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2-10-25 02:26:36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实意义

摘 要:童话是富有幻想性、趣味性的文学体裁,主要面向儿童。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上考虑,童话具有浓厚幻想色彩,更能够吸引小学生去倾听、了解, 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教师课堂效果能更完美地发挥出来。童话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稍弱,比起评论性和应用性文章来说,童话教学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对小学生学习的意义以及以后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并提出教学建议和意见,希望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86-01

童话是一种针对儿童的文学体裁,利用其特有的夸张、想象,去塑造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及人物特点。童话语言通俗易懂,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在语文教材中,童话所占比例较大,主要是因为童话的童趣,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以此达到促进小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效果。童话课堂对学生的意义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本文就此来进行探讨。

1 让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观

童话,就是传递爱与情感的最好载体。童话是儿童的世界。童话是天上的最闪亮的星,照亮了孩子前进的道路;童话是知心姐姐,分享孩子成长路上的欢乐与痛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童话故事,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如何分清,对于理解童话中的情感表达,也要学会理解。例如:《世界多美呀》的教学中,可以借由小鸡刚出生,对世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发现世界的美丽进行新课导入――小鸡在蛋壳中醒来时,发现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后来等到它破壳而出,发现天空原来是蓝湛湛的,树木原来是绿茵茵的,它赞叹道:世界多美呀!对《世界多美呀》这篇故事,了解到小鸡对世界颜色改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蛋壳时,以为蛋壳就是世界,直到它破壳而出,才发现世界原本这么的美。又如,在《蜗牛的奖杯》中,主要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了飞行比赛冠军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的能力。通过童话故事,由小鸡到学生自己,告诉学生,世界是美好的,但是要由你自己去看,自己去了解体会,世感慨世界美丽的同时,也要认清事物的本质,适时的情感的表达;而对蜗牛的结局,学生要从中了解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做对的事,避免错误的事情发生,最后伤害了自己。

2 让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思维

如果说培养的认知,是语文教育的基础,那学生思维的培养,则是对学生培养的进一步升华。很多学生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学习时,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从什么地方下手,这就是思维不够开放,对问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有了开放思维后,学生面对问题,就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思考,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故事的篇幅比较短小,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了解,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知道乌鸦的方式,它的嘴巴宽大,但是瓶口窄小,为了能够喝到水,乌鸦很聪明地把石子扔进瓶子内,是水升上来,这样,即使是嘴大,也可以喝到水了。教师在对这篇童话故事中,可以交给学生两点:第一,乌鸦在发现瓶子里有水它却喝不到时,它并没有沮丧飞走,依旧停留在那,想办法喝水;第二,乌鸦用石子扔入瓶子内的办法使水升上来,最终喝到了水。学完这篇童话故事,学生要学会思维的转换,在学习书本上固有的知识后,也要开拓思维,了解更深刻的知识。

3 让童话故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就是最主要的事情,过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习靠自觉,说的就是学习的自主性。由此可见,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相比于硬性的灌输,学生学习自主性怎么好,对学生而言有什么益处,硬性要求他们怎么学习,不如利用童话故事中的道理,直接让学生们自己体会,也许效果会更佳。例如,《小鹰学飞》一文,老鹰认为小鹰已经长大,于是就带着小鹰走到悬崖边,希望小鹰以后能自由飞翔,而小鹰却站在悬崖边一动都不敢动,更别说展开翅膀去飞翔了,老鹰知道小鹰其实是会飞的,只是它害怕,长时间的喂养,从未展开的翅膀,都是阻碍小鹰鼓起翅膀飞翔的因素。但是,当老鹰把小鹰推向悬崖下时,小鹰在那一瞬间,求生的本能使它展开了翅膀,飞上了悬崖边,在空中盘旋。又如,《蚂蚁和蝈蝈》一文中,讲的是蚂蚁辛勤劳动,能够安然过冬,而蝈蝈由于懒惰,冬天过的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小鹰起飞》篇童话故事来说,小学生也好比小鹰,不是不会学习,只是需要旁人去提醒,引导;而就《蚂蚁和蝈蝈》一文,也告诫我们,只有辛勤劳动,付出了,才有收获。童话故事就很好地达到了这个功能,简单的内容,浅显易懂的道理,学生既能理解课文,也能明白其中的内涵。

4 让童话故事促进团结互助学习

团结合作学习,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把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说给同学听,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形成知识,并加以掌握。例如:在针对《小河与小草》这一文中,小河感谢小草,紧紧的抱住泥土,不然,小河早就浑浊不堪了;小草也感谢小河,正是因为它的滋润,小草才得以长得如此健壮。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两个学生分饰小草和小河,进行对对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感受小草和小河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获益。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学习,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童话故事的教学,相较与其它文章类型的教学,是更为简单个有趣的。童话富有的幻想、夸张色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象征、拟人的表现手法去塑造形象,也适宜小学生去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来说,童话故事占有较大的比例,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不能离开童话故事,西方有一句话说:“人类永远也不能抵达的天堂之境,就是孩子的梦。”孩子的梦,便来源于童话故事。可见童话故事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小学语文的童话教学就应该抓住童话的特点,以生动的讲述、美丽的图片展示、真实还原童话内容,利用童话,帮助孩子在学习上,学习知识,在生活中,逐渐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杜辉.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

[2]刘敏.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选编研究[D].扬州大学,2013.

[3]胡丽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4]谢静.苏教版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4.

上一篇:社会工作介入医患关系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速写漂流:童年时代的“精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