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9-17 09:16:20

重视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国早期教育因受“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尤其忽视对文明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致使相当一部分幼儿不懂文明礼貌。这对幼儿之间的相处、幼儿与教师的交往,甚至幼儿与父母的交往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重视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价值

文明礼貌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是培养孩子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起点。行为习惯是指稳定的、经常的、在一定条件下自然而然出现的行为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摇篮。幼儿有了礼貌待人的教养行为,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基础,对他将来为人处事有很大的益处。

“习惯决定命运。”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如何,会对其学习、生活以至事业的成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继续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教育的启蒙、奠基之期,是儿童良好行为习惯、良好性格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果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将终身受益。

二、明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影响

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幼儿、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之前,首先应注意自身是否具备了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1.教师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会不加选择地模仿。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幼儿更容易明白和接受的是他们看到的事物。因此,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多关注自己生活当中的细节,做到言行一致。早晨到园时,要主动与同事和幼儿打招呼;下午离园时,要做到热情与同事和幼儿告别,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与学习的榜样。如果有幼儿给了教师力所能及的帮助,教师就应该诚恳地对他说声“谢谢”;如果教师不小心做错了事,也应该及时说声“对不起”,并向孩子道歉。这样做,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有利于促使幼儿主动地使用礼貌用语。同时,教师要以尊重和爱护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幼儿园的温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2.家长的言传身教

幼儿的生活范围不仅是幼儿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教育家朱庆澜先生把家庭环境称之为“家庭的气象”,认为“只有把全家所有成员都教好,整个家庭形成一个‘好样子’,幼儿才会学好”。在一个和谐、友善、礼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受到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具有优良的个性品质。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要做到说话和气、文雅、谦逊,不讲粗话和脏话,并且尽量给幼儿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之中,孩子会感到温暖、快乐、情绪稳定;相反,如果一直生活在一个冲突不断、气氛紧张不安的家庭中,孩子会感到心神不宁、胆小孤僻,对人冷漠、性格暴躁,甚至表现出某些反常的现象。可见,家庭环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言行举止对幼儿良好文明习惯的培养是相当关键的。作为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要忘记旁边有个正在成长的以你为榜样的孩子。幼儿是爱模仿的。他的第一模仿对象便是自己的父母。可以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的所有行为都是父母教养是否得当的真实写照。要让幼儿讲文明懂礼貌,家长自己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否则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幼儿的。

要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品质,家长和教师都必须长期坚持在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点一滴地进行渗透,给幼儿创造一个优雅环境,从而实现对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的教育。

三、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就是要使他们学会亲切、和气、文雅、谦虚地说话和做事,正确、有礼貌地称呼人,热情地招呼客人,会确切地运用礼貌语言,能有礼貌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家长要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就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其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习惯。

(1)教导幼儿礼貌待人

要想让幼儿懂礼貌,首要的便是让幼儿学会与人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遇到熟人时应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应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问候语虽然很简单,但要让幼儿养成习惯,并主动地说出来,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幼儿主动与人打招呼或正确使用文明用语时,父母就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知道懂礼貌的孩子是人人喜爱的。这样持之以恒,幼儿自然就养成懂礼貌的习惯了。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当幼儿与成人进行交往时,家长要不失时机地、随时随地训练幼儿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为了对幼儿进行礼貌训练,父母可以指导幼儿练习礼貌地接待客人的情境,模仿客人来了以后,主动对客人说“您请”“请进”,主动给客人倒茶,自然大方地回答客人的提问;客人走时送客人出门,并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这样练习一下,不仅使幼儿觉得好玩,并顺着父母的意愿来玩,而且也促进了幼儿文明行为的养成。

2.教师对幼儿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1)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教师应该从幼儿入园、晨间活动、盥洗、进餐、午睡、离园这些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品德教育。幼儿在入园的时候,教师要以饱满、愉快的精神面貌接待每一位幼儿,把自己的好心情传达给每一位幼儿,并主动和幼儿打招呼:“小朋友早!”幼儿在一声声“你好”“你早”的问候声中,也能体会到尊重别人和被别人尊重的快乐。而且,长此以往,幼儿自然也会主动和教师打招呼,微笑着对待教师。在吃午饭的时候,教师要教幼儿学会自己进餐,安排幼儿自己轮流做值日生,给其他幼儿发放碗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要督促幼儿不浪费粮食,培养幼儿爱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提醒幼儿进餐时不要大声讲话,培养幼儿文明的行为和习惯;在进餐完毕后,让幼儿自行收拾食物残渣和整理餐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午睡的时候,教师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午睡常规的训练,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产生快乐情感的催化剂。良好的行为习惯则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时,教师要让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最易进入角色,并接受教育。教师应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游戏,幼儿将学到的东西通过亲自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注意从知、情、意、行等几方面去启发、教育幼儿,寓文明礼貌教育于各项游戏中。组织幼儿玩“过独木桥”的游戏时,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教师也可以设计主题活动,让幼儿进行角色表演,如表演“娃娃家”“超市购物”等,并用趣味化的语言和情境进行引导,如“请到小玩具家做客”“送小玩具回家”等,让幼儿身临其境,用礼貌语言和文明行为接待“小客人”或者“小顾客”,自然而然地掌握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在学习“文明礼貌用语”活动中,孩子们都能较好地使用“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用语,并把它们运用于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可见,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实践文明礼貌行为的机会,同时,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对游戏顺利展开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3)巧用标志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教师可设计一些形象可爱的图画作为标志,贴在走廊、图书室、音乐室、科学宫、多功能室、盥洗室等相应的地方。走廊贴上禁跑的标志,科学宫贴上动脑筋的标志,图书室贴上安静的标志,厕所贴上男孩、女孩的标志,以及洗手标志、排队标志、节约用水的标志等。这样,既符合幼儿喜欢图画的心理特点,又随时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暗示和潜移默化的帮助。幼儿一看到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该怎么做,于是,良好的公共文明行为习惯也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标志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促进作用。

3.在社会环境中培养幼儿文明的行为习惯

家长要重视社会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时刻教育幼儿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场合,要遵守秩序,不要把吃的东西撒得到处都是,要把吃剩的东西和纸屑扔进垃圾箱;看电影或演出时,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到处乱跑;乘坐公共汽车时,要按顺序排队上下车。作为家长,应主动给年老体弱者、抱小孩者、孕妇让座。这些都是在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带幼儿走向社会,扩大幼儿的社交范围,并鼓励幼儿大胆地与身边的人交往,让幼儿尝试独自招待来访的客人、独自去问路等。这样,通过文明礼貌的方式教给幼儿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使幼儿能更早地学会和别人交往,养成良好的交际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体育艺术不分家 打造魅力大课堂 下一篇:做好数学练习的反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