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机制范文

时间:2023-02-24 22:49:12

反馈机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反馈机制,信息源,信息,反馈接受者,反馈的有效性。

分类号 B849:C93

反馈是组织行为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激励员工的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关于反馈影响个人绩效或培训效果的一般规律并没有定论。反馈本身不是一个单一的刺激,很多因素与反馈交织在一起,很难确定哪些行为变化是反馈的哪个方面带来的结果。目前,多数研究都是选择反馈的一两个方面,探索它们对因变量的影响,很少考虑反馈所引起的综合效应,因此,系统地了解反馈机制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试图对近年来反馈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1 反馈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反馈的有效性问题是反馈研究的核心问题,尽管学者们研究所选的变量不同,探索的问题各有侧重,均可从Ilgen等人提出的模型中得以概括。他认为,从根本上说,可以把反馈视为沟通过程的特例,它包括信息发送者(信息源)、所传送的信息以及信息接受者三个部分。在反馈这一特殊的沟通情况下,所传送的信息必然包括有关接受者的信息(如有关绩效的或其他方面的信息),反馈接受者对反馈的认知、所引起的反应会受到他(她)本人的人格特征、信息的实质以及反馈源的有关特征的影响[1]。

1.1 反馈源

Ilgen等人认为,反馈源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提供反馈并可以观察到信息接受者行为的其他人,如上级、同事、下属或顾客等。第二类是有关的任务环境的信息,任务本身就会提供一定的反馈信息,例如,做一些目标追踪任务时,被试对自己有没有跟上目标是清楚的,而是否完成任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反馈信息。第三类是反馈接受者本人判断自己任务完成得怎么样,这种判断会受个人特点的影响。例如,同样是获得了某种工作结果,有些人会感到很满足,认为只要保持现状,以同样的努力程度继续工作就可以了;但另一些人则会由于没有达到所希望的结果,会更加努力的工作;或者因此对自己丧失信心,不再努力工作。尽管这种分类符合逻辑,但是,都是从静止的角度来分析反馈机制的,这还不能完全回答每一种反馈源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反馈接受者。很多研究证明,一般情况下,自我反馈对绩效有更大的影响,其原因在于,人们在心理上容易接受自己对绩效的认识。Earley发现,当人们信任反馈源,觉得反馈源是可靠的,这时的反馈对员工的行为才会产生更大的影响[2]。Herold等人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了各种反馈源的贡献大小。他们考察了5种反馈源:正式的组织反馈、同事反馈、上级反馈、任务本身的反馈以及自己的感受。结果发现,首先,从组织中得到的正式反馈是最不受欢迎的,对绩效的改善更没有激励作用;其次,自我反馈对绩效有最大的积极影响,其他几种反馈源的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同事的反馈、上级的反馈、任务本身的反馈[3]。我们认为,这一结论对于改善日常管理有启发意义。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都是组织或上级领导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给予反馈,很少有企业或组织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不过,如果单位领导的评价反馈与员工的自评不相符,如何处理这种差异,如何引导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是值得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

目前十分盛行的360度反馈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360度反馈又叫多评价者评估,它不同于由上级主管评定下属的传统评价方式。在这种评价方式中,评价者不仅仅包括上级主管,还包括与他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同事、下属、客户等,同时也包括被评价者自己。人的工作绩效体现在多个方面,而直接的上级所了解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方面,其他人会了解另一些方面。即使不同的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绩效了解程度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他们的经验和感受不同,其评价结果也可能不尽相同。所以,360度反馈评价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地利用多种相关的信息,为被评价者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从而促进被评价者更好地发展[4]。当然,360度评价技术的核心还是对于评价过程的指导以及对于行为过程和结果反馈。领导要能够很好地整合各种反馈源的信息,给予员工一个合理、公正的评价,就能促进员工进一步发展。如果管理者的反馈意见不被员工接受,那么想要通过反馈激励员工、改善员工绩效的目的就不可能实现。对提供反馈的信息源的信任与否决定了员工是否接受反馈,让员工接受反馈就要让员工感觉到提供反馈的人既熟悉任务,又对员工本人的绩效完成情况了如指掌;还有,要让反馈接受者感知到反馈会带给他们的利益或制裁力度有多大。力度越大,员工越信任,反馈的效果也就越好。也就是说,在一些重要时段的反馈,有必要让反馈与一定的奖惩措施挂钩,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反馈者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1.2 反馈信息

反馈数量的多少,所提供信息的一致性、准确性与有效性都会影响反馈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馈数量越多,对绩效的影响越好,但无休止地单纯增加反馈数量会使人感到厌烦,进而对工作有负面的影响。一旦人们认为,他们所得到的反馈是有意义的、有效的,那么,他们就会按照反馈所提供的信息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绩效水平。准确详细的反馈信息可以使员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绩效,制订进一步行为的计划,而行为计划会有助于绩效的提高。当然,对于反馈信息的这几个维度,也有研究者持不同的观点。Larson等人调查了711名管理者和下级员工,验证反馈的及时性、明确性、频率和敏感性是否为反馈的不同维度,结果说明这些因素之间并不是独立的,他们之间有高相关[5]。

反馈信息从性质上分类可分为正反馈(表扬、肯定)和负反馈(批评、否定)。研究表明,上级反馈是表扬还是批评,对员工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批评会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但也会降低他们对目标的追求,或是导致他们拒绝批评;表扬则会增进员工追求或努力的程度[6]。正反馈、负反馈对绩效的影响并不像反馈的准确性、明确性那样直接影响绩效,而是通过自我效能、信息源强度等因素的中介作用间接地影响绩效的[7]。Donald等人[8]专门研究了当人们接受批评时,提供反馈的人所具有的权威性以及接受者的自尊感是否能够预测员工进一步的努力和改善绩效。结果发现,同样是被批评,如果员工认为,提供反馈的人是专家或是他的话具有参考价值,员工就会更加努力,从而导致绩效的提高;相反,如果员工认为,批评是强制性的,员工就不会继续努力。批评越具有强制性,人们就越会降低努力的程度。如果批评的同时,根据绩效的提高给予一定的奖赏,并不能激发员工更加努力。研究还发现,员工的自尊感不同对批评的反应也是不同的:与高自尊的人相比,低自尊的人得到负反馈之后会更加低估自己的能力。Donald等人的研究说明,要想使反馈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简单的批评不行,而应该让员工感觉到,提供反馈的人是真正为员工着想的,并不是强迫他去做什么;态度强硬的强制批评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容易引发员工与上司的冲突,导致后来工作沟通的障碍。

反馈信息从内容上分类,可以分为过程反馈和结果反馈。结果反馈就是告诉员工任务完成情况如何,有没有达到要求,它只包含很概括的信息,即使没有达到目标,也要说明下次如何做可以提高绩效,以促进任务的完成;而过程反馈针对的是关于员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它可以激发员工思考有效完成任务的策略,从而提高绩效。Early等人[9]验证了结果反馈与过程反馈对目标设置与任务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过程反馈强烈地影响了个体完成任务策略的质量,使他们积极地去寻求各种信息,改善原有的不足;结果反馈对自我努力程度以及自信有一定的影响,使员工认识到设立的目标与结果反馈之间有一定差距,如果这种不一致较小,人们还会感到满意,继续维持所达到的绩效水平;如果目标与结果反馈之间的差异很大,个体就会感到不满意,进而就会努力工作,当然,如果差异太大,可能会降低自信心。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应尽量使用对员工真正有帮助的过程反馈,只是告诉他们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1.3 反馈接受者

