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彰显有效

时间:2022-10-25 12:47:11

数学课以往常常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广大师生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兴趣与动力来认真组织、实施。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原有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也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以人为本,有效扎实,注重细节”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能根据教学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变革创新,把数学课上得生趣盎然、精彩纷呈,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以人为本

我在教学《认识分米和毫米》一课中,引导学生测量书本的厚度,得出我们测量不满1厘米的物体时,就要用到新的单位“毫米”,当教学完“毫米”后,准备练习时,突然有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有没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这是我没有设计到的问题,我当时想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但我思考了一会儿,回答:“其实你的愿望科学家叔叔等一些前辈已经帮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就藏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你课外自己去找寻答案,好吗?有兴趣的小朋友也可以去找一找。”学生非常高兴地坐下了。我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呢?课后我想起来觉的自己的教学处理还是比较到位的,学生虽然没有直接得到答案,但他获得了表现的机会,如果我当时就回答了学生的问题,按照该学生的个性他有可能无止境地问下去,这样一来,既影响了教学的进程,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所有的答案引导到课外知识上去,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比毫米还小,甚至更小的长度单位,同时又激发其他有兴趣的学生去寻求答案。

我认为教学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的教学效果充分证明“以人为本”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二、有效扎实

我在设计《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我是这样想的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家里来了位客人,主人用西瓜招待,当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以后(当然是近似的),主人会对客人说类似于这样的话:来一块西瓜解解渴吧。好象没有听谁说过“来西瓜的1/8解解渴”这样的话。我举这样的事例旨在说明:在生活中,即使有分数产生的条件(平均分),人们也不太喜欢或不习惯用分数去交流,这正是小学生感到分数难以理解的重要原因所在。所以本课将“分西瓜”这一常见的生活现象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后每人能得到多大的西瓜呢?”“半个是生活用语,用数学语言怎样来表示半个呢?”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素材,也隐含了数学知识的生长点,不是孤立地看待知识,而是联系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几分之一的丰富表象。在认识1/2后让学生折1/2,再在辨析中自然认识1/3,再动手创作几分之一。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出示一个装有10个金橘的瓶子,问题一:如果你拿一个橘子,告诉老师拿走的橘子是一瓶的几分之一,橘子就属于你?学生操作后,问题二(拓展训练):摸一个太容易了,你能多摸几个来说一说吗?(摸一个少一个,分母不断变化)”。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与课前相比应该是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一些表面、肤浅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种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大检阅,又是新知识生成点,这样的知识才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这些知识也必将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使之焕发光彩。

课后我觉的“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探究”这个开放程度的把握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如果学生在探究的时候有困难,不必要追求“看起来的热闹”,还是要适当的引导和提示,使学生的探究真正体现有效、扎实。如果学生的独立分析、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比较强,那么可以“因人而宜”“顺其自然”,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三、注重细节

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我预设这样几组练习:第一组基本题,巩固新知,直接告诉圆的半径,让学生运用公式直接计算;第二组,抓住关键,重点练习,告诉圆的直径和周长,求圆面积,让学生通过这组练习,明确求圆面积的必要条件是半径;第三组,变式练习。

1、观察下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是否相等?为什么?

2、告诉圆的面积,求圆的半径、直径、周长?

3、在一张纸长18.4分米,宽8分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剪去的面积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几组练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使学生通过现象抓住本质,既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又为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做好铺垫。

我是这样想的要认识事物一般需要实现两次转化,第一次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第二次是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转化。认识的第二次转化往往是通过练习来实现的。练习看起来只是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孰不知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如果我们不注重练习细节的考虑,那么我们所设计的练习就会变的枯燥、乏味,对学生不会起到帮助的作用,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最终会演变成学生不喜欢上练习课,教师不会上练习课的尴尬局面。

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组织教学,而且要用新理念、新思想去服务教学,大胆祛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将“人本、 扎实、精细”作为课堂改革的基石,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优化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同心小学 江苏】

上一篇: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析及护理要点 下一篇:分析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