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时间:2022-10-25 02:40:23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发展水平不断跨上新的台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49万家,实现总产值49.8万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0.1%和240%。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创造了全国60%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全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但是,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仍很突出,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特别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基础薄弱、发展质量低;市场进入仍有不少障碍;企业负担仍然较重;融资难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等。

我们为了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必须从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中小企业的重大战略意义,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刻不容缓营造发展环境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必须切实营造良好环境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切入点,建议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认真清理市场准入和前置审批。目前由各部门自我清理的做法,由于受部门利益的局限,很难取得实质进展。建议组织专门力量,独立客观公正地全面梳理各部门设定的市场准入和前置审批项目,认真权衡利弊,向国务院提出具体建议。需要取消的,要坚决予以取消;需要保留的,应明确准入条件,消除模糊和歧视条款,简化手续,取消不合理的收费。

二是建立有效的涉企收费维权机制。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继续清理与行政许可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和中介服务收费。在总结推广地方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多种涉企收费维权机制。如通过建立企业维权投诉网络,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法维护业内中小企业的共同权益等。

三是切实加强反垄断执法。依据《反垄断法》,重点治理垄断环节延伸和滥用市场地位的行为,维护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加快垄断行业国企改革,推进主辅分离,严格限制垄断企业进入非主营业务。

四是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按照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标准,统筹公共资源配置,在土地供给、城市规划、园区招商、政府采购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平发展机会。

坚决加强财税扶持力度

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不仅社会效益显著,可以降低失业,减轻社保负担,也有利于长期税源培植,增加财政收入。

一要建立有利于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梯度税收优惠体系。在流转税方面,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对微型企业营业税统一实行3%的优惠税率,同时赋予省级税务机关适当的营业税减免权限,允许符合条件的微型企业自行选择作为小额纳税人或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对公益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提供有偿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及营业税附加。在所得税方面,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税收负担,对小型企业统一适用优惠税率,对个体工商户参照个人独资企业征收个人所得税,并适当提高起征点。为简便起见,可考虑对年营业额30万或5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免征所得税。这些企业即使能有10%的利润率,年利润也不过3万元或5万元,还往往全家经营、超时劳动,对他们免征所得税,合乎情理。

二要显著增加财政对中小企业投入。据测算,2010年中央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财政投入约占中央财政支出的0.25%,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支出,全国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资金投入约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45%~0.56%、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1%~0.12%。建议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争取用三年时间使各级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投入规模翻一番,用五年时间使中小企业的财政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

三要研究设立小企业贷款援助基金,加快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中小金融服务机构,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出路。建议一是放宽准入,适度放松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的设立条件,鼓励更多民间资本进入;二是完善差别化监管政策,允许小银行提高存贷比的容忍度,拓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改善经营环境;三是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对小型金融机构在减免营业税的基础上适当减免所得税,完善担保补贴制度和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了防范监管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可先在民间资金充沛、中小企业多、基础条件好的部分东部省市先行先试,然后逐步在全国推广。同时,进一步引导大中型商业银行为小型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独立核算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制度,提高监管机构对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不良资产比率的容忍度。

完善政府服务体系

进一步明确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在于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要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和参与产业配套为核心,以培育主体与完善机制为重点,大力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布局,加快构建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引导,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专业服务机构和社会服务主体为支撑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形成“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运行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继续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财政投入,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完善财政补助机制和奖励机制,健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及各类政策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逐步推动独立评估机构、公众参与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保障政策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以及基层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设,争取在未来五年各省区市都建立三级覆盖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还需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规划,支持引导科研机构开发中小企业急需的技术。依托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开展技术推广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培训以及技术咨询服务;发挥企业间组织和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企业联合创新;通过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扶持技术服务机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试验、检测、标准认证、技术交易、专利等服务;在产业集群中扶持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平台,按照“政府支持、企业自治、市场化运行”的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中介服务,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进入新阶段,在促进外贸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帮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走出去”,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可考虑在现有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工作中,增加相应的职能和政策手段,也可考虑设计并实施新的支持科目,如建立中小企业“走出去”专项基金等。增加对中小企业各类国际业务的保险额度,提高保险力度,加大中小企业出口融资、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信息、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在加大支持力度和搞好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规范、引导,需要中小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和改善内部管理,依法开展经营,不断提高生存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发展中小企业是全球潮流 下一篇:徐良衡,从实干家向战略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