反馈的最后环节是接受反馈的个体,这个环节是决定反馈效果最重要、也是最难控制和预测的环节。不管是从哪个渠道来的,什么性质的信息,最后都要被信息接受者理解、接受,进一步影响其行为。同样的一句话,同一个人说出来,在每位员工听起来就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出现不同的效果。因此,在反馈时,要考虑接受反馈者的个体差异。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反馈效果的重要中介变量,还有自我调节系统的调节作用。Dijk和Kluger[10]作了两个实验来验证这两种调节系统对反馈的效果起到调节作用,他们用价值观、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动机来预测每个人的调节点,结果发现批评与表扬对具有不同调节点的人作用是不同的。批评具有防备特点(prevention focus)的人以及表扬具有促进特点(promotion focus)的人,才会激发他们最大的动机。他们于是提出有效反馈体系的建立,是以表扬为主还是以批评为主,要充分考虑员工的职业、价值观、动机以及任务本身的特点,也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心理特点对反馈效果的调节作用。

有关反馈的文化差异研究,发现员工本人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倾向也会影响到反馈的效果,个人主义倾向强的人喜欢针对个人的反馈,集体主义倾向强的人则正相反,他们不喜欢单独被表扬或批评,而是喜欢上级针对集体的反馈[11]。另外,一些人口学变量会影响对信息的接受,年龄就是一个经常被考虑到的变量。一般来说,员工年龄大,在单位工作的时间长,对领导反馈的接受程度就会降低。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年限的增长,相应的工作经验、社会阅历都会增加,所以,他们主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调整自己的工作,而对外界的反馈不是很看重。此外,反馈者处于什么样的群体,该群体的组织氛围如何,也对反馈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2 反馈的基本过程

Ilgen等人提出接受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到最后引起行为要经过五个阶段:(1)对反馈信息的认知;(2)对反馈信息的接受;(3)产生行为反应的愿望;(4)预期的行为反应;(5)产生真正的行为变化(参见图1)。从图1可以看到,由反馈接受者感知到反馈信息到引起真正的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反馈效果具有不可确定性的原因在于反馈不是单一的过程,而是信息传送者与接受者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反馈是否真正起到改变行为、改善绩效的作用,还要取决于信息接受者个人的个性特征,这使反馈过程更加复杂化。

2.1 对反馈信息的认知

对反馈信息的认知主要是指信息接受者感觉所得到的反馈是否准确,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感知过程,反馈的3个因素都会影响对信息的认知。从反馈源来说,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人们一般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自我反馈)是最准确的,有威信的上级的反馈也是比较准确的;从信息本身来说,正反馈比负反馈更容易被感知为准确的,因为人们总是不愿意接受对自己否定的信息,这是人们的自我保护或者说自我防御机制在起作用。信息接受者本人的一些特征也会影响他自己对信息的感知,如:人们在工作时,对自己任务完成的怎么样或自己付出多少劳动都是有一定看法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完成任务时,总是有一种期望,这样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去寻找或感知与自己预期一致的反馈信息,不一致的信息就有可能被曲解或不接受,甚至引发冲突。

2.2 对反馈信息的接受

对信息的接受与否是和上一阶段对反馈信息的认知紧密相连的,如果信息接受者认为,他所得到的信息是令人相信的、有意义的、具体的,并且与自己的判断一致,就容易接受反馈。自我效能感在反馈研究中也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它影响对反馈信息的接受程度。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达到所期望的绩效的能力的判断[12],它会影响人们对反馈信息做出的反应及以后的绩效水平。一般来说,在接受批评的情况下,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比低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加倾向于付出努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会更加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也就不去努力改善了。Anjanette等人[13]有关自我效能感对接受重复反馈的效果的实验证明,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对不断的批评呈现出不信任、不接受的趋势,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并没有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因为这与他们对自己认识是一致的,反复接受几次批评之后,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有下降的趋势。因此,管理者不仅要了解员工任务完成得怎么样,还要了解每个员工的人格特征,根据不同的人格特征,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员工的发展,提高组织的绩效。

2.3 产生行为的愿望

无论是对反馈的认知,还是对反馈的接受,都还没有涉及人们是否愿意对反馈做出反应。对反馈的反应停留在认识水平是不够的,运用反馈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员工的行为。总的来说,有3种信息会使员工产生行动的意向:首先,要使员工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体验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最好办法,是在员工接受新任务时,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使员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此后,再遇到较难的任务,也能够产生积极的行为愿望。其次,体验到的自我控制的程度。自我控制是指个人感觉到自己具有了控制某些行为的能力。如果人们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时体会到的自我控制程度是最高的;如果一个人感到自己的行为受到外界的控制,他产生行为的愿望就会很弱。在组织中,如果提供的反馈信息对接受者来说没有一点新意,他就会感觉到被人监控,就不会产生改变行为的意向;如果对接受者来说提供的反馈信息是新的,对自己的任务完成有帮助,他就会产生行为意向,改善自己的绩效。最后,反馈与外部奖励相结合。这样的结合当然会促进人们产生改变行为的意向。

2.4 预期的行为目标

产生行为意向以后,还要预计行为达到的目标,反馈在目标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反馈,制订的目标对绩效的改善几乎没有作用。目标对绩效的影响一般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目标的具体性。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比一般性的、概括的目标的效果要好。第二,目标的难度。较难的目标容易引起人们的努力,从而得到更好的绩效。但是难度要适宜,相对难度高的目标更能激发人们的努力。第三,人们对行为的控制程度。人们越是有更大的空间控制自己的行为,他的绩效就会更好。因此,给予员工的反馈应该考虑上述三方面因素。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提供的反馈信息应该是明确具体的,而不是空泛的;反馈时为员工提出的希望不要太难,也不要缺乏挑战性,高而可攀的目标是最有激励作用的;此外,还要让员工体会到其对自己的行为是有控制能力的,而不是被人控制的。

2.5 行为的改变

最后一个阶段是产生真正的行为改变。如果外部条件允许,没有什么障碍,就能够改善绩效,利于员工的行为发展。当反馈完成,产生新的行为后,任务的完成情况又会有新的变化,新一轮的反馈又会产生,而员工绩效的提高与个人的发展都是在这种不断地反馈循环中进行的。

3 几点启示

综上所述,反馈作为激励员工、促进其发展的重要管理方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理论领域,反馈的研究更应该从动态角度,全面地研究反馈的作用机制。在实践应用领域,管理人员运用反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管理人员应认识到反馈信息并不是原封不动被员工完全接受,他们常会误解或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认识信息,甚至不接收这些信息。所以,要想使反馈起到积极的作用,管理人员应该考虑怎样促进员工去理解信息,只有理解了信息,所发出的指令才会起作用。

第二,批评(负面反馈)比表扬(正面反馈)更容易被误解,但并不是说负面反馈是不能使用的。在对员工进行批评的时候,一定要具体描述员工的行为,陈述所造成的后果,对事不对人,要避免反馈的情绪化;要多听,多提供员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并为员工的改进提出具体改进的目标和建议。这样,就会使负面反馈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上级对下属的反馈次数不要太多,以免使员工产生被监控感。要使员工感到,能够得到上司的反馈是自己被重视的反映。自己是有能力、有自由控制自己行为的空间的。

第四,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员工的个人差异对接受反馈效果的影响。为此,需要了解员工的人格特征的差异,并根据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反馈策略。

参 考 文 献

1 Daniel R. Ilgen, Cynthia D. Fisher and M. Susan Taylor Consequences of individual feedback on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9, 64(4): 349~374

2 Earley P C.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choice and task complexity upon goal acceptance, performance and personal goal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5, 70(4): 481~491

3 David M. Herold and Robert C. Liden Using multiple attributes to assess sources of performance feedbac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7, 30(4): 826~835

4 时雨, 张宏云, 范红霞, 时勘. 360度反馈评价结构和方法的研究. 科研管理, 2002, (5)

