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前准备

时间:2022-10-25 12:58:45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前准备

课前充分的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内容。忽视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前准备包括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教师的准备是指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门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的准备是指学生在课前预习充分,情绪饱满,准备好课本、学具等。

课前准备包括:上课教师有教案,教案规范整洁,符合课标和教学计划进度要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具、器材、设备完好;教师仪表端庄,精力充沛,有激情、有信心;学生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学习环境幽雅舒适。

一、教师教的准备

1.课前要备好课,而教案的设计则是备课工作中最直接、最具体的

在教案的备写上要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内容如何讲授,难点内容如何突破,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及学生学的活动等。教案设计必须有三个突破:(1)观念上的突破。教学设计必须做到“三为主,三体现”,即以教师为主导,体现其教法;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全体性、自主性;以训练为主线,体现训练的内容及目的性、层次性。(2)方法上的突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取缔问答式、串讲式、平推式、答案式。(3)形式上的突破。将教师与学生的活动纵向对比书写。这些不仅要在教学中把握好,还要在教案上体现好。我们大家知道,课堂知识包括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的比重在逐渐加大,因此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课前准备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过去是着眼于将知识分成小块加以呈现以及对课文知识点进行强化设计。而在今天,课前准备主要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着眼于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身心发展。如果说过去教师备课主要着眼于如何教,那么今天教师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必须是引导学生如何学,这就要求教师们的备课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及其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努力寻找与学生旧知的契合点,从而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师生产生互动,课堂具有实效性。

2.教师能不能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还取决于他是不是善于合理选择和利用教学设备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有根据地选择和准备好上课所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媒体,然后到课堂上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这样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那么,如何合理配置教具呢?(1)正确选择教具、器材,使之符合科学性、教育性、直观性、艺术性和可操作性要求,以满足创设教学情境的要求。比如物理中电表的选择、示教和学生实验用的不能是同样的。(2)恰当组合教具、器材。比如物理中打点计时器与其他实验仪器的组合,使之相互交流,相辅相成,直观形象,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改善效果。(3)合理使用教具、器材。一要适度,不宜过多过滥;二要适时,不要超前或滞后。例如,如果有些教具不是刚开始就需要,而是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那么为了不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应当用报纸或者其他东西把它们遮盖起来或者放到讲桌下面;三要适当,既操作规范,适合学生的目标要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大力提倡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有些教师拒绝使用现代技术手段,甚至在没有仪器和直观教具学生就不能掌握教材内容的情况下,仍然置有关教具于不顾这是不能容许的。教具的准备对不同的课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当学校有实验器材、电教器材和现代教育媒体时应充分使用,没有器材和设备的学校老师要根据学科的需要,尽可能地自制教具。

3.教师上课要仪表端庄,精力充沛,有信心

仪表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服饰、发型、头饰、鞋、眼镜等打扮的外表状况。外表修饰是教师内心修养、品质气质的外部流露,虽然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中,它不直接传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但它都是影响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上课时教师不修边幅,衣着随便不整洁,头发蓬松杂乱,会给学生“不负责任、粗鲁无礼”的印象,从而对学习这门课失去了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过于刻意打扮、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发型奇特等,不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对教师形成“轻浮刺激、敷衍教学”的印象。教师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学生的眼睛是敏锐的,时常见面的教师一旦精神抖擞、春风满面地出现在讲台上,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受好奇心的驱使,兴致勃勃地留心观察教师的言谈举止。当然,换一种精神状态,比如精神疲惫、满脸愁容,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但这种精神状态不能令学生振奋,其影响也只能是负面的。因此,教师要打起精神,以饱满真挚的热情上讲台,从一见面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让他们也要向教师那样精神抖擞地专心听课。教师绝不能在课堂上不修边幅,穿戴随便,衣冠不整,袖手缩肩,坐、立、行姿势不雅,暮气沉沉,有气无力,没有自信心。

二、学生学的准备

传统教育观念下,上课准备所关心的是教的方法(即教师的教),对学的方法(即学生的学)却很少涉及,重视的是教而不是学。这次在评价中把学生的准备也写进去,是以往教学评价中所没有的。在课前准备中提出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充分,情绪稳定,准备好课本、学具等。这个要求不算高,是最基本的,也是我们长期在教学中所忽视了的,学生准备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上课的必要准备,要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的目的在于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尤其新课程中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事先要指导学生收集信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用具

上课铃声一响,大脑就开动起来,这就等于在45分钟加了5分钟、10分钟。相反若铃声响过,才慢腾腾地走进教室,有时人进了教室心还在操场,再加上找钢笔、找墨水、找书本,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就等于在45分钟里占了5分钟、10分钟。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在课前准备好各种学习用具的习惯。

3.教师应当稳定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影响学生的情绪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及生理等多方面的,比如,刚上课的时候,可能有的学生心不在焉,他们或者因为刚考完试还在想答案;或者因上节课老师拖堂而影响活动,心里不愉快;或者刚与同学发生争执,心里尚未平静等。总之学生的兴奋中心还没有转移到这节课上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切不可急躁,应该仔细观察学生,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用诱导的方法,及时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过来。人的注意力有不稳定性,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多有起伏,一般很难长久地保持固定状态,经过一段时间注意力的集中,过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便分散或者转移了。因此,教师应该一方面注意丰富与充实教学内容,使其经常有所变化;另一方面应该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或运用演示配合讲授或借助设问、提问、讨论及学生活动等,使其不断处于兴奋状态之中,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的注意。

另外,环境的整洁是教室成为引人喜爱的学习环境的必要条件,除了每天值日生负责打扫外,要指导学生养成整洁的良好习惯,使每一件东西放在合适的位置,随时保持地面、黑板、门窗和桌椅的清洁,使能给人以清新、干净、愉快的感觉。光线影响学生的视力,特别是阴天,要开灯。温度合适,空气新鲜,可使头脑清醒,有利于学习,冬天门窗紧闭,下课时间要打开,使空气对流;即使夏天,也不宜让学生坐在风口的地方直接吹风。还有教室的色彩也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心境。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共同设计教室的布置,美化教室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意向,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益。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教研室)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雨之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