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成效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19 01:40:05

广西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成效分析及对策研究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近些年国际上使用较为普遍的环境管理措施,其通过限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改善流域和区域环境质量的目的[1]。20世纪60年代末,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由日本首先提出[2-4],随后在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研究和管理,已使其国家或局部地区的环境状况大为改观[5]。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省市开始开展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试点工作,“九五”期间,开始在全国范围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6-8]。“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纳入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到201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均比2005年削减10%。

“十一五”期间,广西开展关于污染物减排的各项工作,将总量控制目标分配到各市县,并取得一定进展。经核定,2010年,广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93.69万t,二氧化硫排放量90.38万t,分别比2005年下降12.43%和11.66%。

1广西区情特点

1.1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的阶段

广西属于中西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工业化正由初期向中期转变,经济增长仍处于外延和粗放阶段,工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普遍较低,单位产出的污染强度较大。同时,由于经济实力不强,财力不足,区内大型企业较少,企业普遍盈利水平不高,影响一些企业对减排资金的投入。

1.2结构性污染突出

2010年,冶金、电力、石化、有色金属、建材、制糖、纺织、造纸8个资源型产业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33%[9]。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较快。制糖、造纸、淀粉、酒精、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传统产业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集中度较低,工艺、技术落后,产业产品链条短,结构性污染突出[10]。

1.3能源结构不合理,以煤炭为主

近10年来,能源总消费量中煤炭的比重占47%以上[9],因而,空气污染表现为以二氧化硫和烟尘所引起的煤烟型污染。

1.4东部地区产业西移出现污染转嫁

广西作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随着泛珠三角、东盟经济圈经济合作的纵深发展,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西移的步伐明显加快,面对一些污染大、能耗高、发达地区早已淘汰的工程项目,广西的环境保护将面临严峻考验。

1.5人口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加速

2005—2010年,广西人口自然增长率在0.7%以上,2010 年末广西人口已达到5 159万人,比2005年增加234万人。总人口持续增加的同时,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也随之加快,广西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33.6%提高到2010年的40.6%,未来也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9]。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无疑给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显著的压力,特别是一些不规范的乡镇企业,技术含量低、管理制度不健全,高能耗、高排放问题突出。

2“十一五”广西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

国家下达广西“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到2010年,全区化学需氧量由2005年的106.98万t减少到94.00万t,削减12.1%;全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102.3万t减少到92.2万t,削减9.9%。“十一五”期间,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严峻的减排形势,广西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坚持“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劣汰”的总量控制原则,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管理措施,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整治。经核定,2010年,广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93.69万t,比2005年下降12.42%;全区二氧化硫排放量90.38万t,比2005年下降11.65%。国家下达的2项约束性减排指标任务已经全面完成。

3“十一五”广西污染物减排采取的主要措施

3.1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行业和重点企业减排工程建设

“十一五”期间,广西根据产业结构和污染物排放特点,将火电、制糖、造纸、酒精、淀粉、钢铁、有色冶炼等行业作为工作重点,采取技术改造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提升企业的治污能力。

5年间,全区共实施化学需氧量工程减排项目396项。其中,100余家制糖企业全部建成末端废水生化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能力达100万t/a。97家淀粉企业建成厌氧—好氧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能力达6.4万t/a。全区实施二氧化硫减排工程项目133项。全面推进火电企业烟气脱硫设施建设,12家火电企业共27个机组全部配备脱硫设施。此外,通过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业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陶瓷企业煤改电(气)等工程措施,实现二氧化硫减排。

3.2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广西共淘汰落后电力126.6万kW、炼铁241.1万t、味精2万t、柠檬酸1万t、炼钢504.9万t、电石4.7万t、水泥892.8万t、铁合金31.6万t、造纸70.5万t、酒精5.7万t、皮革13万标张。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了产业结构。

3.3强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扎实推进全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运营管理,完善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收水率,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加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跨越式的发展,实现生活源减排。“十一五” 期间,广西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04项,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2 286.4 km,全区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累计371.55万t/a,比2005年新增313.7万t/a。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60%,成为全国第9个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省区和西部第2个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省区。

3.4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制定出台《坚决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广西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行政过错责任人问责办法》等10多个污染减排政策文件,对各市(县)和企业的减排工作进行指导。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污染减排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明确责任,将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内容。对节能减排进度滞后的地级市实行固定投资项目“区域限批”,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缓慢的市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3.5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污染减排经济政策

“十一五”期间,广西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共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0.53亿元,地级市安排14.12亿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县(市)安排8.19亿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应用经济调控手段推进污染减排。全面开征城镇污水处理费,提高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落实国家脱硫电价政策,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惩罚性电价政策,对环境违法企业实行信贷限制,并取消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及其他扶持政策。