5 Larson J R, Glynn M A, Fleenor C P and Scontrino M P. Exploring the dimensionality of managers′ performance feedback to subordinat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 1985, 235~238

6 Nease A A, Musgett B O & Quinones M A.Relationships among Feedback sign, self-efficacy, and acceptance of performance feedback.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9, Vol 84 No 5, 806~814

7 Early P C. An examination of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lation of feedback to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 1986, 214~218

8 Donald B, Fedor Walter D, Davis John M, Maslyn &Kieran Mathies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efforts in response to negative feedback: the role of source power and recipient self-esteem.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1, 27: 79~97

9 Early P C, Northcraft G B, Lee C & Lituchy T R. Impact of process and outcome feedback on the relation of goal setting to task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 1989 204~209

10 Dijk D V & Kluger A N. Feedback sign effects on motivation: Is it moderated by regulatory focu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in press)

11 王永丽, 时勘. 上级反馈对员工行为影响的研究. 心理学报, 2003, (2): 255~260

12 Bandura A &Cevone D.Differential engagement of self-reactive influences in cognitive motiva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86, 38: 92~113

13 Anjanette A, Nease Brad O, Mudgett & Miguel A. Quinones Relationships among feedback sign, self-efficacy,and acceptance of performance feedback.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9, 84(5): 806~814

A REVIEW OF FEEDBACK MECHANISM STUDIES

Wang Yongli1,2, Shi Kan1

(1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2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Department,Shijiazhuang 050091)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general studies on feedback mechanism in recent years, introduce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feedback performance and specify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ies on feedback efficiency especially in view of three factors-feedback source, information and feedback recipients. The advices are given on how to develop the studies of feedback mechanism and how a manager sends out the efficient feedback.

反馈机制范文第2篇

加强受众分析

据技术部门统计,目前新华网日均访问人次达2800万、页面浏览量超2亿,点击率10亿左右,每日访问流量达12GB。网络调查显示,新华网已覆盖到全世界所有有互联网的国家和地区,海外受众占受众总数的25%,主要是中国问题专家、各类研究机构、政府智囊等高智力人群,在海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享有极高的影响力。

受众关注新华网的权威信息,对有关中国的政策法规、高层动态、人事变动、政务公开、改革发展等重大事件的报道尤其关注。美国某华文媒体的一名受众反馈说:“我很重视新华网上政务公开、政策法规解读、新闻方面的内容,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中国政府政策、法规的变化、制定有关政策的背景、目的以及中国政府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比利时一名受众反馈说,通过新华网可以了解到中国政府为振兴国家所做的努力和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华网英文版符合国外读者的关注点,如Media,Libraries,Museums,Official Publications,China Law&Regulations等都是他们喜爱的栏目。

健全反馈机制

新华网十分重视与受众互动。加强与受众的交流沟通,改进新华网报道,提升服务水平,贯穿了新华网连年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全过程。

为与受众形成良性互动,新华网积极拓宽反馈渠道。

一是充分利用外宾来访的有利机会直接征询意见。2001年,世界媒体巨头默多克访问新华网,称赞“新华网的英文网站是我所看到的中国最好的英文网站”。2003年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访问新华网,2004年路透集团首席执行官汤姆・格罗瑟参观新华网,2006年美联社社长兼首席执行官汤姆・柯里参观新华网,2007年法新社社长皮埃尔・卢埃特参观新华网……他们对新华网新闻报道的及时快捷、丰富生动发出由衷赞叹,也提出了专业的宝贵意见。

二是充分利用国际会议、涉外报道、国际论坛等机会向海外受众了解意见建议。近年来,新华网领导和记者团队利用每一个与海外受众见面的机会,走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互联网企业,主动听取他们对新华网的意见,学习对方先进经验,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认真研判,为新华网加快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三是新华社营销平台面向全球用户的统一的反馈渠道。新华社用户遍布全世界,对每一次重大事件或活动报道,用户都会提前对新华社各种形式报道提出需求。报道完成后又及时反馈意见,肯定成功做法并对今后报道提出意见。新华网既是新华社报道面向终端受众的展示平台,又是新华社用户的重要供稿平台,一直受到新华社用户的支持和重视。

四是健全舆情反馈机制。新华网长年通过信件、电话、邮箱、发展论坛、手机短信和手机网站“掌上天下”的互动栏目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受众意见,并安排专人分门别类,归口到不同部门解决落实,形成了良性、健全的反馈机制。

受众反馈主要内容

近年来,新华网共收到海内外受众有关新华网的来信、来电和留言十余万条次,受众就新华网新闻报道和页面等各个方面积极评价,为新华网不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是报道权威。受众称,他们对中国重大突发事件、人事变动等热点新闻,都是首选新华网。如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新一届中央常委名单,就是通过新华网第一时间看到的。

二是报道准确。美国华文媒体一名受众反馈说,海外民众从网上获得的有关中国和中国政策的信息,许多都是小道消息。最后他们都得通过新华网来加以验证。新华网的报道可以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帮助人们对中国的政策作出正确判断,提高政府的信任度。

三是全面充分。用户反馈说,新华网有30多个地方频道,对中国任何地方发生的重大新闻,都能通过新华网及时看到,后续报道及时充分。罗马尼亚一名受众反馈说,新华网信息量很大,时效也较快,对希望时刻保持对中国情况了解的外国人来说帮助非常大。他表示,现在自己经常上新华网获得有关中国的主要信息,只在需要就某个事件或问题作进一步了解时才找中国其他网站。

四是富有深度。受众反馈说:“每当中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新华网都能及时地请教专业、权威人士开展访谈,对法律法规进行解读性报道,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法律法规出台的前因后果,加深我们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新华网同时承办中国政府网、中国文明网、中国平安网、中华新闻传媒网、振兴东北网等多个“国”字号网站,形成重点网络集群。报道策划上的联动互动,为把中国方方面面的新闻信息权威、准确、及时送抵海内外受众,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是页面大气,创新迭出。目前,新华网首页已经进行了8次重大改版,加上各个频道的重大改版已达数百次。每次重大改版都得到网民极大支持。网民留言说:“我是新华网的热心读者,每天最少要看三次新华网。新华网以其权威性、及时性、可读性、服务性、导向性,多年来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你们能够自我加压,不断改版,努力创新,充分体现了新华网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新华网不断改变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我相信新华网一定会越改越好!”

网民也对新华网新闻报道和页面等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如最新完成第8次首页改版后,大量网民在发展论坛留言说,希望能把论坛、博客、播客、拍客放到首页导航栏上更为醒目的位置。新华网积极采纳,迅速行动,当天即作出调整,受到网民高度赞扬。网民timebank说:“新华网作为国家的门面、百姓的窗口,要不断增加新内容,尤其是天气、票务等服务信息,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根据这些意见,新华网又加班加点调整页面,丰富了生活、文化、实用类信息内容,强化网站的服务功能,受到网民高度评价。网民徐西彬勉励说:“只有不断创新,才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根据受众反馈意见,不断改革

创新,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12年来,新华网将服务国家大局与服务网民相结合,根据受众意见不断在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方法上改革创新,不断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的一流网络媒体。

(一)不断加强外文频道建设和外文新闻信息发稿量,提高受众覆盖面。目前,新华网已形成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文、法文、俄文、西文、阿文等七种文字版本。下一步,新华网将进一步提高各外文语种的发稿量,陆续增加日文等其他文种,提高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不断创新报道手段和方法,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近年来,新华网在全国两会、汶川特大地震及一周年等重大事件和重大主题的网络报道中,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新推出20余种报道形式,尤其是通过论坛、博客、播客、游戏、调查等多种网络互动功能,与网民加强互动,吸引力大大增强。

