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下)

时间:2022-10-25 07:15:30

(四)通俗的比方

鲁迅反对说教,主张用形象来表达理念。

他有两个最经典的论说――“铁屋子”与“大宅子”。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这是鲁迅写在《呐喊・自序》中的一段话,“铁屋子”就是比喻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十分形象而真切。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这是鲁迅《拿来主义》一文中的论述,“大宅子”用来比喻传统的中国文化遗产,喻象非常丰富,寓意极为深刻。

(五)传世的警语

鲁迅绝少有轻吟浅唱的情调,更多的是饱经沧桑式的凝重与冷峻,这是一种孤高超俗的人格与智慧。

他论人的隔阂:“人和人的魂灵,是不相通的。”(《无花的蔷薇之二》)

他论人的进步:“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随感录・六十一・不满》)

他论人的开放:“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主义》)

他论人的坚忍:“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题未定”草》)

他论人的修养:“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论毛笔之类》)

他论人的境遇:“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所。”(《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这些警语,十分精辟而深刻,至今仍然放射着绚丽的光彩,有着极强的穿透力,让我们清醒与振作。

正如蔡元培先生为《鲁迅全集》作序所说:“他的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隽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就很自然地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又是何等学力!”

【那秋生/供稿】

上一篇:劝说的技巧 下一篇:《雷电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