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主旨

时间:2022-10-25 12:34:40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主旨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门课程,学习做人是该课程的核心理念。”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我担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十年来,对品德课的教学也有少许经验积累,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道德认识的产生和提高。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的先导,是道德体验、道德意志建立的先决条件。所以,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道德认识的形成是建立在对一个个道德事例理解的基础上的。教学时,教师要紧扣课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一个个小事例讲起,从一个个小道理讲起,以小见大,化抽象为具体,由低到高,深入浅出,由一课一得到逐步形成初具系统性的道德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内需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找准感性和理性的结合点,坚持实施启发式教学,对学生引思设疑,让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在具体的事例上,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加以拓展、延伸,做到文本生活化、经验化,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感受道德认知时,对文本内容的道德境界、案例故事不是轻易就能接纳的,他们往往会受现实生活的影响,拿各种现实问题作比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相机施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观,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复杂的事物面前分清是非,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们在认识事物和探究事物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及体验。人们的生活、交往、工作总是伴着情感的活动而进行的。我们平常所说的对事物所产生的激情、冲动便是情感使然。因此,情感是一种动力,能推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及实践活动的顺利发展。健康的、高尚的道德情感能帮助人们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促使人们的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因此,在道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在常态课教学中,面对同样的课题、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有的教师讲的道理尽管正确,在道德情感上却不能感染学生,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教材内容没有深刻的情感体会,就更谈不上在课堂上的投入,这样上起课来便缺乏真挚动人的情感,便不能打动学生。教师要对教材深入地钻研,对教学内容要有深刻的情感体会,把文本所表达的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中去,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才能激情迸发,得心应手地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情理交融的教育,才能够感动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与教师产生思想共鸣。窦桂梅的课学生为什么百听不厌、感人至深?原因很多,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窦桂梅实施了情感教学,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了身临其境的独特的情感氛围,创造了最佳学习的心理状态。所以,教师要懂点教学规律,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在实施教学时,要把学生、教师、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机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对优良的道德行为产生强烈的响应,并达到“见贤思齐”的效果。

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逐步发展、提高的,知识积累得越多,内涵就越丰富。道德情感也一样,道德认识提高了,道德情感便发展起来了。感恩教育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重点。要懂得感恩,就先必须有感恩之情,而情感又是与认识相联系的,认识越深刻,感激也就越强烈。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形象感染为主,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向父母长辈表达感激之情。小学生只有懂得孝敬父母长辈,长大了才会懂得去感谢祖国的培育,才会去报效祖国。这样,学生的道德情感便逐步形成并会得到提升。

俗话说,触景生情,这说明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所以,教师要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条件,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如入芝兰之室,受到熏陶与感染。

三、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什么样的观念,支配着什么样的行动。同样的道理,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什么样的道德情感,支配着什么样的道德行为。而道德行为又是一个显性的东西,它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的高低。所以,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训练学生把自己内化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使内心理念转化为行为的跟进,这是本课程的出发点,也是本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归宿。在引导学生道德行为跟进上,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训练,得到教育,展示靓丽的自我。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是品德教学的三个重要内容,也是三个重要环节。它们三者之间依次递进、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交替作用。“认识越深刻,情感就越丰富,行为就越确切。”因此,在教学时,只强调或突出某一个环节的教学都是片面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遵循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去实施教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能说会道” 下一篇:环环相扣,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