反馈机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反馈机制 内涵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74-01

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表明,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高职高专学生占的比例达45%,高中毕业生中中职学生比例已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式下,探索通过职业教育反馈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跟上甚至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

一、职业教育反馈机制内涵

最早“职业教育制度化反馈机制”是以欧盟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提出的,因为职业教育反馈机制能够有效发挥职业教育在市场人才需求中具有克服经济危机、提高就业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作用。这种反馈机制的主体包括政府、教育机构、用人单位等,反馈机制需要不同主体之间加强沟通和合作,建立明确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共同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主体之间的交流方式来看,职业教育反馈机制的模式可分为:自由模式、统计模式、参与性模式和协调模式。[2]自由模式主要根据市场信息直接反馈,统计模式则主要依靠国家政策。这两种模式下主体之间协调机制较弱,都属于被动的反馈机制。参与模式是指主体间形成了特定的交流与合作机制,而协调模式则全面参与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这两种模式下各主体间加强合作和交流,满足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是现代职业教育所追求的有效的反馈机制。

二、职业教育反馈机制主要途径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共同追求,这就要求各主体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反馈途径:

(一)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

通过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不仅能全面、准确地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更能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详实、完备的参考意见,毕业生跟踪反馈具体内容包括:

1.思想品德状况反馈。通过对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品德情况的跟踪反馈,来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人才培养中依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传授方式,并增减相关专项培养等。

2.专业技能情况反馈。专业知识运用及各方面能力培养的发挥情况,真实反映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通过反馈结果可及时调整专业发展规划、教学内容和教法,以不断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适应工作程度反馈。对工作的适应程度不仅反映在专业技能上,还包括对劳动强度、人文环境、企业文化的适应等。可以依据反馈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关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可以更多的融入企业文化要素等。

4.用人单位反馈。其宗旨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了解情况、反映情况,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

(二)深化校企合作

用人单位是职业教育不断更新的直接驱动者。通过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用市场需求推动职业发展。为增强用人单位的激励反馈制度,应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包括:

1.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是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为目的的,应以学生技能长远持续发展为着眼点,避免成为压缩性本科教育。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全生命周期”培养过程,即从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直至人才培养质量跟踪反馈的全过程。

2.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人才培养的过程需要通过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来完成。在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共同开发课程,并在课程中不断融入企业文化,加强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实现小规模基础性实训校内完成,大规模专业技能实训校外基地完成的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有效的发挥学校教育的系统性、基础性和通用性,有效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性、真实性和职业性。

4.强化校企反馈机制: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在其论著中多次强调了教学反馈的重要性,建立长效的校企反馈制度能够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三、结论

职业教育反馈机制在当代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职业教育反馈机制的内涵及实现途径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只有理解反馈机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出决策,形成反馈―改进―提高―再反馈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孙诚,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反馈机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反馈机制;职业素养;思政课

一、思政课反馈机制研究的背景

部分高职毕业生在职场中表现不尽人意,每当毕业季到来“就业难”和“招工难”矛盾始终得不到有效缓解,究其原因往往在于人才培养难得到企业认可,这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必须深思的问题。学界一直来都有针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开展研究,但从“建立思政课教学反馈机制”的途经审视提高W生职业素养教育效果的探讨甚少。伴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职业素质重视不断提升,作为必修课之一,结合高职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定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新确立课程融“思政政治理论教育及服务人才培养”的内涵,为企业中长期发展培养和储备技能型人才添砖加瓦。

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反馈是具有回路的信息传输过程:把施控系统的信息(给定信息)作用于被控系统后产生的结果(真实信息)再输送回来,施控系统根据这些信息调节自己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功能,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机制是一种体现事物各关键要素运动变化的“关系性”特征,体现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

借鉴于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反馈机制的定义为:高职院校学生素养评价信息回路流动过程中涉及的包括大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在与学生本人和家长和用人单位、政府管理部门等构建的沟通交流反馈监控机制。

二、目前思政课反馈机制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院校在持续推进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企业联系方面开展了多项有效探索,使得师生、校企沟通渠道有所增加,各项事业取得很多成效,但在思政课反馈渠道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当前各方对反馈机制存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思政教师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有:课堂教学提问,参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被聘请为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学生提交作业批改,课外交流等。提出问题到得到反馈相对困难,其中存在诸多原因:1.学生对思政教师给出及时反馈的迫切性远不如对专业教师来的强烈,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足,“待遇”差别明显;2.思政教师尽管已经逐渐重视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反馈,但认识程度依旧不够,多采用口头或者简单书面化交流,效果不甚理想;3.学校在反馈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相应激励制度,教师投入其中积极性不高;4.企业对“未来职员”职业素养教育要求高却重视不足,导致思政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合作难度大,课堂职业素养教育脱离企业现实需求,针对性不强。

(二)当前各方使用的反馈机制严重滞后

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前,在思政课教学反馈过程中,相关机制建设更显滞后。1.思政教师与学生常用的反馈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批改学生作业后意见与建议不能及时传递到学生手中,即使事后学生得到反馈,由于实效性和针对性等原因效果大打折扣;2.思政教师与学生家长虽都有“共同利益追求”――让学生在校能有更多益于自身发展的收获,但无奈思政教师自身承担教学任务及其他教科研工作较为繁重,加之建立与家长沟通渠道“成本高昂”,由思政教师主动建立与家长沟通反馈机制困难重重;3.虽然当前校企合作程度不断加深,但受到思政教师自身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的局限,不能很好参与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价值有限”,思政教师“下企业”极易被专业教师和企业生产任务边缘化。而学生利用企业实践,希望在“做中学”提升职业技术能力和素养目的也主要集中于专业技能,同时多向反馈机制的缺乏,本就需要聚沙成塔才能显现出效果的却成为鸡肋。

(三)当前各方对反馈机制功能的要求复杂

一个涉及多方同期使用的反馈沟通平台,师生、学校、家长、企业甚至是政府管理部门都有可能成为使用者,其中功能架构较为复杂,是目前本研究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难题。1.各方需求不同:师生、学校及家长,较为关注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跟踪、反馈,及时了解到“教与学”环节中各角色所需关注的问题和调整内容;企业和政府分别又是从用人单位和监管部门的角色出发,需要涉及多角度、多层面的功能架构,而且多部门沟通协调,难度较大;2.各方反馈惯用方式存在问题:就目前流行度较广泛的如QQ、微信、微博等,不仅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各有客户群,交点分散,不合适多方同时使用,加上自建反馈平台难度大,成为反馈机制建设长期困扰的不利因素;3.各方对反馈机制建设期待不同:就接受口头访谈调查的学生、家长和企业,非常明显反应出不同的需求――一般、非常好、看使用情况,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这样的半开放式的反馈平台将会对他们的校园生活隐私将造成威胁以表示拒绝。

综上所述,由于存在的各种问题显现出“积重难返”的倾向,甚至被认为是无用功,部分学生不能接受,甚至有些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也没能更多投入财力、精力去破解遇到困难,这直接导致围绕“机会成本vs预期效果”争论不断,担忧难以得到落实。

三、改进反馈机制建设的探索

加深认知,探索渠道、厘清目的,不断建设、完善思政课与其他多方的反馈机制,完善现有思政教学中关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反馈渠道不健全、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构建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之间关于职业素养多向反馈机制,突破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脱离现实的困境。

