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高中古典诗歌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5 12:06:31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高中古典诗歌教学设计

从文体上看,古典诗歌更适用于翻转教学。入选中学教材的古典诗歌篇幅短小,知识点明确,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而目前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明显,利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整合多元信息资源,将有利于实现教学高效。本文将结合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探索翻转课堂与语文学科的契合点,构建古典诗歌翻转教学的有效模式。

一、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的总原则在于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动合作、积极探索来实现知识的建构。具体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相辅的原则、“授之以渔”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古典诗歌的翻转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教学视频以及提供的其他教学资源,老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控制课堂的流态,设计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掌握学生学习状况,针对性开展个性化辅导。其次,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认知的主体。他们依据自己的学习规律,对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在知识“吸收内化”阶段遇到困难可以通过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而解决,从中逐渐建立自己知识体系。

(二)教学相辅原则

教学相辅,指教师的教学、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互辅助,两者统一才可真正取得成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特长并予以关注,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共同研究达成目标的最优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三)“授人以渔”原则

新课标强调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更重要的是方法的习得。古典诗歌的翻转式教学强调“授人以渔”,无论是教学视频的录制还是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师要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贯穿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设计环节

依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程序,把教学设计分为课前学习与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反馈与评估三部分,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地位。(如图所示)

(一)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学习

课前的学习是古典诗歌翻转教学的起始阶段,决定后续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完成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学生学习内容的指导。

1.分析学习者特征,因人施教

高一是古典诗歌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学生刚由初中进入高中,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多抱有畏惧心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辅以适量的题型训练,慢慢引导学生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高二阶段开始进入选修教材的专题学习,宜引导学生积累和总结诗歌鉴赏的理论和方法。高三阶段,学生已有充分的古典诗歌积累,宜进入诗歌训练的应用阶段,可运用视频素材进行专题教学,引导学生及时建构知识体系。

2.精选教学内容,录制视频

古典诗歌创作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殊异,知识内容既分散又系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要结合古典诗歌的教学特点精制视频,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形式方面,视频的长度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与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吻合,每一个视频解决一个知识点,避免内容的繁杂引起学生的学习倦怠。内容方面,根据诗歌的形式特点,重视诵读训练,加强学生对诗情、诗境的理解。

知人论世是古典诗歌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准备教学资源时,要通过各种形式提供作者生平、思想等资料,让学生熟知诗人及背景,为学生全面的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

3.掌握学情,指点迷津

教师通过网络交流平台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在视频学习或做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微信、QQ、博客等交流平台,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对同学的疑问进行解答。这一环节要避免学生的讨论流于形式。对于家里没有网络或电脑的学生,教师设计纸质版测评练习,,让其以纸质的形式反馈学习中的疑难点,第二天交予老师检查,以便掌握课前学习情况。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

古典诗歌的翻转式教学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知识,便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与同学交流。教师要对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引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理解的深入探究。

1.优化教学内容

学生课前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学习侧重点的不同,再加上古典诗歌的语言、意象的多义性,这种认知上的不平衡会促进新的知识结构的产生。

首先,教师优化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阶段,对学生视频学习和交流互动所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疑,精心挑选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触发意义的问题进行探讨,增强学生对古典诗歌的赏析意识。

其次,利用新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诗歌的语言特征,引导学生对诗歌语言进行鉴赏。如古诗词填写活动,让学生感知诗歌语言的组织规律,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初步掌握赏诗的方法。

此外,引导学生寻象以观意,披文入情。意象是倾注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情感抒发的载体。教师指导学生从意象入手,通过找出意象,分析意象,联系作者感情的线索,充分把握诗歌的情感。

2.优化交流合作机制

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是学生实现知识深化的环节。金字塔学习理论显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使知识的保存率达到50%以上,学生知识的深化需要在交流协作中完成。

教师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建立一个稳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设计的目标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汇贯通。教师融入学生的活动中,掌控每个小组的学习动态,对疑难点加以点拨,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机制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优化学法指导

古典诗歌语言凝练含蓄,情感委婉曲折,但与学生的生活时代断层,学习难度较大,如果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遇到学习难点时容易产生挫败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化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学生课前学习的基础上,形成探究性题目在合作小组内开展。学生在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学习方法归纳整理,同时要把学习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三)课后评估与反馈的完善

教学评价是检测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方式,对学生有着引导和激励作用。教师要完善课后的评估和反馈形式,掌握教学情况,加强教学管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1.创新作业布置形式

古典诗歌是一门富有灵性和审美性的艺术,作业在落实默写、背诵训练外,可以结合多媒体,设计灵活多样,融合语文性和趣味性的作业,寓教寓学于乐。如将王维的一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或根据诗与画、诗与散文的区别,在网上跟帖讨论。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便可收获到古典诗歌学习的快乐。

2.开展综合性活动

古典诗歌实行翻转教学后,课堂时间空留出来,用于开展诗歌学习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化知为能。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综合性活动,如网上搜集同一诗人的其他诗作进行比较阅读,学习古典诗歌的古音吟诵,鼓励学生大胆写诗,对诗中人物进行点评等,并把这些活动资源在网络储存和,实现远程的学习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展示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作为学生动手、动脑成品的体现,对学生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教师可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如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学生创作的新诗,古典诗歌学习心得,探究性课题研究成果等,此外,倡导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翻转课堂理念的高中古典诗歌教学设计,是翻转课堂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相融合,翻转古典诗歌的教学程序,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古典诗歌的信心,并在学习任务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李天盈,研究生,现居广东广州。

上一篇: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探讨 下一篇:文质彬彬圣史官――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