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25例外伤院前急救分析

时间:2022-10-25 03:32:23

【摘要】1.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Panzhihua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nzhihua 617005, China; 2.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Panzhihua City,...

2 125例外伤院前急救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外伤急救特点,为加强外伤预防和急救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院前急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攀枝花市院前急救外伤病例高,占全部病例的59.44%。致伤因素排名前三位依次为交通伤、跌倒伤、斗殴伤。结论:攀枝花市院前急救外伤病例多,以交通伤为主,因此加强交通秩序整顿、培训人民群众急救知识是减少外伤病例、提高外伤急救能力、减少致残率、致死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外伤;院前急救;分析;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a)-160-02

Analysis on 2 125 cases of trauma pre-hospital care

LI Shengping1, FU Xiaohui2

1.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Panzhihua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nzhihua 617005, China; 2.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Panzhihua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nzhihua 6170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s of trauma first aid in Panzhihua city,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proofs for strengthening trauma prevention and first aid measures. Methods: Pre-hospital first-aid c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 2008 to Dec. 2010 were statisticaly analyzed. Results: Abundant pre-hospital trauma first aid cases in Panzhihua city accounted for 59.44% of all cases. Wounding factors ranked top 3 were traffic injuries, traumatic injuries and fights injury in order. Conclusion: Abundant pre-hospital trauma first aid cases in Panzhihua city give priority to traffic injury.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regulation of traffic order and training people of first-aid knowledge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hance trauma first aid capacity, and to reduce trauma cases, disability rate and death rate.

[Key words] Trauma; Pre-hospital first aid; Analysis; Emergency measures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经济活动增加,各种外伤病例日益增多,对外伤的院前急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掌握攀枝花市外伤急救规律,提高攀枝花市外伤院前急救水平,特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院前急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3年全部有效院前急救病例。

1.2 方法

对院前急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分析外伤病例,按致伤因素、致伤时间、男女性别、死亡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得出结果。

2 结果

2.1 外伤分布概况

本资料共统计到有效院前急救病例3 575例,外伤2 125例,占全部病例的59.44%;其中,男1 506例,女619例,男女比例为2.43∶1。按致伤因素在全部外伤病例中的比例排位依次为交通伤占69.08%,跌倒伤占9.74%,斗殴伤占7.76%,其他伤占7.62%,高处坠落伤占4.28%,机械伤占1.51%。外伤死亡率为3.48%。

2.2 外伤院前急救病例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

具体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攀枝花市外伤以男性病例为主,各年龄组男性均多于女性,外伤数以18~60岁青壮年最多,死亡数也以18~60岁青壮年最多。按男女分组分析,危重病例男性比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以年龄不详组最高,女性以61岁以上组最高;死亡率除18岁以下外男性均高于女性,男女组均以年龄不详组最高。

2.3 外伤院前急救病例致伤因素和性别分布情况

具体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攀枝花市院前急救外伤以交通伤为主,总危重病例比率达10.54%,危重病例比率以高处坠落伤最高,其次为机械伤,女性危重病例较少只占危重病例的19.64%,在危重病例中女性以跌倒伤最高,其次为交通伤;总死亡率为3.48%,按男女分组分析,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以其他伤最高、其次为高处坠落伤,女性以高处坠落伤最高、其次为其他伤。

2.4 外伤院前急救病例月份和致伤因素分布情况

具体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攀枝花市院前急救外伤发病数以1月最高,12月次之,4月发病数最低,3月第二低;交通伤12月最高,3月最低;跌倒伤1月最高,4月最低;斗殴伤1月最高,11月最低;其他伤6月最高,3月最低;高处坠落伤11月最高,4、9月较低;机械伤8、10月较高,1、2、4、6月较低。

3 讨论

攀枝花外伤院前急救病例占同期病例数的59.44%,大大超过国内其他城市报道的数倍[1-2];显示出本市的独有特点,本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建立起来的以冶金、建材、能源为支柱产业的新兴重工业移民城市,位于攀西大裂谷的群山中,城市布局以小聚居、大分散、沿江分布、城乡结合为特点;工矿企业众多,道路狭窄、弯多坡急,交通运输主要以公路为主,因此工矿事故、道路安全事故多;城市分散,人口聚居程度较低,因而非外伤性疾病相对少。

攀枝花市院前急救外伤病例以18~60岁的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排名前三位的为交通伤、跌倒伤、斗殴伤,其与国内其他报道基本相符[1,3],显示本市外伤从年龄、性别、致伤因素分析与国内其他地区没有实质性区别。交通伤居首位,死亡数最多,危重者最多,与国内报道一致[4],再次佐证交通伤乃是名符其实的人类非正常死亡“第一杀手”[5]。而高处坠落伤死亡率、重伤率均较高,显示本市工矿事故仍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致伤因素。61岁以上老年病例不多,但危重和死亡病例比率高,与老年人行动迟缓、身体功能减退,在各种创伤更容易受到严重打击密切相关。

攀枝花市院前急救外伤病例数、危重病例、死亡病例、各年龄组别、各致伤因素等分析男性均高于女性,与国内其他报道相似[1,6],男性作为各种生产活动主力,比女性更易受到各种伤害;尤其在本市特殊产业背景下,男性是矿山开掘、企业、建筑建材、交通运输活动中的主力,受到的伤害更多。

攀枝花市外伤院前急救病例以1、12月为高峰,3、4月为低谷;与元旦、春节前能源需求大,道路货运、客运量激增,交通安全事故多,而春节后工厂、矿山开工不足,为生产淡季,安全事故减少等因素相关。

现代社会,随着工农业快速发展,外伤“死亡顺位”已快速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7],特别是以交通伤为代表的外伤对人民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强化交通伤预防措施[8]建设,同时加强外伤救治能力建设,对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有着重要意义。在攀枝花市院前急救医师配备和技术建设上,既要培养全科医师;又要考虑本市外伤病例众多、城乡结合等特点,重点培训外伤急救技能;同时应加强乡镇卫生院院前急救能力建设,为城市大医院抢救赢得时间,以适应社会对院前急救提出的更高要求[9]。作为社会管理者,应加强全社会安全意识教育,建全法律、法规,完善各种工作流程,从而减少直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医务工作者应主动下社区,向人民群众传授各种急救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从而提高社会整体应急能力。

总之,我们应主动适应现代创伤急救发展方向,建立起全民化、网络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个体化[10]的创伤急救体系。

[参考文献]

[1] 胡文贤,徐相瑞,王志国.急性创伤的分类与院前急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4):284-285.

[2] 赵毅,裴雅春.院前急救病谱规律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9):675-676.

[3] 赵晖,俞士梅,朱文琴.绍兴城市创伤急诊调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1):737-738.

[4] 杨功焕,周脉耕,黄正京,等.中国人群1991-2000年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193-198.

[5] 王正国.我国道路交通伤的现状[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4):200-201.

[6] 寇清,何卫平,杨径,等.深圳市急诊伤害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5):354-356.

[7] 王一镗.面向未来 迎接挑战 促进我国急诊医学全面发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11):629-670.

[8] 王正国.交通伤及其预防对策[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3):129-131.

[9] 陈志,杨萍芬,蒋小燕.城市院前急救网络中社区的作用与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6):428-429.

[10] 张英泽.创伤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创伤杂志,2004, 20(12):705-706.

(收稿日期:2011-10-09)

上一篇:郑煤集团职工体检空腹血糖受损情况分析 下一篇:我院352例门诊药物咨询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