(一)提高多方对反馈机制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教师、学校、家长和企业等多方联动,帮助学生树立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让其成为真正学习主体,主动在职业素养习得中成长。1.完善学生经历工程激励制度,鼓励思政教师通过课堂引导、课外辅导、参与学生社团和活动等形式,将职业素养融入教学改革,重设教学环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政课对其自身素养,尤其是职业素养提高带来的好处,提升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易接受职业素养熏陶;2.思政教师建立起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机制,让家长能够掌握学生更多在校信息,主动参与到学生成长的各环节,支持学校各项工作的推进;3.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企业经历工程制度,鼓励思政教师下企业时“带着问题沉下去,托着成果浮上来”,帮助思政教师更好融入到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让学生在进行企业实践过程得到企业师父、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等多方的综合化职业素养教育。

(二)加强多方联系和探索反馈机制建设

利用和完善现有思政教师教学反馈机制建设为主,通过聚沙成塔效应推广反馈机制。就目前经费有限情况下,传统的QQ、微信仍然是沟通学生和家长的主要渠道,更多还需要企业、学校甚至政府管理部T的投入;另外目前也在尝试联系如智联招聘、58同城,希望能引起此类人力资源型公司对人才培养过程延生至大学阶段的关注兴趣,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建立教师、学校、家长和企业等多方互动信息反馈机制,甚至建成集教师教学意见和建议反馈,家长对子女在校信息跟踪和意见反馈,行业企业反馈当前用人需求变化和把关教学环节,学生掌握求职信息,提升自我职业素养的多功能综合性平台。以此弥补目前我校在推进小班化教学和现代学徒制中师资力量不足,社会需求变化迅速,家长、学校、学生、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等问题,为我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扩大社会影响力,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探索新途径。

(三)理清多方在反馈机制建设中的真实需求

通过完善思政教学在“师生”、“家校”、“校企”间的有效反馈机制,搭建起高效的反馈平台。1.师生能对作业、实践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讨论,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时间久了,遗忘了,甚至沟通不便不了了之”的尴尬局面;2.家长通过得到学校反馈,了解子女在校学习工作情况,避免“报到来一次,再来毕业了”、“孩子在学校到底学些什么,学得怎么样,除了一张成绩单,其他什么都没有”,“家校”联合推动学生成才;3.企业用人需求的明确,有助于大学生一进校园就成为“定制班”人选,利用良好沟通反馈机制,掌握学校培养学生情况;4.学校则及时调整教学,优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凸显思政教学成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关键途径,以化解思政在高职院校中面对专业“围追堵截”的尴尬,为破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难局进行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常绍舜.系统科学方法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72-173

[2]刘志勇,朱凌.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机制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3(3):134-138

[3]谭福河.基于适应模式转换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反馈机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20):9-12

反馈机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用人单位 反馈信息 大学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30-02

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2011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60万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为了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许多高校非常重视就业信息的采集。然而,在重视就业信息采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有的高校采集了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却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对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很好地利用,缺乏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忽视了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对人才培养、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对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利用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一方面,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供求矛盾和“结构性过剩”并存,高校的学科专业需要继续调整优化。[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学科专业管理机制有待形成,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完全配套。各地高校在一些专业领域里教学内容陈旧,相关知识没有系统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而更新。[2]很多学校的教材落后时代十年左右,教学内容跟不上新技术需求的发展和变化。另外,教学手段单调,教学模式缺乏新意。还有部分高校课程设置的时间不尽合理,在大学的一二年级课程较少,大三和大四年级的专业课非常多,常常又和毕业实习、毕业生就业、考研、毕业设计相冲突,部分专业课的学习不扎实,存在“走过场”的现象。老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用人单位的需求因素,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没有充分的互动,培养出来的大批毕业生“眼高手低”,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生到了单位报到后,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相关的工作。因此,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对于人才培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整合课程体系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因素。

(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是对就业形势研判的出发点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当前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面对这种形势,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保大学毕业生就业。高校需根据当前的形势做好准备,要理性地、辩证地认识当前形势,既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张晴雨表,他们反馈的信息能真实地反映影响就业的症结所在,也是高校对就业形势进行研判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高校在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时候,要以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为导向,认真分析,理出近期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破解就业难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为大学毕业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机制的构建

(一)用人单位反馈信息采集

高校需要把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收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建立长效机制,有计划、有策略地开展。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机制需要设立校、院(系)两级联系部门,由专人负责。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集成册。像上海交通大学的做法就值得借鉴,该校每年都汇编有《就业调查年鉴》和《就业统计年鉴》。用人单位反馈信息采集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利用学校召开大、中、小型专场招聘会的机会,向用人单位收集反馈信息,通过座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详细记录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意见。

2.结合学校中的活动开展用人单位信息采集工作。高校经常举办大型活动,如校庆、学术会议、校友会等。可利用用人单位、校友来学校的机会开展反馈信息采集工作。

3.利用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反馈信息采集工作。很多高校都建有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学校也常常把产学研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学校要经常和实习基地联系,对基地的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听取他们的宝贵建议。

4.到用人单位走访。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用人单位走访,与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跟踪和调研,采集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

5.利用网络、电话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向用人单位发出反馈信息邀请,请用人单位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培养、对学生的要求等提出建议。

(二)对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进行深入研究

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收集好之后,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学校召集招生就业部门、学院领导、教务处、学生管理工作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每学期或者每年召开一次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研讨会。学校职能部门要商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找出学校对学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差距,为毕业生的就业找出路,研究出推进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学校各部门要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要求,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学校和学院要对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研究,研究用人单位对录用毕业生录用标准的变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等,以便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作为参考,找到学校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契合点。学校和社会很好地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有市场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综合利用

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导向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

图1 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长效机制图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面对新形势,结合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意见,重点打造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以特色求发展是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乃至整个学校建设的立足点。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根据专业特点加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通过优化、整合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及实践环节学时,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大学生毕业的新出路。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结合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为培养思想进步,具有远大抱负和人生理想,基础深厚扎实,知识面宽广、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其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重庆交通大学在深入研究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基础之上,与中交二航局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培养,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以培养具有宽广的知识基础、出色的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

3.为就业指导工作支招,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用人单位反馈的一些信息也对就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分析一些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的经验,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业指导老师在上《毕业生就业指导》课时可以分类指导,让毕业生明确当前的就业形势,准备定位,调整心态,接受用人单位的招聘。

在就业现场,就业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往年反馈的信息,结合今年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比如:某企业招聘时偏好具有文体特长的学生,那么在招聘前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让面试毕业生在推销自己时有所侧重,更能提高面试成功的几率。

4.学校其他工作的抉择。学校的发展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为社会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大学毕业生。那么,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也是学校制定其他工作决策的依据。比如高校的招生工作,哪些专业适应现在的就业市场,哪些专业有潜在的就业市场,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中都可以得到一些答案。同时,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也能为高校招生预警发挥它的作用。在人才引进工作方面,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全胜,王以梁.为什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3):20-21.

