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反语见真情

时间:2022-08-17 09:08:47

【片段采撷】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鲁迅《藤野先生》

【欣赏品茗】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文学家,鲁迅为了寻求救国真理而满怀希望来到日本求学,在东京见到的却是一群不学无术却又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他们拿着清政府的银子在这里不是用心读书而是吃喝玩乐。这与作者来此的目的完全不同。

对于“清国留学生”的这种丑态,作者说“实在标致极了”,“标致”在这里是反语,用副词“实在”加以强调,便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强烈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精通时事的人”是反语,这些人精通的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作者把“清国留学生”学跳舞与这一反语用在一处,可见,“学跳舞”也是一种无聊的事情。另外,文中的“爱国青年”“正人君子”均为反语,处处体现出了作者的爱国真情。只要我们阅读时认真体会,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本文反语运用的突出特点──透过反语见真情。

【他山之石】

反语,修辞的一种,通常叫做说反话,修辞学上又叫做倒反。运用反语修辞的句子,作者实际想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是截然相反的:欲贬则褒,欲褒则贬。因此,它就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使感彩更加突显,增强战斗力,是打击敌人、教育同志的有力武器。如文中鲁迅用“爱国青年”来指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日本青年,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总之,反语是语言艺术中的迂回术,它可以比正说更有力量,也可以比正说委婉而让人易于接受。

【研究练习】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好个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那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

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几句电文,说得明白极了:怎样的党国,怎样的“友邦”。“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屠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邦人士”的希望,否则,他就要“通电各地军政当局”,“即予紧急处置,不得于事后借口无法劝阻,敷衍塞责”了!

(选自鲁迅《“友邦惊诧”论》)

1.“友邦”一词的原意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分析“好个‘友邦人士’!”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本版由刘丽丽、张明常供稿】

上一篇:同一面孔,不一样的表情 下一篇:惟妙惟肖摹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