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砼施工技术质量分析

时间:2022-08-28 12:09:25

冬季砼施工技术质量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期,很多大型建筑工程相继开工。但是,很多工程也都面临着一些施工技术问题,冬季混凝土施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难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方处于严寒地带,加上一些工程的工期问题,很难避免冬季砼施工。由于气温低,会使混凝土冻僵,很不利于施工质量的保证。本文主要从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出发,介绍了几种方法,提出了一些养护的措施,克服冬季施工的质量通病以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冬季施工;施工技术;养护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一)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原理分析

混凝土拌和物浇筑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和硬化,直至获得最终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较快。而当温度降低到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水)变为固相(水)。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减少了。因此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较慢。如温度继续下降,当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也就是完全由液相变为固相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此时强度就不再增长。水变成冰后体积约增大9%,同时产生约2500kg/c的冰胀应力。这个应力值常常大于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早期受冻破坏)而降低强度。此外,当水变成冰后,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上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的粘结力,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当冰凌融化后,又会在混凝上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空隙,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耐久性。混凝土化冻后(即处在正常温度条件下)继续养护,其强度还会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大小不一,预养期长、获得初期强度较高(如达到R28的35%)的混凝上受冻后,后期强度不有损失。而安全预养期短、获得初期强度比较低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由此可见,混凝土冻结前要使其在正常温度下有一段预养期,以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使混凝土获得不遭受冻害的最低强度(一般称临界强度),即可达到预期效果。对于临界强度各国规定取值不等,我国规定为不低于设计标号的30%,也不得低于35kg/c。

(二)几种冬季混凝土施工的方法介绍

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混凝土最短的养护龄期;二是如何防止混凝土早期冻害;三是如何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情况,工程结构状况(工程量、结构厚度与外露情况)。工期紧迫程度,水泥的品种及价格,早强剂、抗冻剂的性能及价格,保温材料的性能及价格,热源的条件等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目前基本上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抗冻外加剂。对混凝土拌和物掺加一种能降低水的冰点的化学剂,使混凝土在负温下仍处于液相状态,水化作用能继续进行,从而使混凝土强度继续增长。目前常用有氧化钙、氧化钠等单抗冻剂及亚硝酸钠加氯化钠复合抗冻剂。

调整配合比方法。主要适用于在-5℃左右的混凝土施工。具体做法是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抗冻的重要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应使用早强硅酸盐水泥,该水泥化热较大。且在早期强度高,一般3d抗压强度大约相当于普通硅水泥7d的强度,效果较明显;尽量降低水灰比,稍增水泥用量,从而增加水化热量,缩短达到龄期强度的时间;掺用引气剂,在保持混凝上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引气剂后生成的气泡,相应增加了水泥浆的体积,提高拌和物的流动性,改善其粘聚性及保水性,缓冲混凝土内水结冰所产生的水压力,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掺加早强外加剂,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问、提高早期强度,应用较普遍的有硫酸钠(掺用水泥用最的2%)和MSF复合早强减水剂(掺水泥用量的5%);选择颗粒硬度和缝隙少的集料,使其热膨胀系数和周围砂浆膨胀相近。

外部加热法。主要用于构件并不厚大的工程。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将热量传给混凝土,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处于正温条件下能正常硬化。火炉加热:一般在较小的工地使用,方法简单,但室内温度不高,比较干燥,而且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使新浇混凝土表面碳化,影响质量。蒸汽加热:用蒸汽使混凝土在湿热条件下硬化,此法较易控制,加热温度均匀,但因其需专门的锅炉设备而费用较高,且热损失较大,劳动条件亦不理想。电加热:将钢筋作为电极,或将电热贴在混凝土表面,便电能变为热能,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此法简单方便、热损失较少、易控制,不足之处是电能消耗量大。红外线加热:以高温电加热器或气体红外线发生器对混凝土进行密封辐射加热。

蓄热法。主要用于结构比较厚大的工程。做法是对原材料(水、砂、石)进行加热,水采用火炉加热,把水装到容量大的锅或桶中加热到80℃以下,对砂石料采用保温棚保温,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以后还储备有相当的热量,以使水泥水化放热较快,并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温.以保证在温度降到0℃以前使新浇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冻能力。此法工艺简单,施工费用不多,但要注意内部保温,避免内部与外露表面受冻,且要延长养护龄期。