反馈机制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民意调查 公共决策 负反馈机制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现代政府应具有的最重要特征,它要求我们将民意调查纳入政府公共决策流程,因为只有真实了解社情民意,才可能避免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出现脱离实际、吃力不讨好等失误情况,从而最大程度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公共决策中我们听到了老百姓的声音,感受到了广大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热情。基于此,研究和发挥民意调查在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的作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公共决策需构建负反馈机制

公共决策代表着社会基本群体的利益需求,目标群体的多元利益诉求影响着公共决策的制定与执行。然而根据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理性就是要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行为方案”,追求完全理性的公共决策只能是一步步逼近。因此,民调机构所收集到的不同目标群体的意向成为系统的再输入端,以制定“理性”公共决策。随着目标群体利益差距的加大,目标群体必然会加大参与度来改变公共决策的利益分配,这样民意调查机构可以收集或获取到更加全面而真实的民意,从而对公共决策加以调整,提高公共决策执行效率。

民意调查在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中的作用

民意调查是公共决策制定的科学参考。公共决策的制定是指社会公共权威针对社会公共问题提出并选择解决方案的过程。民调结果可靠性与公共决策制定之间存在正因果链,即民调结果越详尽、准确,所制定的公共决策越现实、可行。公共决策的制定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只有建立在真正的、具体的事实基础上的公共决策才能最终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制定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必须建立在真实的民意基础上。民意通常是一种社会公众的共同意见和一致性态度的体现,而态度和意见,在认知心理学中,通常被定义为“行为的前奏”或“行为倾向”。这种“行为倾向”正是制定公共决策的重要依据,越来越多的公共决策制定以民意作为重要依据,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方面,民调机构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反映社会现实、提供社情民意,及时有效地为决策制定者提供有关民意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民调机构对有关民调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给予决策制定者专业的咨询和意见评估。

民意调查是公共决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公共决策的制定往往针对于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从而公共决策都有着自身的时效性。一项政策制定出并加以执行后,要经常根据现实情况与反馈回来的民众信息加以调整,使得政策可以应对现实状况的变化,对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如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将个税起征点将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的决定。这是自1994年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第3次提高个税免征额,2006年,免征额从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8年,免征额从1600元提高到2000元。实际上,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所要达到的正是决策执行与决策调整之间的良性互动的系统过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起征点提至3500元,也是顺应民意的行为。不久前的个税起征点征求意见数达到237684条,其中对于将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的提议,15%民众赞成,35%反对,48%要求修改。①民众可以通过民意调查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权力中出现的偏差行为发表意见,而民调机构将政策执行效果与民众意见或建议迅速地反馈到政策制定者,使政策制定者及时取得第一手资料,了解政策的被接受程度和现实适用程度,一旦发现与社会现实相冲突的漏洞、偏差或是相关规定的缺乏,立即对政策做出修改和补充。所以,民调结果在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中决策调整的重要依据。

民意调查是公共决策执行的有力保证。制定公共决策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因此,公共决策质量高低与执行效率是整个决策过程中的关键,它是将政策条文转化为实际效果的唯一途径。决策内容的知名度制约着它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可见,民众对于政策的了解和理解程度是该项政策有效执行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借助民调在政策与民众之间的沟通。通过大量有关政策执行的民调结果,不仅可以加深社会公众对政策的深入了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民众对政策的认同感,从而形成执行决策的强大合力和凝聚力。民调结果越真实可靠,公共决策执行效果越好。这里实际上体现的是民调的监督功能,如针对政策执行部门出于自身利益或面临着的困难,在执行政策时产生的政策偏离问题。通过民调机构公布的民调结果中反映民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权力中所出现偏差行为的意见,反馈到决策层,从而促使某些政策执行者在民意的压力下准确、及时地执行政策,进而增加决策的执行效果,提高决策质量。

推进民意调查对公共决策负反馈的若干建议

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的作用与民调的过程和方式的运用正相关,即只有在民调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技术两者皆成熟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民调结果的可靠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的作用。民调在我国的发展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要使得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真正发挥作用,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发展第三方民调机构,提高民调的客观性。民调作为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的重要辅助工具,是政策制定者和公众的桥梁,这要求民调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只有远离来自权力的压力,才能以“中立”的态度保证民调结果的真实与客观。我国的民调机构虽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至2010年底,已有28个省(直辖市)建立起省级社情民意调查机构,但在我国民意调查中,统计系统的民意调查机构已超过“半壁江山”。②而以民间社团、高等院校、媒体、营利性的专业调研机构为主的非官办第三方民调机构,在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往往会有经费、人才等方面的压力。然而民调机构的发展取决于其公信力,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认为,“政府下设的民意调查机构的专业能力很强,调查方法也没问题,可以作为内部的决策支持和政策评估,但作为一个调查结论和结果公布,要获得公众认可时那就不恰当了,免不了有一种政府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嫌疑。”因此,政府应出台对第三方民调机构的相关扶持政策,培育更多的第三方民调机构,如税收优惠政策、委托购买等。

畅通民意信息渠道,保证民调结果的可靠性。随着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民意,社会公众对不同性质的政策问题都能有参与的可能性。民调的精确性体现在能够用数据测定不同调查对象的态度和意见的差异,民意信息渠道的畅通才能考虑调查的各种样本并搜集到足够的样本。公众民意表达的热情或者说参与度越高,民调结果才越真实可靠。换句话说,调查对象的广泛性、调查数据的原始性,才能使民调结果最接近于民意原貌。因此,民意信息渠道一定要畅通。在通讯工具空前发展、互联网无所不在的今天,网上民调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畅通了民意信息渠道。具直接性、时效性、大样本性等特点的网上民调,不仅保证了公众话语权和民意的原生态性,而且实现了公众在不可能实现普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仍能实现普遍参与,③从而使民调结果真实可靠。

有效传递民调结果,推进政府对民调的回应。在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中,民调机构做出的民调结果是政策调整和修正的依据。民调结果不仅要呈送政策制定者,以调整或修正公共政策,提高公共决策质量与执行效率,同时民调结果通过传媒或在政府网站上向民众公布,这样才能激发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关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以公众的参与来保证民调的独立性与科学性。其次,民调结果的公布应注重其完整性。但民意与政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个体拥有一个多半是无意识的、可能源自遗传且根深蒂固的孤立恐惧。这种孤立恐惧使他们不断去确定,哪种意见及行为方式被环境赞同或反对,以便采取哪种或排除哪种。总之,民调机构作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重要平台,虽然在民意考量上并非完美,其调查结果也并非一定带来正效应,但民调在公共决策负反馈机制中还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公众与决策者之间新的沟通渠道,为决策者提供最有代表性公众观点的图景,为公众提供表达意见的平台,达到公众与决策者的有效互动,从而使公共决策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大系统的动态平衡。(作者分别为南昌大学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南昌大学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本文系2010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专项项目“民意调查与社会管理互动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C1001)

注释

①http://www.省略/dzwpl/mspl/201107/t20110701

_6444150.htm.

②http://www.省略/gb/content/2010-08/16/content_3421836.htm.

反馈机制范文第7篇

Abstract: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rategic alliances, this article constructed feedback control 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to establish close strategic partnerships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nd achieve resource sharing, participation of interest, "win—win" go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system is a complex feedback system, the feedback mechanisms can help constantly adjust the system and promot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cooperation. Feedback control mechanism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sense, implement control mechanisms, and build the information system.

关键词: 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反馈控制模式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strategic alliances;feedback control mode

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010—02

0 引言

校企合作是高校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可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需要;校企合作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校企合作为学生的教育提供了便利,跨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此外,校企合作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通过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共享,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企业实际生产力,加上人力资源能力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

1 校企合作战略联盟的内涵

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状况,本文将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定义为:指高校和企业为了实现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重优化和协调发展而形成的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实现联盟效益的整体优化。在校企合作战略联盟下,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将高校和企业传统的短期合作、松散合作、单向合作转变为长期、紧密、系统的合作,通过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利益均沾、“互惠双赢”的目的。

2 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反馈控制模式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机制是指在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系统内各要素、各子系统等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和方式。基于此,本文构建了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反馈控制模型,如图1所示。

校企合作的前提就是高校和企业签订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合作协议,校企合作系统以此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系统是复杂子系统,存在诸多保障合作顺利开展的子系统。支持子系统为校企合作提供资金、技术、人员和信息支持,促进校企合作中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合作子系统是校企合作系统的重点,涉及实质性合作行为。校企合作既包括人才培养合作,又包括技术研究开发合作,高校和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需要对合作内容和方式进行具体的规定。风险管理子系统、激励惩罚子系统和利益分配子系统是合作子系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技术研究开发更具有高风险性,通过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对合作中的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校企合作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搭便车行为”,一定的激励惩罚措施,能够有效约束双方行为,保障各自的利益;以合作双方的投入和贡献程度为基础的利益分配能够保障校企合作的公平和对等,保障双方的权益。影响校企合作系统运行的不仅包括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对合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重要的就是政府因素。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政府的行为直接影响合作双方的利益,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对合作项目给予一定的优惠和鼓励措施,降低合作风险,规制高校和企业的行为,保障合作的顺利实施。

