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怎样帮助孩子应对

时间:2022-07-21 11:21:34

【前言】震后怎样帮助孩子应对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4)让孩子想到我还有什么,还能做什么,增强生活的自信心,避免悲观绝望。 (5)鼓励孩子多做户外运动,多帮助他人,避免过度的自我关注。 (6)帮助孩子们树立理想,制定未来规划,把悲痛升华为力量,避免停滞不前。 以下是不同年龄的孩子在经历灾难后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研究发现,地震灾害对儿童和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创伤会持续到成年,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家长和教师以及心理专家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对这些孩子的心理辅导要本着以下几条原则:

(1)让孩子宣泄负面情绪,避免情绪压抑。

(2)鼓励孩子表达和沟通,同伴间相互分享情感,避免自闭。

(3)鼓励孩子直面灾害,避免逃避。

(4)让孩子想到我还有什么,还能做什么,增强生活的自信心,避免悲观绝望。

(5)鼓励孩子多做户外运动,多帮助他人,避免过度的自我关注。

(6)帮助孩子们树立理想,制定未来规划,把悲痛升华为力量,避免停滞不前。

以下是不同年龄的孩子在经历灾难后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不同年龄段孩子震后可能出现的创伤性心理反应

1、6岁~12岁的孩子

(1)反复叙述创伤的经过。

(2)明显的焦虑与害怕。对灾难后某些特定事件感到恐惧,不能接触。担心、恐惧灾难再度发生。

(3)不愿想起的视觉图像与创伤记忆挥之不去。

(4)在学校不易专心学习,成绩下降。

(5)日常行为改变。如行为退化到较小年纪的状态,或者对原来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6)性格变化。更加内向、退缩、沉默不语,或特别爱反抗、不听话。

(7)身体状况发生变化。如出现睡眠失调问题:做噩梦、梦游、不易入睡等。或总是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或查无原因的病痛。

(8)对灾难周年纪念、节日的哀悼有心烦和不安的反应。

2、13岁~18岁的孩子

(1)产生灾难引发的失控行为。如不顾危险拼命进入灾区抢救生还者,或有其他危险行为。容易发生意外。

(2)尽力压抑异样情绪,如哀恸、罪恶感、羞愧等。

(3)发现自己对灾难的图像与记忆挥之不去,并为此烦恼不已。

(4)为避免面对内在伤痛,逃避参与许多外在的活动。

(5)行为方式改变。为逃避因灾难生成的创痛与记忆,模仿大人的行为。如结婚、怀孕、退学,切断与旧友之间的关系等。或害怕长大,需要家人的呵护。

(6)睡眠与饮食失调。

(7)形成忧郁、退缩及悲观的人生观。

(8)个性改变,与父母或亲人的相处方式改变。

二、家长和教师的应对方式

1、对6岁~12岁的孩子

(1)倾听并容忍孩子重述事件。

(2)尊重并鼓励孩子表达对害怕的感受。不要随意离开处于害怕中的孩子,要尽量陪在他的身边。

(3)允许孩子在睡前用不同的方法来面对害怕的情绪:读故事书、听故事或音乐、半夜做噩梦时有自己喜爱的东西陪伴。

(4)预期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暂时不如从前。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及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可暂时放宽标准,但仍应要求孩子遵守基本的礼节与常规。

(5)了解孩子的退化行为。

(6)倾听孩子对灾难事件的想法,即使是特别自责或奇特的想法。循序渐进地协助孩子生成对灾难事件的真实看法。

(7)逐步让孩子重新掌握自己原可自理的生活步调。适度给予具体明确且可胜任的家务,以培育其责任感。

(8)演练未来面临灾变时的安全应对措施。

2、对13岁~18岁的孩子

(1)鼓励青少年和家人、朋友或亲近的大人谈谈对灾难的经历与感受。

(2)让孩子知道出现这些强烈的哀痛、罪恶、羞愧等的反应都是正常的,如青少年愿意与家人谈谈对灾变的感受,应予以鼓励支持,若不愿谈也不要勉强。

(3)协助孩子参与一些能带给他们成就感或建立自信心的活动。如鼓励他们参与社区重建的工作。

(4)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及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可暂时放宽标准,但仍应要求孩子遵守基本的礼节与常规。

(5)鼓励孩子从事户外运动。

(6)注意青少年在家中、学校以及同学间的行为。

(7)帮助青少年了解“灾难会造成心理创伤,且需要时间来弥合”的事实。

(8)提醒孩子不要急于做重大的决定。

(9)当孩子出现忧郁、易出意外、鲁莽行为,以及个性改变的症状时,要给予及时的关心,必要时寻求专业救助。

(10)演练未来面临灾变时的安全应对措施。

三、学校可开展的活动

1、对6岁~12岁的孩子

(1)游戏。如对低年级的孩子,可通过游戏协助孩子统合他们于灾难中的观察与经验,可使用的玩具包括:消防车、救护车、大卡车、掘土机、积木、洋娃娃、玩偶等。鼓励孩子自行设计一个灾难游戏,并订立规则、预期结果,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一种掌控感。

(2)演戏。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可帮助并且鼓励他们用演出短剧或布偶戏的方式呈现灾难发生时的情况,鼓励他们在剧本中不仅呈现害怕或沮丧的情绪,而且也呈现一些正面的经验。

(3)绘画。请孩子自己绘画或大家集体创作壁报画,然后分成小组讨论。绘画的主题可以是:地震时发生了什么情况?地震后你怎么帮助你的家人?如果再有地震发生,你会怎么帮助你的家人?我们怎么预防未来的灾难?在这场大地震中,有什么让你觉得还不错?有没有你认识的人在这场大地震中失踪或死亡?然后分成小组讨论,讨论时切记提供一个正向的结论。

(4)写作。让孩子创作关于灾难经验的短文或故事。

(5)共享。教师可以把自己在地震中的感受、恐惧或经验说出来,以带动团体讨论,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让他们不会感到孤单。

(6)思考。让孩子动脑筋,想一想,他们在教室或在家里面对灾难时可以采取哪些应变措施,他们能做些什么?如果要疏散,他们会带些什么东西?他们怎么跟父母联络?家人要有什么准备?他们怎么帮助家人?鼓励他们与家人讨论这些问题。

(7)活动。鼓励孩子组织或策划班级活动,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在混乱变动的事件当中,自己依然拥有组织能力。

2、对13岁~18岁的孩子

(1)讨论。让青少年在团体中讨论自己的灾难经验非常重要,他们需要有机会去宣泄这些强烈的情绪反应,并且了解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灾难反应,告诉学生面对灾难时所出现的强烈反应或一些“疯狂的想法”都是正常的。在任何课程中都可以加入这样的讨论,以促进学生恢复正常心态。

(2)分享计划。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设计家庭、学校或社区的救灾计划,这对学生重新建立自信心与安全感会有所助益。让小组与全班分享他们的计划,并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他们的计划。

开展班级讨论,制定班级计划。学生为帮助社区重建而努力,很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发展具体且实际的协助方式。这有助于他们从无助感、挫折感和“生还的自罪自责”中走出来。

(3)教学。将教学活动与地震经验相结合,不但可以帮助学生集成他们的经验或观察,同时也可以达到机会教育的目的。如果学生因为参与这些活动而引发某些情绪反应的话,那么教师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讨论这些情绪反应。

上一篇:风采忠诚铸就 下一篇:这所学校的大部分师生何以成功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