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增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10-25 02:55:30

民办高校增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物联网已经由最初的起步发展进入了飞速规模发展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而面对物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民办高校应探索如何抓住机遇,紧跟社会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物联网专业人才,为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民办高校;物联网专业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1989-02

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指的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对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第二,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将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WSN(无线传感器网络)相结合为用户提供生产生活的监控、指挥调度、远程数据采集和测量、远程诊断等方面的服务的网络。

物联网最早是在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研制中心专家提出的概念模型。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Internet主动进行互换。2008 年 11 月IBM公司正式给出了有关“智慧的地球”的概念,即“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以此作为经济振兴的基本战略。如果在对基础建设的执行过程中,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的基础设施平台。

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相关产业发展时明确的指出要尽早一点谋划未来,尽早一点攻破相关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促使我国迅速进入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揭开了我国进入物联网时代的新纪元。

2 物联网的发展带给民办高校的机遇

目前,我国已经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到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和《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战略。国家的发展战略将会更快推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速度。

物联网是一个很大的综合交叉性学科,涵盖了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多个学科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遍布了社会的各行各业,最早应用的领域主要在物流、移动、医疗等方面。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越来越广泛。详见图1。

物联网的发展是与各行各业的需求紧密相联系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会给物联网的应用带来很多机遇。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所以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据统计该专业将奔“万亿级” 年需百万人才。

“物联网行业发展是一个趋势”,有专家分析预测,该行业发展需要一些时间,就业井喷的现象将会逐渐到来。

根据美国咨询机构的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相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物联网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同时,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达到百万的数目。

2010年教育部“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后,物联网专业作为信息网络产业方向重点支持的开办专业之一,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号召,追随时代的潮流,争相申报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为培养我国的传感信息人才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扩大和更新知识来源。到目前我国已有700多所高等院校增设了物联网专业如图2所示。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育科技型人才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面对物联网专业如此广阔的就业前景,民办高校也应把握时机,抓住物联网时代的机遇,积极设置新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专业,整合当前就业情况不理想的专业,结合地域特色和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积极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来促进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

3 物联网专业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行业领域非常的广阔和灵活。物联网相关企业可向毕业生提供的岗位主要包含的部门和岗位有:1)物联网相关企业的工程技术、售后等服务部门;2)IT相关企业的软件开发维护部门;3)电子通信类企业的工程技术部门、研发部门;4)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维护管理部门;5)物联网相关行业的网络产品、传感器、射频设备等采购,管理等工作。

未来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包括:智慧城市、电子商务、公共卫生与远程医疗、现代物流与智能仓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方面。

4 民办高校增设物联网专业的可行性

民办高校培养人才模式的特征是:从社会需求的岗位出发, 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为主导。民办高校有着灵活地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实行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书”的办学制度更适合于物联网专业的设立和发展。因此,要进一步联系加强与物联网企业合作,增进“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对于民办高校可以在企业增建物联网的实习、实训基地,来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对于企业则是提前让学生熟悉了物联网产业的技术特点、操作流程,以便学生在就业后可以较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实现“零距离”上岗,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了高校、企业的双赢目标。

当前随着全国各地生源的急剧减少,各大高校争夺生源地大战已经打响。因此各个高校纷纷争相申报增设物联网专业,都想最先抢占物联网时代的先机。民办高校如何在这场战役中取胜,必须从自身的办学专业特色出发,以最新的专业设置、最优的教育教学条件、最好的就业前景的专业来吸引学生。

与其他高校不同,民办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是国家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地,这更适合物联网这一涉及各个行业综合交叉的实践性专业。为了更好更多地培养物联网技术应用高技能型人才,民办高校增加开设物联网专业,已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决策。抓住物联网时代的机遇,明确民办高校发展的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物联网专业,为当前社会提供优秀的物联网专业人才是民办高校的使命。

5 结束语

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开启了全新的产业革命。物联网的发展必将成为中国和世界的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它正在推进我们的世界,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因此,从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来看,增设物联网专业是可行的,也将是必须的。民办高校必须迅速行动起来,抓住物联网时代的发展契机,积极地增设物联网相关专业,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以促进我国物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晴.物联网发展与高职教育之探讨[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 贾国荣.高职院校积极应对物联网时期到来的思考[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3] 中国科学院信息领域战略研究组. 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4] 古丽萍.对于我国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思考[J].通信世界B,2009(40).

上一篇:利用预编码消除多普勒频移的研究 下一篇: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