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项目规避物资和设备管理中的风险

时间:2022-10-25 02:44:05

浅谈施工项目规避物资和设备管理中的风险

摘要;施工企业是高危行业,在建立和运行管理体系时首先应充分识别企业目前和未来所面临的风险,这些风险实际存在于每一个管理过程中,如果事先没有充分地识别它们,就不可能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就可能导致事故或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施工企业 风险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许多施工企业在持续运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又开展了管理提升推进精细化管理活动,建立了风险内控体系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公司层面的管理制度得到了健全,而且一些企业对项目的管理制度也进行了系统规范,有的还推行了工厂化建设模式,但是,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还有太多的不近人意,仍然存在许多风险,稍不小心这些风险就会导致管理人员出问题、企业成本出问题。本文重点对施工项目物资管理、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和风险,以及如何规避物资和设备管理方面的风险作一些探讨。

一、应充分识别物资和设备管理风险

1、什么是风险?

风险(risk),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GB/T28001-2011标准从职业健康安全的角度给出了定义:风险是“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从广义来理解,可以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

根据这些定义,施工企业在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会有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风险、劳务分包的风险、业主资金不到位或垫付资金的风险、成本失控导致的项目亏损的风险,等等。

2、施工企业在项目物资管理方面主要有四大风险:一是材料由项目自行采购易出现从不合格供方处采购了质次价高的物资的风险或不能及时供货的风险和采购量大造成物资剩余不能工完料清成本增大的风险;二是进货验收把关不严导致的质量风险和接收假发票导致的税务及审计风险;三是材料发出和使用过程中控制不好、盘点核算不及时等导致材料成本过高的风险;四是物资在装卸、仓储和使用等活动中的安全风险。

3、施工企业在项目设备管理方面主要有五大风险:一是设备安装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二是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产品质量、影响工期、影响企业信誉的风险。如轨道板的生产,对生产线的依赖性非常大;搬运机对制梁装梁的影响等;三是来自设备采购和租赁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是项目私自选型采购非标设备、合同签订不规范和设备进场不评估不验收方面的风险;四是工装设备管理不善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质量差和成本大的风险。

二、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三者的关系为:

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风险事故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因此我们控制施工项目物资和设备管理的风险,关键是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其风险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从源头控制风险因素,使其避免发生风险事故。我以为在物资和设备管理过程中对以下重大风险因素,必须加以严格控制。

首先,从管理制度方面进行规避,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一要明确物资和设备的管理职责,解决责任不清问题;目前一些大型铁路建设项目搞标准化建设都配专业的物资和设备管理人员,责任明确并且落实到位,相对物资和设备管理比较规范;而一些小项目往往存在人员参差不齐,有的是材料人员代管设备,或设备主要由外协队伍管理等等,这样的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就比较随意,现场管理比较乱,特别是临时用电、工装设备的管理问题较多,风险也大。项目管理规范化,就必须明确落实管理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

二是要扎实抓落实,解决执行力问题。近几年施工领域的机械事故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分析研究事故的原因,重要的是执行力弱化,有制度不落实,有规章不遵守,违规操作。因此,要加上监管,定期开展检查活动,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偏差问题。从而达到系统管理风险的效果和目的。

其次,规避物资设备管理方面的风险。关键要做好四件事:一是采购集约化和专业化。二是正确做好对物资和设备供方的评价;三是严格按规定程序签订合同;四是认真做好物资和设备的进场验收,确保不合格物资不用于工程,不使用存在缺陷或未评审的非标设备。

(一)坚持采购集约化和专业化。在项目管理系统工程中,物资采购供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在工程总造价中,材料费通常要占60―70%;材料不亏损、不浪费是工程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许多项目的物资设备仍然各自运作,这样会有四点风险:一是因需求量少不能享受生产厂的最大优惠,采购价格高带来的成本风险;二是对市场的波动把握不住,在高价位采购;三是低价位签订了合同,但当市场价格上扬时又不能控制合同如期履行。

(二)做好对物资设备供方评价。施工所需材料设备不仅直接影响着工程实体质量和施工质量安全,其中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也导致了采购过程存在较高的违规风险。确保采购质量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而对供应方的评价、选择和再评价又是采购过程质量控制的一项关键环节。施工企业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施对供方的评价:(1)建立对供应方的评价、选择和再评价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职责、方法和内容。(2)建立供应方评价选择的内部分级授权管理体系,评价选择结果实行双岗联签制审批;(3)通过合理的工作流程设计,规范评价选择活动,提高可控度;(4)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项目现场评价选择过程的监控力度,提高供应方评价选择的透明度。特别是施工机具在使用一定时间后,还应对施工机具稳定性、可靠性、能耗指标及服务水平等进行再评价,以保持合格供应方名录的有效性。

(三)严格按规定程序签订合同。主要材料由于质量要求高、数量大、交付期紧,必须通过签订采购合同来规避风险。设备的采购亦应如此。施工企业应严格遵守合同管理规定,确保采购合同完整、正确地体现采购策划所确定的采购要求,并通过采购合同的约定,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施工要求。如材料(构配件)采购合同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标的(名称、品牌、商标、品种、型号、规格、等级、花色、技术标准或质量要求等);(2)数量;(3)包装:(4)交付及运输方式;(5)验收:(6)交货期限;(7)价格;(8)结算;(9)违约责任;(10)特殊条款等。在签约过程中还应特别注重――查看对方授权委托书应有身份、签章、权限、期限等内容,主体合法、证照齐全,谨防受骗;签合同争取起草文本、当面交换,正文不留空格,每页必须小签,尽量不用对方提供的格式合同;合同价款要确定明晰、无歧义,变更、调价约定清晰,权利、责任等内容具体并可执行,确保合同合法有效;实施项目物资采购禁忌垄断独供;锁死单价、控制成本。

(四)严格把好物资和设备进场验收关。施工项目的物资设备验证人员应对进场的物资、构配件和设备逐一准确核查各类凭证,包括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出厂检验、试验报告等),确认其是否齐全、有效、相符,按照合同要求检查数量、规格、型号、产品标识、产品包装、外观质量。确保没有经过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投入使用。

对于特定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如锅炉、电梯等)还应到供应方的现场进行验证。验收的过程、记录和标识应符合有关规定。

施工项目应高度重视现场租赁设备和分包方自带设备的验收。项目部对租赁的设备和分包队伍进场机械设备应进行造册登记,验证权属、检验、使用手续;对设备的完好情况、技术状态、新旧程度、资产净值进行评估并双方签认;对其性能、安全防护装置等进行严格验收,以确保使用安全;对随行操作人员的资格证明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租赁合同的要求。对于安装试运行出现问题或验收不合格的施工机具,施工企业应按照租赁合同的约定予以处理。

结语

风险是伴随着运作全过程的,要在上项目初期就对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进行祥尽周密的策划;还要对策划的施工方案进行认真评价,以确保制定的施工方案是科学的,对风险的控制是切实可行的,是有操作性的。施工企业应更多地研究如何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的经济性。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对风险的控制。在施工的策划阶段,通过功效创新、工艺创新,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新设备和工艺不配套、和建场布置不配套,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对成本风险控制。

上一篇:建筑工程科学施工管理研究 下一篇: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