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联合监管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2-10-25 09:50:03

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联合监管机制的构建

武冈市地处湘西南边陲,市域总面积1549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人口81万,下辖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典型农业县级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价值日益飙升,受经济利益驱使,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高居不下,扰乱了正常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武冈市国土资源局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联合监管新机制,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逐步摆脱了“孤军作战”的困局,基本形成了“露头就打、动工就拆”的快速执法机制。

“三全并举”走出执法困境

武冈市国土资源局从动态巡查、部门联动、内外问责三个方面下功夫,基本构建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联合监管机制。

一是巡查全方位。首先是健全巡查网络。该局党组8名领导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分片包干;各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包村包矿,村组干部包片包组;聘任驻村干部任信息员、村干部任协管员、组长任联络员,形成了“市、乡、村、组”四级联动巡查网络。同时,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巡查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形成了完善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预警机制。其次是明确巡查职责。规定市级负责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的督查、指挥和考核工作,负责大、要案及县道以上主要公路两旁整宗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乡级负责辖区土地、非煤矿山违法行为的巡查及制止和处罚工作;村、组负责国土资源违法信息联络、反馈、上报和制止工作;矿管所负责煤炭资源违法案件的动态巡查和查处工作。再次是严格巡查责任。每年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耕地保护与维护矿产资源管理秩序责任书》;局机关与各国土资源所、执法监察大队、矿管所,乡镇政府与各村均签订《国土资源动态巡查责任状》;各巡查单位与成员签订《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分片(分矿)包干责任状》;同时制订《国土资源动态巡查责任追究制度》、《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督查制度》,规定巡查责任。最后是实行分区巡查制度。因地制宜科学明细地划分了三级巡查区。一级巡查区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城市规划区、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规划区、主要公路两侧及违法行为易发区,其他区域为二级或三级巡查区。规定一级巡查区每周巡查不少于一次,二级巡查区每半月巡查不少于一次,三级巡查区每月巡查不少于一次。执法监察大队对各巡查区域实行“一季一督查一通报”。

二是联动全创新。首先是创新法院提前介入机制。通过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创建了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法院提前介入机制,即国土资源部门在向违法当事人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后,如果当事人拒不停止,就通知书内容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审查后,即可对违法施工现场进行查封,如当事人擅自启封则由法院对其实施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通过法院提前介入,使司法介入时间由原来的2个月缩短为3天,降低了执法成本,减少了当事人的损失,有效地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其次是创新煤矿监管机制。出台了《武冈市预防和治理煤矿超深越界开采管理办法(试行)》和《武冈市煤矿越界开采井巷密闭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国土资源、安监、煤炭等部门的职责,建立了相互通报、共同监管的责任机制。与公安部门联合采取扣押设备、拘留非法采矿业主、网上追逃涉矿犯罪人员等措施,形成对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其三是创新国土资源联合执法机制。从纪检监察、规划、建设、公检法等部门抽调专人成立联合工作组,每年开展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对涉案人员采取党纪政纪处分、行政(司法)拘留甚至刑事处罚等多种手段严厉惩处。凡涉案国家工作人员,一律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对当事人实行“停职、停薪、停岗”,对非法矿山采取“停水电、停火工品、停税费票”的措施。两个“三停”的实施,较好地遏制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三是问责全刚性。首先是对内问责。制定了《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和违法案件查处暂行办法》和《武冈市国土资源系统行政问责办法》,对系统工作人员规定了41种问责情形,视情况不同分别给予罚款、取消年度目标责任奖金、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免职、停职待岗等处罚。并实行按季考核,考核结果在全系统通报。其次是实行乡镇、村级国土资源监管问责。出台了《武冈市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级负责国土资源监管问责试行办法》,规定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国土资源监管第一责任人,分管副职、驻村干部为第二责任人;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该村国土资源监管第一责任人,其他村干部为第二责任人。明确了问责方式和问责情形,对监管不到位的扣发津补贴,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免职处分,并对单位全年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构建联合监管机制中存在的难题

“三全并举”虽然总体上使武冈市资源执法监察从以往的“一家管”转变为现在的“大家管”,但由于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巡查难到位。由于缺乏必要的奖励激励机制,乡村土地监察信息员、协管员制度很难落实,加之工作容易得罪人,导致乡村土地监察信息员、协管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发现违法行为大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主动向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动态巡查网络没有发挥应有的预警功效,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制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少数案件由于前期发现不及时,制止不到位,造成土地违法既成事实,致使处罚执行难度大,久拖不决,没有发挥震慑警示作用。

二是联动难到位。由于地方政府受现行考核体制和政绩观的影响,“以地招商”、“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个别违法用地者往往打着招商引资之名,行违法用地之实。对这类案件的查处难度和阻力非常大。近年来,该市虽然建立了国土、纪检监察、规划、建设、安监、林业、环保、公安、检察、法院等多部门国土资源执法联动机制,但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思想重视不够,认为国土执法就是国土部门一家的事,是国土部门一家的责任,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把关不严,甚至为违法用地开绿灯,提供便利条件。如规划部门不查土地权属来源就为违法用地者办理规划许可证,房产部门没有土地证也照发房产证等,助长了违法用地者的气焰,给土地执法带来一定的阻力。

上一篇:“激战”湖南页岩气 下一篇:何谓地震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