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时间:2022-10-25 02:51:37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许多老师都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学生们成了学习的主人。但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经常遇到这样尴尬的场面:让学生质疑,学生没有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室里鸦雀无声;让他们交流学习体会,除了一两名成绩较好的学生发言外,其他学生都在当听众。于是教师还是以问答或讲读的方式讲解分析课文,学生被动地作笔记,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很累,学生记得更加累,更糟糕的是,这样的教学没能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多大的提高。古人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学习的动力,有思考才有创新。笔者认为,要改变阅读教学中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主动参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是根本的措施。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老师有问题意识

俗话说得好“要想学生得到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同样道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必须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在这方面,美国人应该是我们的表率。美国是诺贝尔奖金获得最多的国家,美国人的问题意识是很强的。美国有一句名言是:“没有任何问题是愚蠢的。”美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体现这个观念。我们中国的家长早上送孩子去学校时对孩子说的话往往是:“到学校好好听老师的话”,而美国的家长说的却是:“到学校向老师多提几个问题。” 美国人以多提问题为荣。美国的老师也喜欢学生提问题,而且老师一般不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我们的老师因为受国情的影响,一直以来都不喜欢学生提问题,就是倡导探究学习的今天,还有很多老师转不过弯来,还是不喜欢学生提问题,他们担心自己的知识水平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而使自己下不了台。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容易解决,不是有句话叫“学海无涯”吗?世上没有一个人什么都懂的,即使老师也一样,所以你大可不必在学生面前遮遮掩掩,懂就说懂,不懂就大胆地承认不懂,正确的做法就是因势利导,向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去探究,这样就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老师不但要有问题意识,还要有容错的观点,有一颗宽容的心,这样才会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提的问题有深有浅,水平有高有低,甚至有幼稚可笑的问题。但只要学生是认真的,围绕学习活动提出来的,无论什么问题都应该鼓励和支持,因为他们提一个问题的确很不容易。有位教育家这样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从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的想像力。”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对他们提出来的问题,老师要认真倾听,不要忽略任何一个问题,不能厚此薄彼,否则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以后他们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轻易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说话,他们也要揣摩老师喜欢听什么话,不喜欢听什么话,这样就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了。因此,老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

三、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据了解,学生不爱提问题,其实大部分是不会提问题。所以老师很有必要教给他们一些提问题的方法。课文的教学可以从几个方面生疑:1、从课题处生疑。因为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对文章的理解起到牵一处而动全身的作用。对文章的题目质疑问难,常常是打开理解内容的窗户。如《三个儿子》可以这样质疑:课文写了谁的三个儿子?他们的儿子有什么可称颂的?这三个儿子有什么品质?带着这些问题看书,对文章的内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一目了然了。2、从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问题。有些句子比较含蓄,除了表达出字面所具有的意义之外,还可以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字面所没有的意思,老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这些句子,并反复阅读上下文,理解其含义。3、从标点符号处生疑。从标点符号上提问题,更能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省略号更有质疑的价值。省略号可以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学生可以这样质疑“这里省略了什么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想像作者省略了的内容,领悟作者这样表达的妙处。4、可以从文章的写作目的甚至编者的意图上生疑。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是文章的写作目的。而为什么要把这篇课文编到教材里,要学生通过这篇课文学习什么却是编者的意图。弄懂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编者的意图,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迎刃而解了。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图文结合处生疑;从作者表达方式上生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生疑。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对同学和老师的意见,或者文章中的观点,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不信权威的敢想敢说的批判精神。

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提出问题,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但语文教师的任务不在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尚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敢于挑战高科技领域的现代人更应该知道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领会作者表达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欣赏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等等。解决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方法,就是同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往往也不是单一的,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帮助他们梳理方法,必要的时候还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能力。

通过以上的训练,学生既能提出问题,又能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探究,树立了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课堂上也就敢于提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他们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了。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数学课中的实施策略 下一篇: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