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循环和呼吸系统重点疾病的护理与对策

时间:2022-10-25 04:33:27

ICU循环和呼吸系统重点疾病的护理与对策

摘 要 : 目的:通过在ICU重症监护病房中对循环和呼吸系统重点疾病患者的加强护理以及及时的处理,提高对患者的生命保障。方法:针对循环、呼吸系统重点疾病的发病特征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解决办法,通过严密观察、对各类病情的了解、与医生的积极配合来完成对患者的护理。结果:运用熟练的护理知识和对患者的高度重视,使其得到及时的抢救机会,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结论:护理人员严密的按系统监护病情,对于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处理,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助于远期康复效果。

关键词 : ICU 循环呼吸系统 重点疾病 护理 对策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收治内科、外科等各科病人中患有呼吸、循环、代谢及其他全身功能衰竭的病人,并对他们集中进行强有力的呼吸、循环、代谢及其他功能的全身管理。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质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意在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以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9年9月~2010年3月共收治危重病人55例,其中女33例,男22例,年龄45~73岁,平均62岁。

2护理与对策

2.1循环系统病人(如急性心肌梗塞。心脏外科术后病人)的护理

2.1.1严密观察心律和心率的变化

(1)如心脏病,心脏病人手术后的病人容易引起低血压、缺氧和脑血管栓塞等,均可

使脑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必须定期观察神智是否清醒、瞳孔大小及反射、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必要时要描记心电图。心律失常按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类:Ⅰ类心律失常、Ⅱ类心律失常、Ⅲ类心律失常;前两类比较好处理,Ⅲ类要特别重视。Ⅲ类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多源性室性早搏或连续出现两个以上室性早搏或R波落在T波上、室性心动过速、室颤、Ⅱ°~Ⅲ°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搏等。应注意是否是由血容量不足、低血钾症、疼痛或忧虑、低氧血症或氧不足、高碳酸血症以及其他药物的副作用所致。并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2)掌握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特点及预后根据不同情况做好各种准备,早期配合医生采取预防措施,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3)应熟悉医院中存有的全部抗心律失常药物,做到心里有数。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

以避免重复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监护过程中,当出现室颤、心搏骤停或猝死时,应首先做心前区锤击,胸外心脏按摩,然后准备除颤。如出现快速性和过缓性心律失常,根据医嘱应用起搏器予以纠正。

2.1.2 外周动脉栓塞的观察

(1)观察各外周动脉脉搏的性质,并作双侧对比。

(2)发现脉搏有异常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四肢有无发凉、苍白或皮肤呈苍白斑,毛细血管充盈度减低或缺乏,肢体疼痛以及感觉异常等;如有以上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患者的症状,并采取相应措施让患者肢体保暖。

(3)如果患者有动脉栓塞的发生,应做好外科手术准备。

2.1.3 肺梗塞的观察

(1)如病人突然出现气促和不能解释的胸痛时应注意有无胸膜摩擦音、心律不整、腓肠肌压痛与肿胀、低血压、支气管痉挛、咯血、发绀、恐惧感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

(2)按医嘱做血凝试验,并立即准备进行胸部X线拍片及肺扫描。遵医嘱应用肝素静脉滴入。

(3)在患者卧床期间应预防肺梗塞的发生,如多做被动或主动肢体运动,并早期下床活动等。

2.2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心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人呼吸血压情况

如病人尚在应用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应观察病人呼吸次数是否和呼吸机同步,并注意插管是否畅通,注意患者血压、心律的变化。每当呼吸机调整后,每隔一小时做一次血气测定,提高氧分压(Po2 ),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co2 );使Po2在80~110毫米汞柱之间,Pco2〈45毫米汞柱,pH在7.36~7.44之间。

2.2.2 根据医嘱拔管。拔管后可加强呼吸管理。为防止肺不张应采取间歇应用正压呼吸,高湿度带氧面罩,鼓励病人大口吹气,以达到加强呼吸的目的。及时注意由于翻身或做各种治疗时的意外脱管。此外,应注意引流。

2.2.3 经常听诊双肺部,以测定深呼吸时双侧呼吸音是否相等,有无干性罗音、湿性罗音、哮喘音以及呼吸音减弱的区域。观察病人有无语颤增强或降低,是否出现异常浊音区,呼吸道有否梗阻等。如发现气急、发绀、烦躁不安时应立即报告医生,以便给予及时的处理。

2.2.4 应指导患者咳嗽时要坐起来,用力咳;并告诉患者不要把痰咽下,这是预防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3 讨论

根据ICU中循环、呼吸系统重点疾病的特点,护理工作者应做到对病人高度负责,准确掌握病人情况,详细做好重症记录及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熟练的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的操作,做到轻、快、稳、准,这样才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与保证抢救质量。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最终达到抢救的最佳效果,使患者的生命指数提高。

上一篇: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中重度肝静脉闭塞病的... 下一篇: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