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助迁养殖胡蜂科金黄虎头蜂试验研究

时间:2022-10-25 06:47:15

人工助迁养殖胡蜂科金黄虎头蜂试验研究

近几年来,蜂蛹、蜂幼虫和蜂毒酒等昆虫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致使野生资源被过度猎取。为了可持续利用胡蜂科昆虫资源,完善人工助迁养殖技术,笔者选择单窝(巢)蜂群数量最多、个体最大、蜂毒量最多、蜂蛹、蜂幼虫产卵最高的金黄虎头蜂(Vespa mandarinia Smith)[1-2]作为试验对象,动员喜欢玩蜂子(到野外山林中瞄蜂子、接蜂子、烧蜂子的行为)的群众参与进行试验,将金黄虎头蜂的几个蜂王及其职蜂放在一个土洞中合并混合养殖,将在泥土中筑巢的金黄虎头蜂移到地面上树筒中养殖,以解决金黄虎头蜂捕食蜜蜂和葫芦蜂、金黄虎头蜂防蜂服的制作与应用等问题。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金黄虎头蜂防蜂服、倒吸式蜂笼、大树筒、温度计。试验对象:金黄虎头蜂。

1.2试验过程

1.2.1合并几个金黄虎头蜂蜂王及其职蜂的混合养殖试验。德宏州山区群众找到山林中野生的金黄虎头蜂的蜂巢后,将整窝蜂接到自己家附近山林的土洞中养殖,但在一个村寨附近同时养几窝(巢)金黄虎头蜂时,不同窝的职蜂在打浆(金黄虎头蜂在浆塘取树汁的行为)的浆塘(金黄虎头蜂等胡蜂科蜂类取食树汁的树和树林,当地群众称之为浆塘。金黄虎头蜂等胡蜂科蜂类的职蜂会寻找因被天牛等昆虫的幼虫蛀食而流出汁液的麻栎树等多种树的汁液,所取的汁液主要是喂养卵刚孵化成幼虫和自己食用)、在捕食区域相遇时会相互打架,两败俱伤。群众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把从山林中找到的几窝蜂的蜂王及其职蜂,先进行人为特殊处理,然后再养在一个土洞中,成为一窝蜂,职蜂就不再打架,因有几个蜂王产卵,蜂群发展快,数量也特别的庞大,蜂蛹产量也特别多,到烧蜂子时,群众按协议分蜂蛹。2010、2011年笔者动员瞄蜂子(在德宏州老百姓把在蜂子的细腰部栓一容易用肉眼观察的薄而轻的白色鸡毛,然后追踪蜂子找到蜂巢的行为)、接蜂子(找到蜂巢后,在夜晚将整窝蜂取下,移到自己家附近的山林中养殖的过程)、烧蜂子(群众在夜晚用火烧死所有会蜇人的职蜂后取蜂蛹、蜂幼虫的行为)经验最丰富的群众参与合并蜂王混合养殖金黄虎头蜂的验证试验。

1.2.2将在泥土中筑巢的金黄虎头蜂移到树筒中养殖试验。金黄虎头蜂的自然筑巢行为:在自然界中自生自灭的金黄虎头蜂,一般都在地面下的泥土中筑巢,每年的3—4月,越冬成功的金黄虎头蜂蜂王在山林中寻找一个适合的土洞,将枯树皮嚼碎磨细后用口器分泌物粘合在一起做成六角形的小蜂房。蜂王在土洞中筑第一饼蜂巢后产第1批卵,蜂王喂养第1批幼虫的同时,继续筑新蜂巢和产卵,第1批幼虫化蛹羽化后,由蜂王带出土洞到野外寻找食物喂养新的幼虫、寻找筑巢材料筑新的蜂巢,成为第1批职蜂。第2批幼虫化蛹羽化后,先由蜂王带领用口器在土洞中挖土,团成小团后,用口器搬运出土洞,土洞空间扩大,然后在第1批职蜂的带领下飞出蜂巢寻找食物和筑巢材料,成为第2批职蜂,以后蜂王只负责在蜂巢中不停地产卵。挖土扩大土洞、抬土、寻找食物喂新幼虫、寻找筑巢材料筑新蜂巢等工作由数量不断增多的职蜂完成,这样循环往复,土洞空间逐渐变大、蜂群数量逐渐增多,地下泥土中的蜂巢也逐渐变大。笔者动员群众将从野外地面下土洞中接来的金黄虎头蜂养殖在地面上的大树筒环境中进行试验。

