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说读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10-25 03:21:45

记叙文“说读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记叙文“说读式阅读”教学模式是阅读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够通过对形象的不同步骤的分析而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很好地对人物形象做出准确的评价,从而获得阅读,提高教学成绩。

关键词:记叙文 说读式阅读 四步 兴趣

现代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花时最多、力量最大、地位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从中考试卷来看,现代文三大文体阅读占45分,而分值最高、学生失分最多的就是记叙文阅读。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就记叙文本身而言,有些文章的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文化底蕴浓厚,阅读面窄的学生很难读懂,很难从文中捕捉信息,做起题来无从下手。二是记叙文这一文体知识要点繁多。三是试卷上的文章学生从未接触过。

如何帮助学生寻找一条记叙文阅读的路径,培养和提高记叙文阅读的能力,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反复试验,逐步摸索出分层――概述――赏析――发散四步“说读式阅读”教学模式。下面仅就记叙文中对形象的分析这一知识要点谈谈我的体会。

分层

在记叙文教学中,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可首先采用分层式说读。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文,作者有层次地展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孔乙己从出现到消失的历程,可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层次上去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一是从身份、外貌上对孔乙己的直接认识。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第四段,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了描写,然后在课文中圈点表现这些方面的词语,接着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根据同学们讨论的内容统一认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是一个身材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加些伤痕、有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的人;是一个有着瞪大眼睛的样子、不屑置辩的神气、颓唐不安的模样的人。二是从习惯、性格上对孔乙己的进一步认识,跳读课文,画下哪些语句是写孔乙己的习惯和性格的。而后研读这些语句,分小组讨论,待同学们充分理解这些内容后,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同学们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总结出孔乙己是一个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他是一个酒客,好喝懒做、偷偷摸摸,经常挨打的人;是一个生活在极其冷漠的环境之中,又迂腐、又自命清高,受到无情嘲弄、地位低下都不如当时的一个“短衣帮”的人;是一个精神和肉体受到巨大摧残、又不时有善良天性流露的人。三是从人物命运、人物塑造,从小说人物的典型性上对孔乙己深入认识。这一层次要结合小说的背景资料、课文分析资料等,可使同学们认识到他是一个没有爬上去的读书人,是一个人生的价值连十九个钱都不如的人,是一个在笑声中凄然消逝、可笑的多余人,是一个“是这样的使人快乐,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过”的人。以上三个层次,是同学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怎样从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及背景资料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关键语句给人物定位。

概述

同学们在以上对人物形象分析认识的基础上,再采用概括式说读,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孔乙己是一个清朝末年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赏析

这一环节采用讨论法。先让学生去读,然后勾画出精彩语句或片段,接着展开讨论。学生能理解的,就让他们自己去赏析评价;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就给以引导点拨;学生不理解的,才由教师讲授。

《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其中“脸”就是人物描写中的一个方面。让学生说读有关语段,欣赏精彩语句,把有关内容连成线,至此同学们清晰地认识到:课文中用“青白”、“红”、“灰”、“黑”等寥寥数字,对孔乙己的脸色变化进行了五次描写。这些极为简省的笔墨,也是表现人物性格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涨红”显示他不敢正视现实,害怕别人揭短的心理。“灰色”则表现了内心的遗憾被人深深击中之后的痛苦。又如孔乙己出场是“青白”脸色,而最后一次出现时,已是拖着断腿、面目全非。“青白”表现了他在半饥半饱中延续生命,“黑”则表现了他已受到巨大的摧残,完全没有了活力。从“青白”到“黑”的变化。饱含着在冷漠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的许多悲哀。

发散

当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搜集与作者、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参读课文鉴赏的有关文章,联读或比读与课文有某种联系的课外名著佳作。这样,既有助于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又扩大阅读量,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分读式说读,讲求一个“厚”字;概括式说读,讲求一个“精”字;赏析式说读,讲求一个“美”字;发散式说读,讲求一个“广”字。可见“说读式阅读”模式在记叙文教学中更具体、操作性更强,同时也体现着学生对文本各个层面知识的获取。按照这个教学模式学生在说说读读中读懂了文章,学会了在文本中捕捉针对性较强的信息,在说说读读中,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读书,悟到了妙处,久而久之,经过反复的训练,就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而改变试卷中记叙文阅读失分多的现象。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初探 下一篇: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重视的几种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