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时间:2022-10-25 12:21:3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国民素质的不断攀升,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作为工具性较强的数学,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对于它的教学成果的有效性不容忽视。文章结合变式训练的意义、原则以及方法,研究其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变式训练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44

初中学习作为小学学习的升华,高中学习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于学生的能力有了较高要求,教学的目的不再单纯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会学习,具有学习能力,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应该积极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变式训练概述

(一)变式训练概念

变式训练就是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的合理的转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实际中可以用到的各种环境优势掌握教学的本质,其实际就是创新教学,将学生的思维从传统教学方法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创新能力。

(二)变式训练原则

1.针对性原则――变式训练在教学每个环节的应用都不一样,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应该针对不同内容做不同变式训练,例如,区分概念讲解和习题讲解的时候的不同应用。

2.适用性原则――为了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习视野,因材施教,教师在应用变式训练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不同基础,在变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程度。

3.参与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教学主体性作用,也是变式训练的拔高环节,让学生自己学会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变式训练教学方法

1.变化题目形式――在具体习题讲解中,为了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的目的,教师要变化习题模式,比如将条件和结论对调,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点。

2.条件普遍化――就是将题目中针对性条件一般化,这是变式训练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使得题目普遍化,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3.联系实际――联系实际就是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变式训练实际运用

(一)概念讲解的变式训练

概念的学习往往是对于知识点的初步认识,概念也是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因此对于能够很好地理解概念对于后面的学习具有意义,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发现、总结、创新,对于概念形成系统的认识,并且经过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对于分式的讲解中,分式的意义,当分式的值为零,要使得分式具有意义,分式的分子为零,分母为零,假如分母为零,则分式不具备意义,对于这个知识点,学生一般不能理解分母为零时分式没有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分式变化为除法,学生就会发现一个不为零的数除以零本身就没有意义,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学生就很容易接受知识点了。

(二)定理和公式教学的变式训练

定理和公式作为数学解题的依据,对于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只有掌握定理和公式,才能灵活运行在习题解答中。 定理和公式与概念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要理解这种相互关系,只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或者单靠教师的讲解引导是不够的,很多时候,如果不进行知识的创新延伸,学生就会发现,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只要题目稍微发生变化或者题目巧妙一点就会无从下手,这主要就是因为对于定义和公式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关系没有搞清楚,不会灵活应用,因此教师就要在这一部分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变式训练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个效果,利用变式,展现定理、公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实际联系关系,发现各自成立的条件,培养学生辨析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垂径定理的时候,圆的直径平分弦,且不是直径,那么这条直径垂直这条弦,并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这条定理很多学生由于平面想象能力较差,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甚至到了初三还是会出现错误,对于这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定理中的重点,像直径、平分等等这样的词语,教师可以将定理进行反复变化,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判定,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发现知识运用的方法。

(三)习题中的变式训练

讲题作为数学知识的一个训练方法,也是知识掌握程度的提现方法,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一遍遍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做题的能力,但是很多学生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相同的错误会不止一次的犯,究其原因,除了对于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透彻,还有就是对于知识不懂得变通,总是以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一旦题目中稍微有变化或是隐含意思就会出错,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特别注意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运用变式训练,让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达到一种程度,不会考察同一个知识但是题目形式不同就不会了。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题目的条件或是结论,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的方法互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和探索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多题一解,适当变式.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一题多解,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一题多变,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和深刻性的目的。

纵观如今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认真辛苦的备课、教学,学生一丝不苟的听课、学习,但是,学生的整体成绩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够,而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高,成为千千万万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心头的一个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变式训练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理解概念,运用定理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的正确性都能很好地提高,并且还能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真正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新课标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淑英.浅谈变式训练在出现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2).

[2]郭惠娟.浅谈变式练习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4(1).

[3]姚春兰.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变式教学”[J].未来英才,2015(2).

(责编 赵建荣)

上一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 下一篇: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