1.2.3解决金黄虎头蜂捕食蜜蜂、葫芦蜂矛盾的试验。金黄虎头蜂个体大,攻击性强,捕食比自己弱小的所有昆虫,包括蜜蜂、葫芦蜂等。例如职蜂数量达8 000只左右的金黄虎头蜂,蜂幼虫(蛹)的产量可达50 kg左右,捕食范围达方圆8 km左右,在这个范围内的蜜蜂、葫芦蜂等所有昆虫都是捕食对象。因此,养殖金黄虎头蜂与养殖蜜蜂、葫芦蜂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经常发生金黄虎头蜂捕食其他农户养殖的蜜蜂、葫芦蜂,这一问题成为养殖金黄虎头蜂非常棘手的难题。在调查的基础上,笔者根据昆虫传递有利和有害信息的特性,设计了在同一个地区同时养殖金黄虎头蜂、蜜蜂、葫芦蜂的方案,让养殖金黄虎头蜂的群众与养殖蜜蜂、葫芦蜂的群众合作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初步解决了金黄虎头蜂捕食蜜蜂、葫芦蜂的矛盾。

1.2.4透气性金黄虎头蜂防蜂服的制作及应用试验。由于胡蜂科的金黄虎头蜂、黄腰胡蜂、葫芦蜂(凹纹胡蜂)等大型蜂类攻击性强,毒性大,被螫后有强烈的生理反应,甚至危及生命[3],所以群众都在夜间利用昆虫的趋光性采取火烧的方法烧死所有攻击性强的职蜂,一次性取蜂幼虫(蛹)。这种方法不安全,更不科学。人工养殖金黄虎头蜂首先要给养殖户提供最安全的防护手段,而市场上没有防金黄虎头蜂的防蜂服。为此,笔者以金黄虎头蜂尾部螫针不能刺穿的粗纺布,或者捕鱼用的下水服;挤压时不易变型的包装用胶质海绵状泡沫;硬、软2种细铁沙网为主要材料,研究设计并制作安全性好、透气性强的防金黄虎头蜂等大型蜂类的“透气性金黄虎头蜂防蜂服”。

2结果与分析

2.1合并几个金黄虎头蜂蜂王及其职蜂的混合养殖试验

2.1.1合并几个金黄虎头蜂蜂王及其职蜂的混合养殖试验。结果表明:①合并蜂王及职蜂混合养殖金黄虎头蜂基本上都成功,区别在于没有经过人为干预处理直接合并混合养殖,职蜂会相互打架而大量死亡,蜂王会打架至剩余最后一只受伤的蜂王,蜂群衰败。经过人为干预处理后再合并混合养殖,消除了职蜂和蜂王的打架行为,蜂群旺盛。②职蜂数量少,合并混合养殖容易成功,职蜂数量在50个以上的蜂群,即使经过人为干预处理,也不能消除蜂王和职蜂相互攻击的信息。合并混合养殖后,因蜂王、职蜂相互打架导致职蜂死亡多,蜂王受伤,蜂群衰败。③合并混合养殖初期,1个蜂王至少拥有1个蜂巢容易成功。2个或者2个以上蜂王共用1个蜂巢,需要用摇动蜂笼、烟熏等人为干预的手段,转移和分散处于相互攻击状况的蜂王及职蜂的注意力,有效减少和消除职蜂打架的行为,消除蜂王争夺蜂巢的打架行为。④合并混合养殖前,要将不同地方接来的几窝金黄虎头蜂的蜂王和所有职蜂,关在同一个蜂笼中人工混合喂养一段时间,发现有相互撕咬打架的行为时,就及时摇动蜂笼并烟熏蜂群,转移蜂王、职蜂的注意力,蜂王及职蜂因受人为干预和惊吓而将注意力转移到人为刺激方向上。外界危险信息的刺激和惊吓,干扰和扰乱了不同蜂群最初的敌对识别本能,对危险刺激信息产生共同的防御本能。多次人为刺激后,混合在一个蜂笼中喂养的不同金黄虎头蜂蜂群的个体之间会用头部的触须和口器相互触摸,交流信息,不再打架。

