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学之学习精神.学问研究

时间:2022-09-02 07:58:25

潜心学之学习精神.学问研究

实践活动

【开头语】

如果我们只是努力地去做事,而不是用心地去做事,那么我们可能无法得到预想的结果。因为努力做事只能把事做对,唯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努力做事的人的脚步永远赶不上用心做事的人的脚步。

相信自己,只要认真对待,潜心去做,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好每一件事。

【材料搜集】

1.班级要举行以“潜心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成员搜集了以下材料,其中有一则与主题不相符,请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

A.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京大学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有一次,看书入迷,他竟把馒头放入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B.袁隆平一生坚守自己的岗位,为中国人解决了吃饭问题。袁隆平潜心研究几十年,四处奔波,寻找野生水稻。他在工作中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在研究过程中,虽然充满艰难险阻,但永远无法动摇他对工作的执著与热情。

C.有个农民,从小便树立了当作家的理想。为此,他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着,坚持每天写500字。文章写完后,他反复修改,然后满怀希望地寄出去。可是,虽经多年努力,但他从来没有只言片语变成铅字。

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他多年坚持投稿的刊物总编寄来的,信中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相对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写得越来越出色了……”

于是这个农民改练书法,现在已是有名的硬笔书法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要办一期以“潜心学”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拟定几个栏目的名称。(至少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手抄报的“名人名言”一栏中,选取了下面几则名言,请你拟写“编者按”。(30字左右)

友情提示:“编者按”就是编者(不是作品的作者)对作品的解释或引申。编者按可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意见,也可以提示要点,还可交代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一般起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

(1)潜心积虑以求精微,随事体察以验会通,优游涵养以致自得。苦急则不相契而入,旷荡则过高而无实,学者之大病。

――[明]王廷相

(2)全神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所获。――[美国]爱迪生

(3)很显然,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或是天资比较愚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古希腊]苏格拉底

(4)聪明的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把它学好。

――[德国]歌德

【班会研讨】

4.班级举行“潜心求知,全面发展,为人生奠基础”的主题班会,各小组纷纷发表意见。请你也积极参与:

第一组:潜心求知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专心致志,把握好时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均衡地发展,特长生的考试加分对我们来讲就是一种引导,所以在平时我们要注重各方面的发展。

第二组:潜心求知就是要专心致志地读书,读书要这样,做其他事也要这样,不用心、不专心,什么事都做不好。读书、学习还要靠自觉,我们目前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如自修课,老师不在时有同学讲话,做小动作,不但自己学不好,还会影响其他同学,这种现象要杜绝。现在电脑网络、游戏等对我们是一种诱惑,如果上网成瘾也会影响学习。学生时代是为今后发展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基础越好,楼就可以建得越高。所以也要求我们要潜心于学习。

你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信交流】

5.你刚转到其他学校的好友发来短信,说他不太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对喜爱的英语也不再感兴趣了,对此,他很是苦恼。请你回复短信,开导他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讲活动】

6.学校要举行以“潜心学”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在比赛前,请你根据比赛的主题确定自己的演讲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1)搜集整理材料;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演讲(恰当运用演讲技巧)。

7.下面的文字是一篇演讲稿的开头,你认为写得怎样?请做出评价。

棋圣弈秋教两个学生下围棋,其中一个学生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而另一个则以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着怎样用箭把它射下来。

在相同的时间,跟着相同的师傅,学习着相同的内容,但两个人的学习结果却不一样。这则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学习必须潜心,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结束语】

8.请你为主持人拟写一段结束语,圆满地完成这次演讲活动。(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手把手

【片段导入一】

2010年,台湾魔术师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术热。七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十二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

――葛玲玲廖奎斗《将兴趣进行到底》

【技法点睛】

片段以刘谦的魔术倾倒电视观众的事例开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所要议论的话题,并紧扣“兴趣”与“成功”进行议论,将事例与论题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说服力。

【仿写片段】

一天,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办公室的电话响了。电话里一个声音问道:“你能否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的家在哪儿?”秘书回答:“对不起,我不能奉告,因为我要尊重爱因斯坦博士的意愿,他不愿自己的住处受到打扰。”这时电话里的声音低到如耳语般地说:“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我正要回家去,可是我找不到家啦!”原来,爱因斯坦走路时一直思考着讨论的问题,不知不觉竟迷路了。

成就一番事业,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潜心。因为只有潜心,才能使目标专一,才会越钻越深,越来越靠近目标。因此,我们说专注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李燕云

【片段导入二】

现实中,人们并不缺乏雄心壮志以及奋斗的毅力,但往往最终无所建树,因为没有始终专注于一个目标并为之奋斗。我的一位同学,大学毕业后,先在一所农村学校教书,可他对这份工作并不热心,于是报考了研究生,可惜名落孙山。后来,他又去考律师证,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因为是刚入行,所以接不到案子。最近听说他又回到那所中学了。我这位同学奋斗了多年又回到了起点,糟就糟在没有专注在一个点上。

……

浙江义乌有不少专门做袜子批发生意的商人,他们多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双袜子只赚一毛钱,从不因为市场价格上扬而抬高一分钱,这份专注使他们集腋成裘,最终腰缠万贯。的确,专注于细节,可以从容行事;专注于小事,可以干成大事;专注于大事,可以成就伟业。

――赵功强《专注》

【技法点睛】

作者的同学不专注于一项工作,尽管不断努力,却毫无收获;义乌商人专注于薄利多销而成为富商,二者形成对比,使文章观点更为鲜明。

【仿写片段】

苹果iPad的成绩有目共睹。如果当初乔布斯是同时做iPod、iPhone、iPad,他还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吗?事实上,当年的苹果确实有软硬件一起做的尝试,但结果很惨,被微软打得落花流水;苹果痛下决心开始转型,专注于将一款产品做到极致。转型之后,结果是成功一个接一个。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幅漫画:一青年挖井找水,挖了四五个深浅不一的坑,都没有出水,正准备挖新的“井”。画面下部的文字反映了他的心思: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井”只要再深挖一些,就可以得到丰富的水源了。因此,要想成功,除了肯花力气外,还要目标专注,坚持不懈。

――栾一

【片段导入三】

兴趣是人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无论做什么事,要想做得好,一定得对该事有浓厚的兴趣。

小孩子堆积木,在我们看来无聊得很,可是他们塌了又堆,堆好了又塌,往往堆上千百回,可以耗上大半天的时间,也不觉得疲倦。在你看来是毫无意义的事,他却心神专注,玩得兴致淋漓,这没有别的理由,因为兴趣使他入神而已。

――廖枝春《谈兴趣》

【技法点睛】

采用大家熟知的小孩子堆积木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既证明了论点,又增添了文章的吸引力。

【仿写片段】

“疯狂的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凭着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在兰州大学烈士亭,经过四个月的残酷自律、强行蜕皮的奋斗,背诵复述了十几本原版英文书,实现了英语学习质的飞跃。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一再地创造着惊人的英语学习奇迹,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没有浓厚与执著的兴趣,就不会拥有这么大的热情,投入这么多的精力潜心钻研,坚持不懈。所以兴趣是先决条件。

――李鸣

【练笔小结】

仿写片段都是以列举事例来论证观点。写议论片段,事实论据的语言要简练,要结合论点有选择地引用,略去与论点关联不大的语句;引述完事实论据后,要对其加以分析,把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增强说服的力度。为了增强说服力,也可以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进行论证。为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可适当采用寓言、童话等作为论据。

上一篇:刻画人之貌(2) 下一篇:潜心学之学问研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