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评价

时间:2022-10-25 02:24:36

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评价

[摘要]通过对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现状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影响近岸海域水质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为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福建近岸海域水质现状

1引言

福建海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起福鼎市沙埕港,与浙江海域相接,南至诏安湾,与广东海域相连。福建海域十分辽阔,沿岸0~20m深的海域面积达8959.6km2,大陆岸线总长3324km,直线长度535km,岸线曲折率为1:5.7居全国首位[1]。

福建省沿海地区共包括六个地级市,按地理位置从东北至西南依次为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和漳州市。近年来,沿海地区以其特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台侨优势,表现出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已成为福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前景最为广阔的区域。然而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与日剧增,大量污染物通过河流输送、污水渠等途径直接或间接排放人海,另外近岸海域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业产生的大量生产废水直排入海,这些都将影响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本文对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影响近岸海域水质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为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监测概况

2.1 监测时间与点位

2007年共布设65个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点位,监测点位分布情况见图1。

2.2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水温、pH、盐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汞、铜、铅、镉、石油类、叶绿素(a) 等15项。

2.3 评价标准和方法

2.3.1 评价项目

评价项目为: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汞、铜、铅、镉、石油类和非离子氨等11项。

2.3.2 评价标准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2]对海水水质进行评价,根据《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对海水水质进行定性分级评价。

2.3.3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判别法,即某一测点海水中任一评价项目超过一类海水标准,该测点水质即为二类,超过二类海水标准,水质即为三类,依次类推[3]。

平均值和超标率均以样品个数为计算单元,超标率计算统一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 1997)中的二类海水标准为评价标准。

3水质现状评价

3.1 水质状况

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为差,一、二类海水比例为53.9%,三类海水比例为7.7%,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为38.4%,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见表1。全省六大海域水质状况如下:

宁德海域水质状况为差,一、二类海水比例为16.7%,三类海水比例为8.3%,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为75.0%。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铜。福州海域水质状况为差,一、二类海水比例为58.3%,三类海水比例为16.7%,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为25.0%。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石油类和pH。莆田海域水质状况为良好,一、二类海水比例为90.9%,三类海水比例为0,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为9.1%。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泉州海域水质状况为一般,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3.6%,三类海水比例为9.1%,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为27.3%。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溶解氧。厦门海域水质状况为差,一、二类海水比例为50.0%,三类海水比例为12.5%,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为37.5%,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漳州海域水质状况为差,一、二类海水比例为45.5%,三类海水比例为0,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为54.5%。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图1福建省近岸海域监测点位分布图

表1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海域

名称 各类海水比例(%) 主要污染物 海域

名称 各类海水比例(%) 主要污染物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劣四类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劣四类

宁德 0 16.7 8.3 50.0 25.0 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铜 厦门 0 50.0 12.5 0 37.5 无机氮

福州 0 58.3 16.7 8.3 16.7 无机氮、石油类、pH 漳州 0 45.5 0 36.4 18.1 无机氮、活性磷酸盐

莆田 0 90.9 0 0 9.1 无机氮、活性磷酸盐 全省 0 53.9 7.7 16.9 21.6

泉州 0 63.6 9.1 0 27.3 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溶解氧

3.2 主要污染物状况

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结果见表2,统计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的主要超标污染物是无机氮;个别样品溶解氧、pH、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汞、铜、铅和非离子氨超标。可见,影响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无机氮测值范围为0.001~1.944mg/L,平均值为0.312mg/L,样品超标率为43.8%。

表2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结果

评价项目 平均值 测值范围 超标率(%)

溶解氧(mg/L) 6.77 3.22~9.40 3.4

pH 8.13 6.92~8.48 5.5

活性磷酸盐(mg/L) 0.021 ~0.152 19.7

化学需氧量(mg/L) 0.89 0.06~4.98 1.4

无机氮(mg/L) 0.312 0.001~1.944 43.8

石油类(mg/L) 0.027 ~0.19 5.9

汞(μg/L) 0.030 ~0.260 0.6

铜(μg/L) 3.36 ~15.00 4.8

铅(μg/L) 2.20 ~9.72 11.2

镉(μg/L) 0.197 ~1.50 0

非离子氨(mg/L) 0.0018 ~0.1034 3.2

注:表示未检出。

3.3 小结

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为差,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全省六大海域中,莆田海域水质最好,水质状况为良好;泉州海域次之,水质状况为一般;其他四大海域水质状况均为差。可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各种污染源向近岸海域直接或间接排放污染物,导致近岸海域海水受到严重污染,水质现状不容乐观。

4近岸海域污染源分析

影响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活、农业、海上工程等方面所排放的废水,污染物通过河流输送、污水渠、大气输送、港口船舶直排入海等途径进入近岸海域。

4.1 陆源污染物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6.37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9249.13亿元,年均增长12.8%。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不断扩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与日剧增,大量污染物通过河流输送、污水渠等途径直接或间接排放人海,造成近岸海域严重污染,影响海水水质。陆域污染源主要有直排海污染源和入海河流。

福建省沿海地区凭借其特有的地域优势,富集大批企业,这些沿海企业所产生的大量工业、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海域,造成海域污染。每年直排海污染源向近岸海域排放污水总量为90249万吨,其中工业污水量为61060万吨,生活污水量为368万吨,综合污水量为28821万吨。污染物入海总量为73625吨,其中化学需氧量为62419吨,占84.8%,总氮为6023吨,占8.2%,氨氮为4142吨,占5.6%。可见,工业污水排放对海域污染影响最大,主要入海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氨氮。

福建省有11条入海河流,从北到南依次为交溪、霍童溪、敖江、闽江、龙江、芦溪、木兰溪、晋江、九龙江、漳江、东溪。入海河流每年接纳大量的工业、生活、农业等废水,这些废水未经处理而大量顺流而下,最终汇入近岸海域,造成近岸海域进一步污染。每年入海河流向近岸海域排放的污染物入海总量为497980吨,其中高锰酸盐指数入海量为331316吨,占66.5%;总氮入海总量为1256670吨,占25.2%。可见,入海河流主要入海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

综上分析表明:每年直排海污染源和入海河流等陆域污染源直接或间接向近岸海域排放大量污水,大量污染物(特别是氮源污染物)汇入近岸海域,导致海水中多项指标出现超标,特别是无机氮严重超标,海水水质恶化。

4.2 水产养殖业废水污染

近几年,福建省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水产开发居全国沿海省份的前列,养殖面积70多万亩,养殖业造成的有机物积累、水体营养化、冲击良好生态环境的问题不可忽视,养殖业的发展已成为近岸海域的一个新的污染源。

4.3 海岸工程建设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围垦、跨海工程、滨海公路等海岸工程迅速兴起,海岸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会向近岸海域排放一定污染物,影响海域环境。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环境保护局.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1997.

[2] 国家环境保护局.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3] 国家环境保护部.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442-2008)[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埋地式悬浮填料SBR法处理小区生活污水 下一篇: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