3 构建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反馈控制机制的基本对策

反馈机制范文第8篇

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学生工作近日,随着高职学生工作各种业务的开展,作为学生工作者,越来越感觉到学生民主维权意识的增强,学生的诉求问题越来越成为学生工作的突出问题。我们面对的是“90后”,条件优越,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但是社会各种矛盾问题和现象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他们会主动表达各种诉求,主要的平台就是“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吧”。大家都知道,每天院办公室都有专人维护贴吧,学生干部也参与维护工作,学生工作部门每天有人浏览,许多的问题都是从贴吧最先提出的。我们学院的“贴吧热”现象可以说代表了当下一种流行时尚,更为主要的是,它提示我们应该主动倾听学生的需求,构建一种机制,使学生合理的诉求得到满足,合理利益得到维护,这不仅是日常工作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学院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贴吧热现象

贴吧是百度网站为网民量身打造的一个通过网络适时、获取、交流信息的平台,一个表达和交流思想的自由网络空间。由在校生自主申办的高校贴吧,作为其中最活跃的部分,因其舆论开放、表达自由而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虚拟的空间里,形成了一个个质量各异、规模不等的交际圈和传播场,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无形的浸润与渗透。

以我院贴吧为例,一年多来共有主题6000多个,发帖数近90000个,内容涉及学生、学院的方方面面,与学院密切相关。贴吧热形成的原因除了贴吧的开放性、隐蔽性等,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学院对贴吧的重视。由于贴吧主题很大部分是本院事件,与学院有密切的关系。领导层和师生对“贴吧”相当重视,频频访问贴吧,贴吧受到的关注度极高,且一个主题发出信息后及时得到了跟贴或从其他方式上得到了及时反馈。这些都刺激了贴吧作用的放大,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对贴吧的关注度。

其实,单从其组织看,贴吧属“民间组织”,不具备任何权威性,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也不保证,甚至某种层面上已经阻碍了学院正常工作的开展;但是,贴吧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学生,学生的问题是学院的基本问题,关于学院的和谐稳定,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要顺应传播规律,对贴吧加大引导力度,同时探索建立新的学生诉求平台,及时反馈。

二、学生诉求的范围

仍以我院贴吧为参考。通过浏览贴吧,我们发现学生的诉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精神价值的诉求表达

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处理专业、处理情感等方面的复杂情况,对大学阶段感到茫然,期望学校为他们提供最优的育人环境,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尤其是在当今中学应试教育紧张、严格的环境下,导致了学生进入大学后疯狂地放松,学生不能融入新的集体。其次,由于成长环境、家庭和社会压力的影响,学生心理调节诉求也比较突出,渴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支持,单亲家庭和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表现的更为突出。

2.物质利益的诉求表达

首先,是学生在奖、助、贷方面的利益诉求,包括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勤工助学等涉及到钱和荣誉的项目,他们高度重视,大部分能理性提出诉求,但有的过于偏激,往往会引发又一个漩涡,有炒作嫌疑。其次,是学习、生活环境的利益诉求,对身边环境的不足尤为关注,积极的为学院发展出谋划策,对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求高。再次,是参与管理的利益诉求,包括学生会、自律委员会的改选等,重视干部身份,渴望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渴望参加各种组织。这点从社团的快速发展可以看出。

通过学生诉求的内容可以看出,他们的诉求多涉及到学生工作。在学院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诉求机制,多部门配合,保障及时反馈,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三、学生诉求联动反馈机制的实践

随着工作的开展,在构建学生诉求联动反馈机制上,我们也做了一些实践,这里主要结合实际案例谈一下我们的做法。

1.引导学生合理表达诉求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我们提出学生可以对学院各项工作提建议,但不可盲目夸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不良文化思潮逐渐渗透到学院,愤青文化盛行,部分学生也是这样。近年来,学院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校园环境好了,住宿环境好了,学习环境好了,活动场所日渐增多,但是他们往往因为某点不满就肆意诋毁学校,在贴吧上乱发贴,有损学院形象,引起了学院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在2011级新生入学教育时,特意强调要合理表达诉求,贴吧是诉求的平台之一,方式还是间接的,在教育学生合理使用贴吧的同时,引导学生采取找辅导员、系、学生处等方式,直接表达。

2.关于热点问题

每年学生工作都会有几项重点工作,奖助学金评比、学生会换届等,这些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以2011~2012学年国家(政府)奖助学金为例,这是上级给我们学校国家奖学金、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指标的第一年,奖励金额大但名额少,国家奖学金、政府奖学金各1个,国家励志奖学金也仅20个,因此引起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虽然,学院一开始就制定了详细的评定政策,但由于涉及到切身利益,学生在贴吧里炒得沸沸扬扬,有的歪曲事实、误读政策,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地阻力,直接影响到了正常工作的开展。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及时召开全体班干部会,由院领导亲自详细介绍奖助学金政策、指标、评选等细则,现场解答疑问。会议持续两个多小时,会后贴吧里正确理解政策的多了,盲目跟风的少了,及时的将不良的导向扭转了过来,引导正确的认知重新占领贴吧,可以说收到了预期效果。

再如,近期的“压水机”问题,更是沸沸扬扬的火了一把。本来就是个别学生售卖压水机的个人违纪行为,在贴吧里被渲染成为官方行为,更有甚者直接对他人诋毁攻击。问题经贴吧提出后,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处立即着手调查事情真相,并及时予以通报,对贴吧的后续跟帖采取了欲擒故纵策略。因为事情真相通报之后,学生都了解了原委,对于个别帖子歪曲事实的说法深恶痛绝,一致声讨,发帖者不再跟帖后,自然风平浪静。

一年多来,正是我们经历的几件事情,使我们感觉到建立诉求联动反馈机制的必要性。学生为什么有问题不来和我们面对面反映,为什么有的会歪曲事实,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于贴吧,我们更加关注贴吧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除此之外,我们实行了定期面对面交流活动,定期由院领导、学生处面对面接待学生来访,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倾听学生的需求。对于学生的需求,职责范围之内的立即着手解决,不是职责范围内的立即向相关部门反映,并向学生说明。

四、拓宽诉求渠道,搭建多形式的平台

前面提到,贴吧还是学生主要的诉求表达平台。但从百度高校贴吧目前的管理状况与信息内容看,其产生的负面效应远大于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因此,百度改版高校贴吧,以实名登记的校吧取而代之,但引起众网民不满。可见重点不在“堵”,而在“疏”,在引导。

贴吧之所以热,原因就在于贴吧正好适应了学生渴望沟通与交流的需要,也符合了网络社会下人们在匿名条件下的人性扭曲和张扬。沟通渠道的障碍,诉求联动反馈机制的缺失,致使学生渴望沟通与交流的需求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选择了贴吧这个平台来实现。学院若想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建立和维护稳定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除了在适时引导贴吧付出更大的精力外,还要在自己掌控的官方网站和其他公共服务网站上的以本校学生为主要参与者的论坛、博客上,建立一种良性互动。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计划将贴吧、微博等内容纳入辅导员培训体系,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引导能力,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辅导员博客,转移学生关注点,吸引学生关注辅导员,从而建立、通畅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大力宣传“辽宁省大学生在线联盟”等优秀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提倡学生建立个人博客,增强互动交流。最大化的发挥学生干部力量,建立学生干部定期反馈机制,创建自己的通讯员队伍,切实做好学生诉求的联动反馈。

总之,构建学生诉求联动反馈机制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形式、内容都需要不断的更新,需要搭建更多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姚小波.从贴吧热看高校有效沟通机制的建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7).