二、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关键步骤

(一)混凝土的养护

首先,冬季浇筑的混凝土由正温度转入负温度养护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40%,对于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小于5Mpa。其次,采用的保温材料(草袋、麻袋),应保持干燥。在模板外部保温时,除基础可随浇筑随保温外,其它结构必须在设置保温材料后方可浇筑混凝士。钢筋表面可先挂草帘、麻袋等保温材料并扎牢,然后再浇混凝土。再次,保温材料不宜直接覆盖在刚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层上,可先覆盖塑料薄膜,上部再覆草袋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铺设厚度为:一般情况下0℃以上铺一层,0℃以下铺一层或两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其保温层厚度、材质应根据计算确定。最后,拆模后的混凝土也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以防混凝土表面温度的骤降而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的拌制

首先,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掺有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在有条件时,砂石应抢在零下温度前筛洗,并用塑料纸、油布盖好。其次,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如外加剂为粉剂,可按要求掺量随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如外加剂为液体,使用时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然后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分别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中,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再次,当施工期处于0℃左右时,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规范规定,且注意在添加前应做好模拟试验,以核实有关技术措施:对于有限期拆模要求的混凝土,还应适当提高混凝土设计等级。混凝土中添加防冻剂时,严禁使用高铝水泥。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外加剂溶液中的水分均应从拌合水中扣除。最后,搅拌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三)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混凝土搅拌场地宜尽量靠近施工地点,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同时也应正确选择运输用的容器(包括形状、大小、保温措施);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特别是新混凝土(如梁、柱交接处)交接处的冰雪及垃圾;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在浇筑前应了解商品混凝土中掺入抗冻剂的性能,并做好相应的防冻保暖措施;分层浇筑的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上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规定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重点工程或上部结构要连续施工的工程,混凝土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预期所要达到的强度;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进行孔道和立缝的灌浆前,浇灌部位的混凝土必须预热,并采用热的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浇灌后在正温下养护到强度不低于15Mka;现场应留设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作为拆模依据。此外,还要注意试件留置,按规范及施工要求制作、管理、养护、送检混凝土试块。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三、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质量通病以及预防措施

(一)混凝土表面起灰

“表面起灰”是以砂浆和粗骨料相脱离,表面起灰,骨料为特征。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太大,离析,泌水严重,粘聚性、保水性差,加上养护温度低,水泥水化趋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外离,导致表面起灰。预防措施是严格控制水灰比,延长混凝土拌合物搅拌时间,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水。

(二)结构疏散与水分转移

水分转移及结构疏散的混凝土以表面呈冰晶或土黄色、砂浆骨料结合脆弱、声音空哑等为特征。同时由于混凝土内部压力差、温度湿度差,使水分自边缘向中心移动造成空隙。首先,适当掺用以防冻剂、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组成的复合外加剂,减少水灰比,采取重复振动,加压振动,提高结构致密性。

(三)混凝土表面结霜

混凝土硬化后,某种外加剂溶液通过毛细管的作用渗到混凝土表面,而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则逐渐蒸干,此种情况还将影响混凝土与饰面层的结合。首先,适当控制外加剂的用量。其次,外加剂充分溶解后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混凝土浇筑后,立即在其表面覆盖1层~2层薄膜塑料,严防混凝土水分外移。

(四)钢筋腐蚀造成混凝土裂缝

由于钢筋的氧化锈蚀伴着体积膨胀,致使混凝土沿主筋或箍筋方向产生裂缝。水泥的安定性不良,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早期强度低,失水太快也会引起开裂。混凝土内部水分由边缘向中心移动形成压力,也将引起轴向裂缝。严格控制氯盐的掺量。按照“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氯盐的掺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1%,基本钢筋就不锈蚀。限定量的氯盐掺入时应充分溶解或搅拌均匀,以防止引起局部钢筋锈蚀。控制水泥质量和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增大其密度性,防止水分转移,均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综上所述,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当温度降低到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水)变为固相(水),这限制了混凝土在冬季的施工。一般的方法有调整配合比方法、蓄热法、抗冻外加剂法三种,但是具体施工要注意很多问题,包括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还要采取措施避免表面起灰、结构疏散与水分转移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石煜.关于冬季砼施工应注意的几点措施【J】.甘肃科技,2006(08).

[2]吕维利,杨薇.砼冬期施工综合蓄热法【J】.科技资讯,2005(11).

[3]刘晓霞.冬季砼施工及质量检查常遇问题浅析【J】.甘肃科技,2006(05).

[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M】.中国电力出版.

[5]薛春根.砼冬期施工技术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8).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M】.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一篇:探讨高速公路中沥青面层施工技术应用 下一篇:GPS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