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服装工艺制作教学方法

时间:2022-10-25 06:34:40

浅析服装工艺制作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从服装工艺制作的重要性出发,重点阐述了在课堂进行服装工艺制作的方法,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工艺流程,使学生有一定的感受,并结合多媒体的教学,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新的思维和理念融汇到服装的制作中。

关键词:服装工艺;教学方法;从图纸到成品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79-02

一、服装工艺课程的目的

服装工艺课程是高等美术院校服装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属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纺织纤维通过缝合造型基本知识;熟悉服装造型的前期内容;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动手意识;为未来服装设计成衣缝制部分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对服装设计和服装结构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和实践;引导培养学生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思想;掌握正确的工艺造型方法内容,理论讲授与实验室操作相结合。

二、服装工艺课程的重要性

我国的成衣工艺历史比较久,但发展缓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停留在个体制作和手工作坊的生产形态,现在我国的服装企业也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而国外的服装生产已经过机械化生产的六十年代、自动化生产的七十年代、计算机化生产的八十年代到计算机网络化生产的九十年代。我国现有的服装企业中约有80%是中小型企业,而且大多数是数量型企业,以廉价的劳动加工及大批量的生产在市场参与竞争,据调查80%的欧洲服装企业拥有服装CAD系统,台湾拥有服装CAD系统的企业所占比例为30%,而我国仅有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服装工业技术的落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是中国服装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根据产业竞争状态、要素供给条件、市场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替代品的发展、新进入者的威胁等五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达国家服装工业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劳动力成本在竞争中越来越退居次要地位。

三、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特点

如何面对这些变化,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就成了培养新一代劳动者的职业学校所要面对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优化教学课程要注意把握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特点:

示范性。在服装工艺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技能示范操作,学生记忆、观看、练习,形成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传播的过程即为技能示范操作过程。因此,教师示范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记忆感知的对象。如教师在技能示范过程中合理的排料、准确的裁剪、流畅的制作程序、正确的熨烫技巧,技能操作的动作姿势等都对学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师的示范言行一定要正确规范。

感知性。技能操作示范教学是服装专业学生感知服装制作的关键过程。学生通过眼、耳、手、脚等来感知服装的制作要领、程序及注意事项等;通过观看教师选择面料、合理排料、裁剪面料顺序、缝制的程序和要领、熨烫的方法和技巧了解面料的配色和款式的造型等;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感知教师的操作姿势和操作要领;通过触觉感知面料的手感和特点、熨烫的温度、手脚的配合来控制机车的速度等。学生通过看、听、触等认知服装的制作过程,再辅之以记忆思维,最终学会服装的款式工艺制作。

互动性。在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教师操作、讲解,学生观看、记忆,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而学生的学习与听课态度和情绪又会影响教师的教学信心和讲课激情,二者具有相互影响关系,因此要把握好这种关系。

根据学生的心理,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服装工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集中精力进行操作示范,这就存在一个课堂管理如何操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示范动作是瞬息之间,稍纵即逝的,有的虽然可以重复,但也无法多次重复,因此,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掌握每一个环节、记住每一个要领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服装工艺课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课程,上课的时间持续比较长,连贯性比较大。如何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又不影响课堂的示范教学,这需要考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好的做法有:事先做好示范作品,发给学生看;做好课程录像PPT等在电教设备上轮流播放,上课的时候使学生在操作之前就有感性认识,加强后期学习的效果;有时也可以在课前准备示范时让基础差的或没看清楚的同学反复地观看录像操作;还有就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基础好的学生负责辅导学得慢的同学,这不仅能有利于大家学习水平的提高,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基础好的学生的管理组织水平。如果教师总是“越俎代庖”,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让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同时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这些方法值得借鉴和采用。

四、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创新

运用传统文化的影响优化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内涵,结合中国服装发展所积淀的服饰文化、服装技艺以及传统服装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知识去启迪学生继承、弘扬中国服装化的精髓,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服装技术,增强时代的责任感。例如在一些传统的工艺应用装制作中,像盘扣的制作与设计、刺绣的运用、剪纸艺术在面料上的创造等既激发了学生又灌输了传统程教学的内涵,通过课外的手工作业来补充完善课内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兴趣。有意突出服装制作中出现的服装典故、趣闻以及风俗民情的特点,将服装工艺所涉及的一些服装的化学变化、色泽变化、造型变化融入其中,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我们现在处于信息网络的时代,信息网络技术已经颠覆了传统的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信息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从心理上带给学生时代感和新鲜感,在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引入网络教学,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进行完整、系统的跟踪记录、储存,这无疑能够极大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服装工艺课程的课堂教学在时间上是一个相对有限的教学过程,老师示范的服装数量毕竟有限。然而,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活跃,所接触新生事物、媒体信息还是比较多,课本上的几件“恒久不变”的服装款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就不能只传授服装的制作技艺,还要启发学生思考同类型服装款式的制作原理和规律,区分、比较不同类型服装款式的制作技艺,既要通过示范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服装制作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及基本要领,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学习,又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把握现有服装技术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网络,运用现代服装设备,不断创新,创造出新的服装工艺技术,最终实现从面料、版型的裁剪、工艺的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

结语:

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是从图纸到成品中的重要一环,不仅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教学,还应在课堂中增加更多的创新性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高校课堂礼仪回归关键在创新 下一篇:通用技术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