4“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

4.1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数不准

制订总量控制计划首先要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数,在核算中发现,少数企业排放基数明显少于实际排放量,造成企业减排工程所形成的实际减排量得不到有效认定。另外,部分城市排放基数明显虚高,导致实际减排量不能满足减排任务的要求。实际排污统计数据不全面,总量基数不准确,为后续总量控制规划的制订造成一定困难。

4.2减排技术支撑不足

缺乏主要污染物减排技术导向,淀粉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和有色冶炼行业烟气低浓度二氧化硫治理缺乏成熟技术,部分工业污染减排项目建设质量较差,运行不够稳定,达不到减排核算的要求。

4.3减排监管能力建设不足

环保监察、监测、统计人员数量及素质、监管监测手段等还达不到当前减排工作的要求,直接影响了监管减排、监察系数和监测频次,环境监管压力明显。企业环保技术人员缺乏,县级污水处理厂、小造纸企业、淀粉企业尤为突出。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尚未实现第三方运营管理,存在运行不正常现象。这些情况都与当前繁重的减排任务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减排工作的开展。

5对策

“十二五”时期,广西将进入跨越发展新阶段,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工业化步入中期阶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必然带来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国家“十二五”减排约束性指标又增加氨氮和氮氧化物2项控制因子,增加了减排压力。因此,广西应按照“减存量、控增量、挖潜力”的工作思路,拓展农业和交通领域的减排潜力,全面推进减排工作。

5.1突出结构减排

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淘汰造纸、酒精、淀粉、制革、铁合金、有色冶炼、建材等落后产能,促进增长方式的改变。同时,大力发展能耗低、排污少、附加值高的新型清洁产业,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推进节能减排。

5.2强化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工程减排

深入开展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到2015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推进再生水回用,实施节水工程,到2015年再生水回用率达到5 %;重视污泥安全处理处置,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50%;强化垃圾渗滤液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加大重点行业水污染治理力度,推进氮肥、化工、有色、造纸等重点行业氨氮污染物治理,深化制糖、淀粉、酒精等行业水污染治理力度,降低单位产品排放强度,从根本上促进工业企业全面、稳定达标排放。

5.3推进重点领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工程减排

现役燃煤机组脱硫设施稳定达标排放,取消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烟气旁路,综合脱硫效率提高到90%以上(干法半干法为80%),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综合脱硫效率提高到85%。单机容量30万kW及以上的燃煤机组实施脱硝,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0%以上。全面推进现役烧结机脱硫工程,到2015年末,所有烧结机实施脱硫,脱硫效率达到80%以上。燃煤锅炉等重点污染源必须安装烟气脱硫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进行脱硫设施改造。

5.4推进畜禽清洁养殖工程

以资源化、减量化、廉价化为原则,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全面推进畜禽清洁养殖工程。到2015年,全区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规范的固体废物贮运设施和废水处理设施,实施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

5.5加强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从源头上加强新车环保准入把关,全面推进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控制高排放车辆行驶,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的营运黄标车,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

5.6加强督办,强化监管

各级政府组织污染减排专项督查,各有关部门定期对年度污染减排计划项目落实情况、城镇污水设施建设情况、淘汰落后产能等情况进行督查,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督办及预警。通过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强环境监察和监督性监测,实行自动在线监控设施第三方运行,强化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对偷排、超标超总量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确保设施连续稳定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6结语

总量控制、节能减排是一项硬任务,即使面临很多压力也要积极应对。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部门联动机制,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运用成熟技术,扭转当前污染减排的严峻形势,共同推进广西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使广西“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7参考文献

[1] 赵宪伟.省域COD排放总量预测及减排潜力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4-5.

[2] 叶旭.温瑞塘河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

[3] 李家科.斯腾湖水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4.

[4] 沈淞涛.昌河流域绵阳市涪城区段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5.

[5] 刘洁,冯银厂,朱坦.总量控制在环境管理中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59-60.

[6] 曲化,张世泉,吕家欣.论我国现阶段实施总量控制的功能和运行机制[J].中国环境管理,1997(3):41-43.

[7] 杨文龙,丁宏伟.滇池水污染总量控制中污染源系统特征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1,20(2):40-42.

[8] 李时蓓,朱琦,张震宇,等.重点环保城市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值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13(2):36-39.

[9]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05-2010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0] 曾广庆,钟善锦.广西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3):23-24.

上一篇:生物除臭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下一篇:设施种植业土壤退化的表现及改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