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25 06:48:27

浅谈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 要】随着城市建筑的不断深入,在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方面,尤其是对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严密的施工组织和技术要求,就会造成项目投资使用的功能、质量等出现一定的问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旨在从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存在的相关问题出发,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探讨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更好的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作为房屋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运用关系到整体施工的全面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将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结合房屋建筑的实际特点,进行温度控制、湿度控制、技术控制等多方面的要素,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简述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温度裂缝的形成

在受到温度异常的影响下,尤其是在新修建的建筑中,在楼面的顶层面板与墙体之间就会形成裂开点,在一些工业建筑物的两端,纵墙与横墙都有可能出现裂缝,在裂缝的形成状态上,就会有呈现中间宽、两端相对细小的情况,主要就是温度的骤变造成墙面与混凝土的膨胀,形成水分吸收的缺乏,造成整体的裂缝形成。

2、混凝土硬化产生的裂缝

在混凝土构件的截面上就会出现温度差值,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基层混凝土的收缩系数小于砂浆层,在设计时,注重确保混凝土的强度,适当提高骨料以及掺合料的配比用量,在对相关的水化热进行测量的同时,降低单方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配比,减少造成裂缝的可能性[1]。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混凝土硬化的膨胀,形成巨大的裂缝,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3、地基不稳形成裂缝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在结构应力较大部位出现沉降裂缝;桩基础依靠静载试验对地基承载能力检测;地基桩基的形成方式等都会造成裂缝的形成。地基的基础缺乏充足的保护,大概是防水、排水对策不到位,就大概会造成地基进水,出现缩颈、钢筋笼上浮、桩底沉渣量过多、导管进水、断桩、钻孔内含有害气体、孔壁坍塌等不良事故,从而出现强大的裂缝。

4、施工操作不当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操作方法不当等就容易出现施工裂缝,这种裂缝的分布没有规律可言。造成这种裂缝出现的原因有:管道设置不当、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要求、楼板厚度不够、混凝土养护条件差、混凝土浇注方法和顺序不对、浇注速度过快、混凝土模板过早拆除、施工缝未妥善处理、施工缝设置不合理、钢筋保护层过大、浇注前钢筋变形过大、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管理等。

二、分析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的侧重点

1、温度控制的运用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是影响混凝土施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准确了解浇筑块体的具体温度,并仔细验算温度的应力与收缩应力,就会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度骤变,形成整体的温度差,造成混凝土的热胀冷缩,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混凝土裂缝等一些不良现象,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要严格注意保温措施的应用,对混凝土的搅拌、温度检测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

2、原材料的选用

原材料的选取也是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材料的选用不当,就会造成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低下,形成塌陷等一些不良现象,尤其是缺乏整体的配料原则,对施工工艺以及后期的养护都没有具体的施工技术要求,造成材料选用的途径不当,没有经过严格的要求就进入施工现场,造成砂石、水泥、水分等多方面的质量缺陷,形成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整体不足。

三、探讨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运用

1、房屋墙体裂缝处理

房屋墙体裂缝问题主要是由混凝土施工不符合标准造成的。其一是由于混凝土骨料在沉降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致使混凝土塑性沉降出现了裂缝,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塌落的程度过大、沉陷过高所引起的,此外,模板绑扎、模板沉陷或移动时也会引起此类裂缝的出现。这一类的裂缝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浇筑以后,在处于塑性状态时,由于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引起混凝土急剧收缩、水化热高等造成了裂缝的产生。其二是温度应力裂缝,这类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浇筑以后,由于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容易散发出去,从而引起了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但在内部温度升高的同时,其表面散热速度较快,这两种相反的散热趋势就形成了较大的内外温差,致使在混凝土表面产生了极大的拉应力和较大的温度梯度。此时凝土的抗拉强度处于最低的状态,如果表面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那么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

2、施工技术预防

混凝土拌制降低绝对用水量以及水泥的用量;有效的安排施工顺序;注重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模板的拆除时间应当依据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过程、养护条件等确定,混凝土模板的拆除时间应当依据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过程、养护条件等确定,避免拆模过早而导致荷载裂缝的产生[2]。在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上,根据具体的实际施工进行安排,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适当考虑一些客观的因素,譬如天气、设备、运输方式等等,在此基础上,适当配备比拌和用水的设计,更好的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能,并在混凝土拌合之前,检测现场砂石料中的含水量,为更好的配备提供数据调整。

3、饰面混凝土施工运用

饰面混凝土拌制、运输与浇筑为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减小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提高减水剂的利用率,其投料顺序为:砂、水泥、外掺料加水搅拌30s后,加入高效减水剂,再搅拌60s后,加入粗骨料,最后搅拌60s后卸料。混凝土浇筑前,应在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之间均匀浇筑与混凝土同配合比、同颜色的水泥砂浆,防止出现明显的结合层和翻砂,影响表面质量。对于剪力墙体等,应在浇筑下层混凝土前,凿去工作面上20mm厚的浮浆层,保证混凝上力学性能、表观质量的整体性。插入振捣器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防水层。振捣靠近模板时,插入式振捣器机头须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振捣机头开始转动后方可插入混凝土内,快插慢拔,不能过快或停转后再。门窗洞口两侧应慢振捣,防止洞口变形。窗下墙采用插入式振捣与附着式振捣相结合的振捣方法,并在窗台模上开孔放气,确保窗下墙混凝土密实饱满无气泡。

4、严格注意配比设计的确定

在具体的配比设置上,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要依据具体的施工安排,结合具体施工项目的各项要求,充分考虑一些客观的因素,仔细分析天气、气候、温度、设备、运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在适当配备的基础上,适当配备比拌和用水的设计,更好的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能,并在混凝土拌合之前,检测现场砂石料中的含水量,为更好的配备提供数据调整,确保混凝土施工的配比要求。

四、总结

针对在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混凝土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化,从质量控制管理、技术运用、材料选用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控制,更好的推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完善与成熟。

参考文献:

[1]王东海;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裂缝产生原因与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07年16期

[2]许志坚;浅析影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及治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08期

[3]王金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方法的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王少杰;浅谈关于建筑施工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J];科技与企业;2012年09期

作者简介;

徐帅帅,1984年12月3日,男,汉族,江苏省启东市,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施工管理,从事工作:项目经理。

上一篇:干法喷射混凝土施工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暖通空调的施工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