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矫正”等于“提优补差”

时间:2022-10-25 03:20:28

一、一种现象

作业评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在对问题的探讨中达成共识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评讲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分析过程中明白自己的错误原因,找出更合适的学习方法。然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看到这样的一幕:教师在认真评讲着题目,重点把答案是什么告诉学生,至于答案是怎么来的经常忽略不讲,而学生则忙着记录,完成作业是他们的头等大事,也无暇顾及自己是否真的弄懂……长期以往,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并未得到本质的提高,遇到类似问题仍然无法自行解决,最终导致语文成绩得不到稳步上升。

二、两种原因

上述现象在语文课堂中较为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语文学科任务重,时间紧。

每册语文教材至少有七个单元,开学初排进度时满打满算时间仍然紧张,在有些学校甚至出现到了期末考试前一周,课文内容还没教结束的现状。语文学科的固有特点使广大任课老师抓紧时间赶进度、赶作业,无暇顾及太多,因此在评讲作业的时候把答案告诉学生,让作业及时完成成了头等大事,这是评讲作业怪现象的原因之一。

(二)问题答案把握难,方法缺。

语文作业的标准答案较难把握,尤其是阅读短文,大家的见解容易有偏颇,同年级的教师在有各种教学参考书的情况下,经常还要通过教学研讨才可以确定所谓的标准答案。在评讲时,教师自身因缺少讲解的有效方法和自己对答案的某些不确定性,所以不太敢多讲,生怕讲错,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成了首选,这是形成评讲作业怪现象的原因之二。

在这两种原因的作用下,弊端直接显现,耗时低效,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

三、三种措施

如何使作业评讲科学而富有效率?针对这种普遍现象,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转变思路,在评讲中侧重反馈矫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验,使优生更优,“差生”不“差”。长期的反馈矫正的过程无疑就是提优补差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馈矫正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一)围绕“答案是怎么来的”进行反馈矫正。

1.注重方法指导

教师一般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大问题,但是对作业的评讲,不能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认为把答案告诉学生就已经完成目标显然是错误的做法。答案是什么固然重要,答案是怎么来的更为关键,教师在评讲作业的时候要侧重于方法的传授与指导,让学生明白思维的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了方法的指导,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大大提高作业的评讲效率。

2.让学生经历过程

在作业评讲时,借助练习题这个载体,让学生完整地经历答题的过程,对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方法的传授只是一种理论的经验,对于中差生来说并不容易一下子就能接受。带着学生逐步感知,最终得出结论,他们就更会容易明白答案是怎么来的,经历思维的过程就是有效学习的过程,可以让优生在不断积累方法的过程中找到窍门,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更好的学习经验,也可以让“差生”懂得原来做作业也是有方法可寻的,只要按步骤去做,就可以找出一些答案,不至于全错,进而树立学习的信心。这样在经历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发现,不断总结,得到全面提高。

(二)抓住“学生的倾听效果”进行反馈矫正。

小学生的感情是善于表露而不加掩饰的,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在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中得到反馈信息。通过课堂上的察颜观色,教师可以不断矫正、引导学生思维。

1.注重二次反馈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是否都听懂,这需要教师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尤其是关注中差生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上课思想容易开小差的和部分中差生不能及时理解,此时教师应当关注他们的倾听效果,经常选其中一人来说说刚才听懂了什么?能否把别人的答案归纳整理成自己的答案。在这样的二次反馈中,问题再一次显现,帮助完善解答的过程,可以使那些未听懂的学生最终掌握知识。这样的二次反馈关注了学生全体,有效提高了评讲效率。

2.关注学生群体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手段,通过作业进行反馈矫正,主要是要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实施矫正性教学,这时要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通过同学互相检查节省时间,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馈信息,一边及时改正错误。学生较真的时候比老师还细心,他们会听从老师的教导,一丝不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同学交换意见,并督促其立即整改,这种群体的力量是不容小视的,费时少,收效快,且减轻了教师批改的负担,可谓一举多得。

(三)根据“提优补差的目标”进行反馈矫正。

反馈矫正的过程就是让优生更优,中等生和“差生”也有不同程度提高的过程,这样的课堂讲解是有效的,实现了提高教学效率,有效提优补差的目标,提优和补差成为反馈矫正的动力。

1.注重提优

在反馈矫正的过程中要注重提优,给优等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如让他们优先发言,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给其他人借鉴;优先质疑,提出自己的困惑,让教师突出评讲的重难点;优先对学困生的发言给予帮助,达到双赢的互助效果……这样的训练使优等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思维火花不断闪现,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独特思维表达出来,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对照,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不断反思,不断进步,这样的循环往复使他们逐步得到提升,达到培优的目标。

2.帮助“差生”

反馈矫正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差生”,达到补差的效果。“差生”一旦能弄懂错在哪里,评讲的效果就会得到全面提高。这样,教师就要更多地关注“差生”,教给他们简洁可行的语言,寻找适合他们操作的方法,逐步帮他们树立信心。在优等生回答问题和教师讲解的过程中,把他们作为最重要的倾听群体,努力让“差生”听明白答题的要领及技巧,同时针对差生的现状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手段,例如复杂的问题讲解完毕就立即请他们来复述,逼得他们不敢不听、不得不想,这样一点一滴的收获慢慢积累起来,就可以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在这一系列反馈矫正的训练过程中,学生接受的训练是经常性的创造式的训练,学习语文的兴趣受到了激发,学习语文的方法得到了积累,自学能力提高得更快。“反馈矫正”就等于“培优补差”,因此每位老师都要合理利用作业评讲的时间进行反馈矫正,促使学生整体提高。

上一篇:谈如何提高语文作业的实效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能力的培养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