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25例分析

时间:2022-10-12 12:17:13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25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6-0040-01

【摘要】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lug mesh hernia repair)在基层医院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9年9月我科收治的125例腹股沟疝患者应用疝环充填物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感染,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4~9天出院,随访1~4年,无一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符合腹股沟解剖生理,无缝线张力、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不限制体力活动、并发症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疝修补方法,手术条件限制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

成人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约占腹外疝总数的90%,或占腹股沟疝的95%[1]。1989年Lichtenstein等首先在美国外科杂志上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概念,即the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他认为:“由于现代合成补片的使用,当前对所有疝的修补有可能使正常的解剖层对合和没有缝合线张力。这种技术是简单的、快速的、几乎不痛和有效的,可以不必限制体力活动而得到恢复”[2,3]。本院6年共实施了125例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并进行了1~4年的随访,失访12例,失访率9.6%。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5例中均为男性,年龄26~88 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腹股沟斜疝113例,直疝12,单侧109例,双侧16例。其中11例斜疝患者中为传统疝修补术后复发疝。

1.2 手术方法: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材料采用巴德公司产品,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取常规腹股沟疝切口,解剖腹股沟管,游离起精索,找到疝囊。斜疝患者如疝囊较小则不打开疝囊,提起疝囊底直接游离疝囊到其颈部,将网塞顶着疝囊由内环送入腹腔,将网塞花瓣与疝口周围的腹横筋膜间断缝合6~8针。如疝囊较大,则横断疝囊,将近端疝囊游离至疝颈,缝合疝囊后再如上法放网塞。直疝患者则将直疝囊游离,将网塞塞入直疝三角,将网塞花瓣与周围的腹横筋膜间断缝合6~8针。最后,将附带的一个平片平铺放置在精索的后方,缝合固定于腹股沟韧带和联合肌腱上。然后在精索前方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皮肤。

1.3 手术注意事项:(1)术中要注意保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和精索血管,以免术后腹股沟区的麻木、疼痛和缺血性炎及萎缩;(2)分离疝囊时,小疝囊尽可能不分破,也不结扎,以减少手术后因微小腹膜炎引起的手术区疼痛;大疝囊横断,近端连续缝合关闭,分离至颈部内推入腹腔,远端经无血管区开放到疝囊底,不做广泛分离,以避免手术后的鞘膜积液及减少手术后阴囊出血和浆液肿的发生;(3)精索游离4~6cm已足够,不宜过长、太净,避免精索血管损伤;(4)平片的精索开口对精索不能卡得过紧,避免引起精索和的血运障碍;(5)固定补片选择不可吸收的合成线,平片的下缘放至耻骨结节前下超过耻骨结节2cm,固定在髂耻束上,避免缝在骨膜上可能会引起术后牵涉痛;(6)因有内植入物,乡镇医院大多没有层流手术室,建议术中和术后连续使用3天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2 结果

手术时间40~70 分钟,平均50分钟,术后切口疼痛较传统修补术者明显减轻,无须镇痛治疗,术后最高体温38.3℃,2天后恢复正常,术后12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最短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伤口红肿4例,腹股沟区异物感3例,2周后消失。无伤口化脓感染、裂开及阴囊积液 。术后4~9天出院,随访1~4年,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3.1 腹外疝是普外科常见多发病,其中绝大多数为腹股沟疝。农村人口基数大且患者大多数为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农民,所以需行腹外疝修补术的患者主要集中在广大基层医院,其中乡镇一级医院占相当比例,传统疝手术的致命缺陷是非生理性解剖性的高张力缝合,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手术比较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不干扰腹股沟区的正常解剖结构及无张力修补。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符合腹股沟解剖生理,无缝线张力、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不限制体力活动、并发症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疝修补方法。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提出20多年来现已被绝大部分普外医师接受,通过到适当培训,现掌握无张力疝修补技术的医师已发展到乡镇一级基层医院,手术难度不大,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3.2 20年来,农村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而修补材料由原来的数千元降至现在的一千多,再加上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患者住院平均费用为2000多元,沿海地区患者完全能接受,推广该项技术是完全可行的。在基层医院开展此手术,减少了患者住大医院带来的各项费用支出,并未增加乡镇医院医生的手术难度,将会有更多的患者受益。

总之,无张力疝修补术,从技术到材料已十分成熟,方兴未艾。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06-923

[2] 马颂章. 疝和腹壁外科的进展.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9):560-561

[3] Lichtenstein IL, Shulman AG, Amid PK, et al. The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Am J Surg, 1989,157:188-190

作者单位:226621 江苏省海安县西场中心卫生院

上一篇:手术治疗原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19例 下一篇: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用于咬合重建修复临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