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时间:2022-10-25 01:26:03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感体验;教材;想象;

角色体验;教学结构;互动;多元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0—003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思想性、情感性,二者是统一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情感交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语文教学自始至终是人与人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所以有人说,教师自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教师的学识与人格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而且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真诚地热爱、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充满信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肯定和赞扬学生的闪光点,要心平气和、循循善诱、和风细雨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建立一种充满人文思想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细腻、微妙、复杂的情感领域里与学生心灵相通,情感交融。

二、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握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注重体现时代精神、思想品德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文本的情感点化出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与学生一起感受蕴含在课文中的感情。如教学《望天门山》的前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时,笔者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天门山、楚江的形态,再让学生想象奔腾江水冲开天门山的恢宏景象,最后让学生感受碧绿的长江水浩浩荡荡的气势。通过想象引导学生进入亲身感受的情境之中,使其情为之所动,意为之所向,学生的角色体验显得真切而饱满。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感受多向的情感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一节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绝不是纯粹的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被动关系,而是多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交流。为了建立多向的情感交流,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与个别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巧组织、重基础、抓关键和善调控。在教学《翠鸟》第二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采访的教学环节,让一名学生扮作环保使者,让其他学生戴上翠鸟的头饰扮做翠鸟接受使者的采访。这种采访环节,能够让学生切身体验到鸟在受到伤害时的悲伤,及对人类内心发出的呼唤。因此,只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四、实施多元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职能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引导和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教育。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能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使其情感和认知得到和谐统一。

实施激励性评价,必须注意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情知结合。在评价内容方面,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评价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习惯。如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自学的习惯,创造性的发挥等。在评价的方式上,既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又要注重学生的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活动,教师要善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育机智, 用真诚诱导每一位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及愉悦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上一篇:小小简笔画发挥大作用 下一篇:阅读教学要把好“四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