2.1.2几个蜂王及其职蜂可以混合养殖的生物学原理分析。①金黄虎头蜂蜂王的发育过程决定了几个蜂王可以在一个土洞的蜂巢中产卵:金黄虎头蜂的职蜂于每年的10月底筑王饼蜂巢,老蜂王产在王饼中六角型小蜂巢中的大量受精卵孵化出的幼虫基本上同时化蛹,同时羽化为大量雌蜂,这些雌蜂在同一个土洞内的蜂巢中过群体生活,相互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没有打架的行为。10 d左右这些雌蜂飞到野外与雄蜂,后选择适合的环境越冬,越冬成功的雌蜂成为下一年的蜂王。金黄虎头蜂蜂王的发育过程是群体行为,可以共同生存在一个土洞的蜂巢中。②蜜蜂蜂王的发育过程中没有群体行为,不能混合养殖。蜜蜂的蜂王不是同时在蜂巢中羽化出来,蜂王在蜂巢中彼此不见面,蜂王之间没有进行过信息交流,如果同时羽化出来就会在蜂巢中打架至死,因而不能生存在一个蜂巢中。

2.2将在泥土中筑巢的金黄虎头蜂移到树筒中养殖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将在地面下泥土中挖土洞筑巢的金黄虎头蜂移到地面上的枯树筒中养殖,因职蜂不需要抬土,所有职蜂都外出捕食,蜂群发展快而旺盛、蜂蛹产量高,取蜂蛹极为方便,人为干预的主要技术是对大树筒的改造。主要方法如下:①在大树筒上部盖帽,防止雨水浸入枯树筒内的蜂饼,避免蜂饼生霉。②用遮荫网给大树筒遮荫,在大树筒基部采用放通气孔等手段,保持树筒内26 ℃左右的温度。③在蜂群进出口前面放人工喂食的平台,用于在连续阴雨天职蜂不能外出捕食时,人工给蜂群喂食。④大树筒上端用圆木板封盖,将野外接来的蜂饼上部与圆木板结合,蜂饼下部用2根竹签抬住,以下每隔10 cm在树筒内部放2根与蜂饼平行的竹签,主要是防止出现落饼现象(野生的金黄虎头蜂将蜂巢筑在土洞中,随着蜂群数量增大,粘接在土洞内树根上的蜂巢越来越大,重量越来越大,但重量超过与树根的连接力时,整个蜂饼就会掉落在下来,压在土洞的下部,造成蜂幼虫、蜂蛹和蜂王死亡的现象)。⑤在大树筒的侧边,放1块透明塑料玻璃,用于观察蜂王产卵、幼虫发育、幼虫化蛹、蛹羽化等情况,准确确定取蜂蛹最佳时机,平时用黑布遮盖。

2.3解决金黄虎头蜂捕食蜜蜂、葫芦蜂矛盾的试验

2.3.1解决金黄虎头蜂捕食蜜蜂的试验。结果表明:①养殖金黄虎头蜂和蜜蜂的矛盾主要是成群的金黄虎头蜂钻进蜜蜂的蜂桶、蜂箱中咬死蜜蜂,捕食蜜蜂的幼虫。利用金黄虎头蜂个体比蜜蜂大若干倍的差异特点,笔者动员群众将蜜蜂进出蜂桶、蜂箱的开口设成只可以让蜜蜂进出的大小,金黄虎头蜂不能进入蜂箱中捕食蜜蜂,取得良好的效果。②利用昆虫找到食物源后会发出某地有食物的信息和昆虫受到有害攻击后会发出某地有危险的信息的特性,将活金黄虎头蜂4个1组关在特制的小蜂笼中,挂在群众养蜜蜂的蜂桶和蜂箱附近,人为定期刺激小蜂笼中的4只土蜂,同时人工捕杀来攻击蜜蜂的金黄虎头蜂,第1、2批金黄虎头蜂受到捕杀后,没有第3批金黄虎头蜂来攻击蜜蜂,以后就没有再出现金黄虎头蜂来捕食蜜蜂的现象。

2.3.2解决金黄虎头蜂捕食葫芦蜂的试验。养殖金黄虎头蜂和养殖葫芦蜂的矛盾主要是成群的金黄虎头蜂咬开葫芦蜂蜂巢的外包层,钻进蜂巢中咬死葫芦蜂职蜂,捕食其幼虫。利用昆虫找到食物源后会发出某地有食物的信息和昆虫受到有害攻击后会发出某地有危险的信息的特性,将活金黄虎头蜂4个1组关在特制的小蜂笼中,挂在群众养的葫芦蜂蜂包的边,人为定期刺激小蜂笼中的4只金黄虎头蜂,同时人工捕杀来攻击的金黄虎头蜂,第1、2批金黄虎头蜂受到捕杀后,金黄虎头蜂不会再来捕食葫芦蜂。