反馈机制范文第9篇

在传播学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文章中提出传播模型,也就是“循环模式”。他们认为,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的活动,是一种行为、一个过程、一个系统,而大众传播的独特性就在于它具有反馈机制。只有从信息到受众接收再到受众反馈信息者,信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互动之中,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完整传播,也才能真正实现影响力和传播力。而传统媒体的天然缺陷,恰恰在反馈环节,既缺少供受众反馈的渠道,传播的信息也缺少形成反馈的要素,因此,很难体现传播的互动性质。

自媒体具有以下的互联网媒体的突出特点:1.非线性实时传播。不论人在哪儿、在什么时间,都能借助自媒体平台,自我设置的话题和观点。在自媒体时代,“黄金六小时”和“黄金四小时”也渐显无力。尤其是在突发事件面前,微博传播的速度,是报纸,甚至目前的其他互联网产品所望尘莫及的。2.全民传播。比之博客,微博只需140字,大大降低了写作门槛,也为人们进行实时传播提供了便捷,极为适应现代都市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从而大大地推动了公民新闻时代的进程。3.互动更加便捷。“关注”、“转发”、“评论”等功能使微博成为一个喧闹的话语广场。粉丝越多,意味着博主影响力越大。评论则是网友们对某一事件自由表达意见,即使是不评论的转发,也表达了网友们对一件事情的关注或多是某种意见的无声赞同。

而自媒体从信息的者上看更加多元,既有社会化组织的阵地,也有公民个体的自我表达传播平台。从信息内容上看,更是包罗万象,有自身新闻,有评论分析,有心情分享,甚至还有广告宣传。总之,它没有既定的内容,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通过自己的价值判断来和分享独特而有趣的信息。自媒体的平民化、个性化、零门槛、低成本等特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彰显的“自我声音”的个性化表达,深受受众的喜爱,并且将其作为获取信息、网络社交、交流情感的主渠道,使之成长为一股巨大的媒体力量。

例如,2012年底在优酷网上推出的《罗辑思维》节目,是由著名媒体人罗振宇打造的公知型脱口秀,也是一场自媒体试验。它凭借着有种、有趣、有料的节目定位,一年间,节目点击量突破6818万,吸纳铁杆会员10万人,并且推出了微信公众账号,出版了《罗辑思维》的系列书籍,已经壮大为公认的互联网社群品牌。

分析《罗辑思维》的运作模式,互动反馈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受众或吐槽、或赞同、或自说自话的互动,尊重了受众的发言权,激发了参与的主动性,改变了传统媒体“填鸭式”的信息传播模式,不仅更精准地选择了受众的喜好,同时也让节目的“粉丝”忠诚度大大提升。

在新媒体和自媒体势不可挡的当下,其互动反馈机制的良性运转和巨大效应,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启示。尊重传播学规律,重视受众的互动、反馈,将会对信息的筛选、议程设置、传播的效果产生积极的促进。

综上,笔者认为,传统媒体应该主动构建与受众互动的新模式,比如,每年央视的春晚和杭州电视台推出的《直播12345》,将互动性很强的广播节目与电视直播节目嫁接,直播接听观众电话、直播解决问题,赢得了收视率,更让节目的公信力大大增强。

反馈机制范文第10篇

集团党委持续开展的“五好”党组织创建工作,在实施和运行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做到了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提高,实现了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现在集团步入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面对这一新形势,供水总厂也顺势而为,紧抓机遇,创新“五好”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为“五好”创建工作更好地提升水平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五好”创建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存在不足

我们结合水厂实际开展“五好”创建工作,坚持以“五好”为统领,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开展“五好”党组织创建。一是坚持体制上融合,对涉及总厂改革发展、干部任用、奖惩激励、职工福利等关系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均由总厂党政班子集体讨论研究决定;二是坚持考核机制的融合,将基层企业文化、区队建设、职工培训、安全绩效考核和“五好”创建各项工作融合为一体,将党政工各方面工作均纳入一体化考核奖惩;三是坚持日常工作上融合,对党政干部坚持“一岗两责”,对每次考核均由党政各部门共同参与、共同打分,同时结合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开展党员“立项攻关”、“党员(安全)责任区”等创先争优活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查找了存在的不足,比如考核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程度还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各党支部“五好”考核细则的制定及执行力度与总厂的深化力度还有不相适应;个别基层创建工作仅限于应付总厂检查,创新的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加以改进。

三、“三评、两考、两反馈”机制的具体做法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捋清创建思路。

每年初召开专题会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将“五好”党组织考核内容、标准层层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基层党支部、班组和个人。同时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强对“五好”统领理念的宣传解释工作,较好地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自我约束力,调动了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创建“五好”党组织是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注重机制创新,完善考核体系。

突出“五好”,完善考核细则。每年按照集团“五好”内容标准,修改完善《总厂“五好”党组织一体化考核标准》,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政治思想、精神文明、企业文化等所有工作均纳入“五好”党组织考核和管理,严格落实创建责任和分工,使“软指标”量化,“硬指标”细化,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良好局面。在检查考核上,在全厂分战线开展了“创五好,夺红旗”竞赛活动,加大了随机考核、现场抽查、测试测评力度,对获得季度优胜区队的单位进行奖励。

四、实行“三评、两考、两反馈”机制所取得的成效

第一,“五好”党组织创建得以深化,党组织及党员作用有效发挥。

“五好”党组织创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了工作成效。一是改进加强了“五好”创建工作,规范完善了一体化考核管理。在原考核的基础上,结合“先进典型提升暨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年”要求,对一体化考核进行了改进创新,促进了基层党政工作的融合。二是广泛深入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企业实际,突出“供水发展创一流,优质服务当排头”主题,先后开展了以“创一流,当排头,做贡献”党员立项攻关等活动为内容的纪念建党周年系列活动;结合“先进典型提升暨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年”活动要求,在全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层层开展了以选标、达标、评标、升标等工作为内容的“党建对标,夺旗争优”活动等,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在安全生产、为民服务等方面的三个作用。

第二,供水保障能力有效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

以“三基三抓一追究”为核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以2012年为例,先后通过建设完成集团重点项目矿区中部供水技改工程四分厂工程主体工艺的运行投产,使水处理能力大幅增长,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矿区供水产能不足的瓶颈问题;建成了七矿井口水仓,彻底解决了制约我们原水稳定供应的老大难问题,使原水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建成了五矿新七街等小区住宅供水管路,香山公司居住区、八矿西风井等六条总长18.35KM的区外配套棚改管道工程的铺设和劳模小区改管、七矿小区管道、救援基地供水管道等工程,使棚改工程按要求顺利完工。

第三,本质安全人活动重点突出,水厂特色文化进一步丰富。

塑造本质安全人实践活动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活动中坚持做到“三个用”,一是用良好的环境影响人,健全四级安全愿景体系、开展安全“八法”宣传、组织安全应急培训及水质事故应急演练等多形式载体活动,进行听、视觉全方位灌输,形成良好舆论环境。二是用完善的制度规范人,先后对一分厂、维修队试点单位探索出“四提五讲”班前会礼仪、“3456安全确认”制度、20条职工安全行为规范等,运用召开观摩推进会、文件、简报等形式在全厂进行了交流推广,使各项安全制度逐步健全,企业管理更加规范,人员操作行为有效约束。

上一篇:通信导航范文 下一篇:肝胆外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