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5 12:11:41

浅谈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主要包括对文章词句的正确理解,对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的全面认识,对文章中心思想和思想感情的深刻体会,以及对作者所用的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表情达意的方法技巧的学习与把握。

从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角度看,作者、课文、学生三者之间构成一个信息系统。作者写作是信息输出,课文是信息储存,学生阅读是信息接收。作者在传输信息时,或出于表达的需要,或因自身文化素养的影响等,表达的手段或实虚相生,或直接与间接结合,这便使信息的储存出现显、隐之别。这种显、隐特点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具体地说,学生对于显的东西,易于理解接收,而对于隐的信息就难以理解体会。因为,学生要经过一番思索和读解,才能实现信息的真正接收。在阅读教学中,信息的显与隐,对学生来说是相对的。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隐的成分就越多。只要学生在弄清所学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些问题时有困难,有阻力,就可视为隐者。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通过科学的训练,培养学生读解隐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要受到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等等方面”即认知结构的制约。学生读解课文时,认知结构与课文信息之间存在着一个“结构差”。如果学生的认知结构比较优化,其“结构差”就小。“结构差”越小,隐信息就越少,理解就越方便快捷。否则,一切反之。学生的认知结构与他们的认知面有直接联系,认知面大,认知结构就比较优化。所以,要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就要想法扩大学生的认知面。扩大认知面,就能缩小“结构差”,就能减少学生读解中的隐信息,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说:“章句之言有显有晦。显也者,繁词缛说,理尽于篇中;晦也者,省文约字,事溢于句外。”由此可知,文章的隐信息多半是言简意赅、含义深刻或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词句以及特殊的语言片断,包括作者有意作出的笔墨省略和精心创设的“特写镜头”、“艺术空白”等。扩大学生认知面就是通过具体训练,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读解隐信息的知识和方法。具体做法可以是:

一、分析拓展,理解词语的含义。

词语在使用过程中,词义可以有多种变化。一方面,从词的本义可以衍生出引申义和比喻义;另一方面,作者因表达的需要,又可即时性地赋予词语更多更新更深的特殊含义。同时,词的活用、词义特指等技法也能给词语增添异彩。这些情况,就作者传输信息来说,是一种理想追求,但对学生的理解而言,就自然成了隐信息。因此,要引导学生从词语的本义人手,用分析拓展的方法,全面理解词语。分析拓展的过程就是扩大学生认知面的过程。

二、人格品评,揣摩句子的意思

在语言表达中,巧妙地运用比喻、暗示、婉曲、双关、拟人等手法,能使句子具有含蓄凝练的美感,能增强意在言外、情在言中的表达效果。阅读这样的句子,要引导学生在人格品评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仔细揣摩句子的含蕴。

三、破译求证,领会标点符号的内涵

一个善于表情达意的作者,是不会忽视标点符号的特殊作用的。问号的心思重重,叹号的激情翻滚,破折号的深邃幽远,省略号的千言万语,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作者只要巧妙地将它们用于文中,就会寓之以特殊的内涵。这是阅读教学中值得研究的又一种隐信息。标点符号不同于语言文字,理解其内涵,要靠引导学生用破译求证的方法去进行。即根据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结合作者的表达目的,用推理、想像的方法破译出它们所代表的语言文字或负载的思想意义。到此并不算完结,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将破译的结果放人具体的语境中“求证”,以检验其正确性和合理性。

四、想像补充,体会艺术空白的底蕴。

作者在文章中留下艺术空白,能使文章言简而意丰,给读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正是“不言之处正是遐想之中”。对于这样的空白,如果阅读理解时随文而行,文止思断,那就有悖于作者的初衷。小学生阅读文章最易随文而行。所以,要引导学生抓好对艺术空白的读解,即要面对艺术空白,让学生或依据全文内容,或结合中心思想、时代背景等展开想像和联想,以体会其丰富的底蕴。

《三人行》最后一段写道:“王吉文看着,听着,他心里顿时激动起来。他仰起脸,望着天空轻轻地吁了口气。天无边无垠的。好像为了衬托那令人目眩的蓝色,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在那白云下面,一长串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快地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课题为“三人行”,文章大多篇幅又主要叙述王吉文是如何带领两个伤员在草地上艰难前行的,文章结尾理应写清他们三人艰难前行的结果,但作者却用上面那段话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美妙的艺术空白。对此,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上面那段话,结合课文中三人行走的情形,去想像三人行走的结果。细读结尾那段话可以知道,王吉文仰脸上看,他看到了希望;王吉文“轻轻地吁了口气”,说明他心里的压力减轻了;天空中“一长串大雁”南飞的情形使他增添了勇气和信心。他们三人一定会像那群大雁一样“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至此,学生对这个艺术空白也就不难补充了,“三人行”的结果也就了然于胸了。

文章中隐信息存在的方式很多,有些情况也比较复杂,让学生读解体会时要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质疑 下一篇:小议思想品德课的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