2.4防金黄虎头蜂防蜂服的制作与应用试验

2.4.1透气性防金黄虎头蜂防蜂服的组成结构。A部分是保护头颈部的防蜂帽,主要由细铁沙网圆筒、竹编安全帽、带若干小孔的透明塑料面罩、连接B部分的粗纺布及拉链组成。B部分是保护上身的防蜂衣,用胶质粗纺布做拉链夹克式上衣,衣底和袖口用弹性好的橡皮收。背部长40 cm、宽20 cm,加1块3 cm厚挤压时不易变型的包装用胶质海绵,钻4排(每排10个,共40个)直径2 cm的通气孔,胶质海绵块的透气孔与胶质粗纺布相应位置的通气孔固定连在一起,保证上身透气良好。胶质海绵块的外表用细软沙网覆盖,细沙网周边与粗纺布紧密连接,白天取蜂幼虫(蛹)时,身体的热气通过通气孔和细铁沙网散发到周围,因为细铁沙网的隔离,金黄虎头蜂不能从通气孔螫伤取蜂蛹的人。C部分是保护下身的防蜂裤:直接用捕鱼用的下水裤做防蜂裤。D部分是保护手的手套:直接用市场上出售的水泥工用长手套做防蜂手套。

2.4.2透气性防金黄虎头蜂防蜂服的使用方法。取土蜂幼虫和蜂蛹时带上防蜂帽、穿上防蜂衣,用拉链连接密封衣、帽两部分,穿上防蜂裤,用橡皮密封衣、裤两部分,戴上防蜂手套,用防蜂袖套密封袖口和防蜂手套口接口处。

3结论与讨论

通过2010、2011年的试验,笔者认为,人工科学助养金黄虎头蜂等胡蜂科大型蜂类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好,是云南省山区群众增收的一个新途径。用在蜂笼中混合喂养不同蜂群的职蜂和蜂王、同时加于人为干预刺激等手段和技术,可以将几个蜂王及其职蜂放在一个土洞中混合养殖,解决分窝养殖时几窝金黄虎头蜂的职蜂在浆塘和捕食区域相互撕咬打架、蜂蛹和幼虫产量低的问题。根据金黄虎头蜂地下蜂巢内温度的情况,将从野外土洞中接来的金黄虎头蜂养殖在温度26 ℃左右的大树筒环境中,因不需抬土,所有的职蜂都去捕食来喂养幼虫,蜂幼虫(蛹)产量高,蜂群繁衍快而旺盛,是商品化批量养殖金黄虎头蜂的主要手段。将关在小蜂笼中的活金黄虎头蜂放在蜜蜂、葫芦蜂的蜂巢附近,定时实施人为刺激,让被关的金黄虎头蜂发出此处有危险的信息,配合人工捕杀前来攻击的第1、2批金黄虎头蜂,可以有效解决人工养殖的金黄虎头蜂捕食蜜蜂、葫芦蜂的难题。防金黄虎头蜂的防蜂服使养殖人员可以直接观察蜂幼虫发育情况,可在白天取蜂蛹和幼虫,不需在夜间用火烧的方法烧死职蜂后再取蜂蛹和幼虫。金黄虎头蜂捕食能力强,批量养殖的金黄虎头蜂对农林害虫的幼虫、成虫都有捕食效果,起到强有力的生物防治的作用。山区群众批量科学养殖金黄虎头蜂,可以出售蜂幼虫、蜂蛹、职蜂,提取大量蜂毒,增收效果明显[4]。科技部门应该积极立项支持胡蜂科大型蜂类全人工养殖的研究试验,即立项支持解决金黄虎头蜂蜂王人工条件下、越冬、筑巢等技术难题[5-6]。

4致谢

龙陵县河头村的黄国中、芒市江东乡的段茂团等及参与该试验的“玩蜂子”经验丰富的所有群众在该试验研究中提供了大量帮助,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5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农业昆虫[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2] 陈晓鸣,冯颢.中国食用昆虫[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林峻贤,杜武俊.虎头蜂蜂毒胜肽Mastoparan之生物活性[J].蜜蜂杂志,2010(10):6-9.

[4] 王鑫.蜜蜂的人工养殖及蜂产品的开发利用[J].生物与特产,1990(1):23-28.

[5] 祁文忠,师鹏珍,缪正瀛,等.对甘肃中蜂规模化养殖瓶颈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蜂业,2011(4):24-25.

[6] 高贵涛.抱犊崮山区蜜蜂高效养殖技术[J].中国蜂业,2010(11):26-27.

上一篇:河湾流水网箱高密度养殖草鱼疾病防控技术 下一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潜在危害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