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与东盟农产品竞争力比较分析研究

时间:2022-08-09 02:19:01

福建省与东盟农产品竞争力比较分析研究

[摘 要]福建省作为一个沿海省份,与东盟各国发展农产品贸易,具有地缘优势与多年形成的社会文化资源优势。随着CAFTA的建立,加深了福建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带动双方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福建省与东盟农产品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双方农产品优劣势。同时,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对福建省和东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为福建省与东盟发展农产品贸易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竞争力;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7 ― 0102 ― 03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成立,中国与东盟逐渐实现商品零关税化,而农业是两者极为重要的贸易合作项目之一。这为福建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带来巨大契机,2013年第一季度东盟首次成为福建省第一大贸易伙伴,2015年第一季度所有贸易伙伴中东盟增长速度最快。福建省对接东盟具有地缘接近,社会文化资源等优势,如何应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双方在农业上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宽东盟农产品贸易市场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双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比入手,期望改善福建省东盟双边农产品的出口现状,扩大农产品的出口规模,带动经济的发展。

二、福建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福建省农产品现状

1.福建省农产品发展状况

福建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各种瓜果蔬菜的栽培,因此其农产品以蔬菜类、粮食类、茶叶、油料以及水果为主。蔬菜产量一直居于首位,产值从2004年到2013年上升了23.97%,粮食次之。近些年,福建省十分重视水果与茶叶行业的发展,不断增大其种植面积,水果和茶叶产值在近十年分别上涨了40.04%和100.11%。茶叶作为福建省特色农产品出口,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有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和花茶等。

2.福建省农产品进出口现状

据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福建省进口农产品310.5亿,其中粮食154.9亿元,为主要进口的农产品,占同期贸易总额的49.9%。美国、巴西、东盟和加拿大是福建省农产品主要进口国,占农产品进口总额3/4左右。

福建农产品对东盟出口增长快速,由2009的6.76亿美元到2011年(CAFTA建立的第二年)的18.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1%。2009年到2013年福建省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额稳步提升,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呈现浮动式增长。2014年第一季度,福建省对东盟出口34.3亿元的农产品,占同期出口农产品总值的29.7%。

(二)东盟农产品现状

1.东盟农产品发展情况

东盟各国的农产品发展水平不一。粮食产品方面,东盟主要生产稻谷、薯类和玉米。其中泰国和越南的大米,出口数额位列第一和第四;经济作物方面,东盟主要盛产天然橡胶、咖啡、胡椒、椰子以及棕榈油。印度尼西亚的椰子和棕榈油不论是产量或是出口额,均位列世界第一,天然橡胶、可可的出口也位列世界第二、第三名。泰国天然橡胶的产值位列世界第一,其次是马来西亚;果蔬产品方面,东盟以香蕉、芒果、腰果以及菠萝等大宗热带干鲜果为主,除此之外还有热带地区特有的榴莲、山竹、红毛丹等水果。

据统计,印度尼西亚近年来农业总产值远远超过了东盟其他的成员国,占东盟农业总产值的33.51%,其次是泰国、越南、菲律宾、缅甸以及马来西亚。老挝和柬埔寨经济条件落后,科技不发达,生产水平受到限制,农业总产值仅占东盟的0.98%和1.97%。新加坡和文莱是城市型国家,种植面积以及劳动力等条件受到阻碍,总产值占东盟农业总产值在1%以下。

2.东盟农产品出口现状

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占东盟农产品出口的97%以上,东盟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这六个成员国,东盟各成员国的资源禀赋和劳动生产率各不相同,因此东盟各成员国的优势农产品也各不相同。对福建省主要出口冻鱼、罐头、干蔬菜、大豆、水果等农产品。不仅如此,泰国的大米、榴莲,菲律宾的芒果等也深受福建人民喜爱。2010年前三季,东盟对福建出口农产品3.7亿美元。2014年第一季度,东盟对福建省出口11.2亿元,占同期东盟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2.7%。可见,福建也是东盟的农产品主要销往地之一。

总之,东盟是福建省农产品进出口重要合作伙伴,福建主要出口东盟水产品、蔬菜、罐头、烤鳗、茶叶、柑桔等,从东盟冻鱼、罐头、干蔬菜、柑橘、大豆、水果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发展了福建省的农产品贸易,使福建省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大幅度上升,增加人民的经济收入,加强并巩固了东盟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三、福建省与东盟农产品竞争力对比分析

本文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与贸易竞争力指数(TC) 对福建省与东盟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署UNcomtrade数据库、福建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指一国农产品出口占本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与世界农产品出口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例之间的比率。其公式为:RCA=(X/Y)/(XW/YW),其中X代表一国农产品出口,Y代表该国出口总值,XW代表世界农产品出口,YW代表世界出口总值。依据RCA指数定义计算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东盟农产品大国之间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的情况各不相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生橡胶、植物油脂、加工油脂、动植物蜡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都比较高。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在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在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等都存在着相当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福建省在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RCA值为10.87大于2.5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其竞争对手主要是越南与泰国RCA值分别为7.75,5.11。福建省在果蔬类产品中也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RCA值达到18.6,但由于东盟国家主要产出热带水果与福建省的竞争性并不明显。福建糖类、杂项食品、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的RCA指数都大于1.25,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泰国与马来西亚在糖类商品中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总之,福建省与东盟国家的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杂项食品均具有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相互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性关系。蔬菜及水果、生橡胶、植物油脂则可发展形成互补性关系。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TC)

贸易竞争力指数指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其公式为:TC=(X-M)/(X+M),X为商品出口额,M为商品进口额。该指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依据公式计算得到下表。

福建省蔬菜及水果、糖、糖制品及蜂蜜、烟草及其制品、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这几类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优势,平均贸易竞争力指数都在0.8以上;肉及肉制品、食品及活动物也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但活动物从较高的竞争优势转变为较高的竞争劣势;动物油、脂的竞争力正在上升,从竞争劣势慢慢发展成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2012年东盟主要国家各农产品贸易TC指数显示,印尼的植物油、脂,加工油脂、动植物蜡、生橡胶和软木及木材,马来西亚的软木及木材和加工油脂、动植物蜡,菲律宾的植物油、脂,泰国的肉类、糖类的竞争力较强。越南的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也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对比发现,福建省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上,如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蔬菜及水果等;而东盟具有竞争优势则体现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生橡胶、植物油、脂等。

五、对策建议

CAFTA的成立对福建农产品发展既是契机,又带来东盟农产品大量进入的挑战。福建省较为单一的农产品出口结构,缺乏自主品牌与深加工产品都使得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无法发挥其优势。若要进一步发展农产品贸易,则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求得发展。首先,福建省应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发展的契机,继续推动和深化区域间的合作,简化检验检疫流程手续,提高通关效率。还应该建立争端解决机制,保障双边贸易体系。其次,加强产业技术的研发,加强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建设,增加农产品的科技技术含量,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再次,深度加工的农副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多元化的农产品结构。最后,应加大对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品牌意味着高质量、高效益、高信誉,并由品牌为企业带来效应。

〔参 考 文 献〕

〔1〕赵涤非,郭鸿琼,陈宴真.福建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基于CAFTA框架下〔J〕.综合竞争力,2012(02).

〔2〕吴红玲.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59):18-19.

〔3〕黄莹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12.

〔4〕李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土管学院,2006.

〔5〕余少谦.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07(11).

〔6〕夏智伦,李自如.区域竞争力的内涵、本质和核心〔J〕.求索,2005(09).

〔7〕龚志超.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2014.

上一篇: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探析 下一篇: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发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