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创新教育的培养与发展

时间:2022-10-25 06:03:00

论音乐创新教育的培养与发展

[摘要]创新精神是人类高级心理机能的活动精华,其形式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仅限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更主要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使其成为情感厚实的现代人,使学生创新的“生命之树”常青。

[关键词]音乐 创新教育 培养 发展

中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一、培养学生音乐创新精神的必要性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进步的条件,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是否富有生机和活力与持续发展的标志。在新世纪里,人类社会将是一个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融合一体高速发展的崭新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和人类认识自身、发展自身带来的精神文明,要求社会的每一个受教育者除了要熟练地掌握一切推动社会发展的高新科技与先进手段,必须还要能够创造性运用这一切,更好地推动自身并融入整个社会的发展。这种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水平与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教育的角度而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主体性创造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只有人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和培养,人才才能以积极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力量,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教育者必须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度,去实施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富于创意的教育模式,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与创造的社会主体。

二、培养学生音乐创新精神的基础

1.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材料的直观性、主动性、穿透性,使得它“可以借任何外力而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李斯特)。而人的听觉器官,音乐的有选择、有组织声音的存在和人的耳朵对这种声音的反映是一种必然的互动关系。

2.在现代音乐美学的理论中,认为音乐的运动与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异质同构的关系。在这方面,美国的心理学家和美学家鲁道夫就认为在物理世界、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三种力的结构中,人在进行音乐的各种活动的时候,除了物理能量与生理反应的对应关系之外,更为本质的是对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运动形式的自主把握和独特理解,就是音乐形象。

3.音乐艺术满足人类的诸多价值是辩证统一于音乐特殊性之中,和谐于音乐实体之中。一方面,“它是给人以享受”的结合艺术,即感性方面的享受”,另一方面,“正是音乐的感性美包含有某深刻的合乎理性的伦理因素”。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要通过感性一形式的方面和理情一内容的方面,来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

4.在音乐的创造中,音响结构的物质材料在自然音响中并无原生状态。音乐赖以发展、创造的物质材料比其他艺术材料已有较多的主体实践性、创造性。由音乐的各种表现要素构成的音响动态结构,是体现着创作者创造力和独创性的有序结构。不论是巴洛克的复音对位技术,还是古典乐派的大小调功能的和声体系,以及现代音乐的十二音技法,其巧妙的形成构造本身,就是人类创造性的表现。

三、培养学生音乐创新精神的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当然,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不是指一般性的接触,而是通过正确的音乐教育逐步建立起对高雅、健康的兴趣和爱好,这其中必然包含着表现技能和欣赏能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音乐创新精神的想象空间

新课程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课后的问题和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放性,答案多是非唯一的,不确定的,这样做就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创作是艺术的生命!”不论西方重纵向的和声复调的音乐,还是中国重横向的旋律线条的音乐,无非都表达着人类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这些情感借助于不同的节奏、曲调、和声、音色等要素来表现。演唱、欣赏音乐作品,都需要注意还包括速度、力度、音区、复调、曲式、织体等在内的要素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把握基本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五、学生音乐创新精神的发展与开拓

古今中外的许多哲人都看到了音乐与天地宇宙、人类精神追求的内在本质的联系。所以,人通过音乐审美的各种实践活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可以逐步完善,形成真善美的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在先进的审美理想的引导下,以人类的本质追求为法则,来塑造自己和改造外在世界。在这种心理和价值取向影响下培养起来的创造力,其创造性更为符合人的社会本质和美好本性,更能使创造的对象与结果――自然环境、社会结构、人际本身共同协调在一起。

科学的发现与艺术的创作,都需要有创新求异的思维,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人格品质。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因而使音乐情感的表现往往不具有特定的语义内涵,而是人类某种普遍体验过的感情的传达,也是人类心灵最深处的一种本质力量的揭示。

六、在音乐创新中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规定,考核标准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目前学校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硬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发挥每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评分的主人,体现评价的自主化。

作为一名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音乐教师首先应以全新的视野面对学生,形成现代学生观,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的主体意识,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定位新时期的教师新形象。其次,要多加强自身的业务和理论修养。音乐教师应该以长远的目光,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昌盛,从未来教育的角度,来实施音乐教育这一伟大而崇高的事业。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为祖国提供可促进国家兴旺发达,担负民族兴衰存亡的强大后备军。

上一篇:创造探究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下一篇:论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