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分制下数字校园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0-25 09:33:44

关于学分制下数字校园建设的思考

摘 要:学分制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模式,本文以学分制下如何建设数字校园为研究内容,阐述了学分制下数字校园建设的内容――选课系统、学分管理和远程教学,并论述了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硬件设施保障、软件系统建设、更新教学观念、学生自主学习,以促进我国学分制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学分制;数字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1 学分制的内涵

学分制起源于十八世纪的德国,选课制是它的核心内容,在选课的基础上,用学分进行计量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进程,满足最低学分的要求才能获得相关学位和学历。学分制的本质特征包括弹性化的学制、选课制、尊重教师教学的自由和学生学习的自由、专业班与教学班的分离、学期制向学季制转换等[1]。目前,学分制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模式。学分制的施行,使我国高校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效提高了高校教学质量,优化知识结构,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因材施教,学习成效明显。

2 学分制下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所谓“数字校园”指的是数字化的、虚拟的校园,即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整合与集成相关信息资源,构成用户统一使用、学校统一管理的服务系统。“数字校园”系统包括地理信息基本功能、办公自动化、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网络教学、信息服务等功能[2],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

学分制下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选课系统、学分管理、远程教学。

2.1 选课系统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内容,学分制下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选课系统的建设。以网络为平台建设运行稳定、功能完善、操作界面友好、操作系统人性化的选课系统,以便学生了解全校所有课程的开设情况。学生可以根据专业要求、和个人需求在选课系统中选择合适自己学习的课程。选课系统应具有查询、修改,在课程时间出现重叠时,发出警示和提醒,并给予同类课程或同一教师课程建议,为学生选课提供便利。

2.2 学分管理

与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相结合,对学生的学分进行管理。对于学校管理人员而言,学分管理系统应具有学生学分统计、分类、查询等管理功能,便于学校对学生学分获得情况进行统一管理。老师则可通过学分管理系统收发、批改学生作业,给予达到课时学习要求、考试或考核合格的学生相应学分。学生在个人操作界面进行学分查询,或申请补考、重修等。

2.3 远程教学

以网络平台为基础,数字校园可实现教师的远程授课、学生的在线学习。老师将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程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根据课程要求下载学习。与传统面对面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的远程教学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老师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包括视频、音频、ppt、Flash、图片、文字等。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下载学习,教学内容还能重复播放,加强学习效果。教学系统设置学习答疑及效果反馈平台,供师生远程交流教学,老师可通过平台获取教学效果反馈,为更新、改进教材提供支持;学生可通过平台向老师提出有关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疑问,以利于顺利完成学业。

3 学分制下数字校园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3.1 硬件设施保障

数字校园的建设需要有强大的硬件为系统运行提供保障,硬件设施如服务器、集成器、电缆、路由器、电脑等。没有可靠的硬件设施,学分制下的数字校园无法建设并正常运行。学校应根据数字校园建设的要求,配置相应的质量优良的硬件设施,并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维护和管理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为数字校园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3.2 软件系统建设

在齐备的硬件设施的支持下,数字校园的建设还需要有强大的软件系统设施才能正常运行,软件设施包括选课系统、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个人操作平台等。系统的建设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目的,并注重界面的美化、操作系统的人性化设置,使系统功能更加全面、结构更加完整、性能更加优越。软件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对数字校园建设也至关重要,学校应制定并实施数字校园系统相关管理规定和使用章程,对使用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如不得恶意破坏系统运行、不得删除或修改共享资料、不得上传违规资料或病毒软件等,为数字校园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3.3 更新教学方法

学分制下的数字校园是借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来的,这就对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1 更新教学观念

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和学分管理办法,老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尤其是对于工作年限较长的年长教师,应敢于面对和接受新生事物,勇于破除旧观念、旧思想,努力发现和利用新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便利,以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网络选课和学分管理系统实现了选课和学分的数字化管理,使繁琐的工作简单化,学生档案、资料等数据统计更方便、更准确。远程教学系统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式课堂教学方式,实施了全新的网络教学。老师应认识到网络教学便利的优势,老师无需因学生的更替而不断重复同样的授课内容,只需更新课件内容;学生也不会因课时冲突而不得不放弃某些课程的学习,只需下载相关课件即可。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使枯燥乏味的书本学习内容变的立体、新奇、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远程教学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为学生创造了更为便利的学习条件。

3.3.2 学习操作技能

面对新的教学方式,老师应学习数字校园相关系统的操作和使用技能,才能灵活的使用教学平台和学分管理平台,让数字校园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要学会操作数字校园的相关系统,会借助平台进行作业收发和批改、学分的记录和授予、问题答疑、重修或补考申请批复等。远程教学的实现是建立在多媒体课件基础上的,除了学习系统操作方法以外,老师还应学会如何使用多媒体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教学视频、讲解音频、动画模拟、图片展示等,需要用到的软件种类繁多,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介绍生产设备可以用图片,介绍生产工艺流程可以用视频或动画,需要进行解释的部分配上音频等,文字展示则可以使用PPT。

3.3.3 探索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应单单包含书本上的内容,老师还应将传统课堂授课的教学技巧和学习经验融入课件中,并不断探索如何运用多媒体软件更好的展现教学内容,使多媒体课件教学与课堂教学在内容和效果上保持一致,甚至略胜一筹,并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了解课件施教的效果,不断进行更新、改进,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对重点教学内容应着重标注或增加学习篇幅,提醒学生注意;对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重点讲解或详细解释;综合多种多媒体手段共同展现教学内容,如在动画中穿插音频,随着动画的展现进行课程内容讲解等,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3.4 学生自主学习

学分制的推行让高校学生可以自由选课、自由学习,学分制下的数字校园则为学生创造了更加灵活学习条件,也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1 端正学习态度

数字校园的建设使学习更加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方便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可以是一天中的任何时段,上午、下午、甚至是深夜;学习地点可以是自习室、图书馆、学生宿舍、操场边、花园里,一切有助于学生个人学习的地方。在如此自由、灵活、便捷的学习条件下,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是为工作或创业打基础,而不是单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分或学位。学生应以数字校园为平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突破传统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将专业学习溶于日常生活、学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

3.4.2 课程自主学习

学分制下的数字校园让选课更加的自由,学生无需因课程冲突或个人原因而放弃学习某个课程。学生应以未来的工作需求和个人兴趣为学习指引方向,根据专业需要和个人知识水平、特点、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校园里的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只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的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来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如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学生应重点学习企业管理学知识,从事企业技术研发工作的学生则需要学习科研技术知识。工作对知识的需求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动力,也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让学习有的放矢,学生应根据目标有针对性的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果。除了工作需求外,兴趣爱好也不能忽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充实校园生活,陶冶个人情操,还能培养自己多才多艺的特长,如文艺类课程(舞蹈、乐器、歌唱等)、体育类课程(篮球、足球、健美操等)、辅助类课程(特殊软件使用、平面设计等)。

4 结束语

数字校园的建设为高校学分制的推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效提高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校硬件设施不配套、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学生自主学习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数字校园配套硬件及软件设施建设,并配备必要的维护、管理技术人员,制定系统使用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老师应更新观念,努力学习相关的教学技能,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根据未来的工作需求和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自主学习,使学分制下数字校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杨志耘,刘建宾,江松崎.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上),2010(05):161-163.

[2]王宝山,武继军,冯永玉.论“数字校园”建设与系统设计[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03):376-378.

作者简介:陈衡(1981.05-),女,四川南充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

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成都 610100

上一篇:现代企业办公过程项目化教学实践 下一篇:广域网优化技术及其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