孩子想想为什么对方不肯借玩具给自己,如自己借玩具时的语言、语气有欠缺等,让幼儿了解到受挫时应自我反省,而不应去责怪他人。后来,璇璇拉着我的手再向咪诺借了一次,并用了礼貌的恳求语气,还表示玩好后马上归还,这次,咪诺大方地将娃娃借给了璇璇。自我反省不但能改善人际关系,也利于孩子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上一篇:幼儿教育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旨归 下一篇:从国际经合组织的“强势开端Ⅲ”看早期教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