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小学大课间推进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时间:2022-10-25 12:33:26

如何利用小学大课间推进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体育为手段,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情趣的全面发展[1]。有的是各地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也有各类带有民族风味的游戏,更有现代化的趣味体育运动,这些都不同程度的推进了体育活动在学校中的开展,有利提高了学校、学生、家庭对体育运动的认可度。因此,各地小学开始以此为理论基础,大力推进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也纷纷登上了小学大课间的“舞台”。本文拟通过对小学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分析,探讨其对体育运动有效开展的促进方式,为进一步完善小学大课间活动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提供新的思路。

一、利用小学大课间推进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的主要思路

(一)开展积极的评价策略,引导师生有效参与

促进体育活动最大限度的融入小学大课间之中,使大课间的开展成为体育活动开展的载体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引导,并通过形成相应的制度加以规范。因此,各学校需要出台相应的制度对学生及教师进行约束,并将制度长期化。首先对教师来说,教师能否把科学、健康的体育运动纳入到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去,被纳入体育运动的价值和意义,开展效果如何,有没有对开展后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改进,这些都要纳入到对教师的考核之中;其次,对于学生,能够把教师安排的体育运动在大课间活动中认真的开展,并且经过一段时间开展后能对该项体育运动积极的认可,并提出相应的认识和看法,以辅助教师对体育运动进行调整和优化,这些也要纳入对学生的考核之中。通过建立类似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对在大课间活动中把体育运动融入其中,而且是把有价值、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体育活动纳入到大课间活动中,这是对自己和集体的一种贡献。在这种评价方式的引导下,教师和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自然也就会在大课间活动的推动下更加有效的开展起来。

(二)持续丰富活动的内涵,促进体育运动融入

体育活动的持续开展,不仅需要有制度的约束,还要让学生、教师从心底认可这种体育活动,感觉到这种体育活动的价值,这样他们才会认真的去践行此项体育活动,也才能进一步的形成最有效的活动模式。比如,以前我们把大课间做操、跑步、走队列等作为大课间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学生没有兴趣,另一方面对于体育运动的开展也价值不大。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的探索,把更多有价值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体育运动性质更浓的活动纳入到大课间活动中。比如,充分利用民间游戏开展大课间活动,民间游戏具有浓厚区域文化气息、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简便、不受人数、场地、环境限制的优势,把跳皮筋、丢沙包、集体跳绳、转陀螺、打弹子、跳房子、滚铁环、拍纸片、掼纸炮等活动融入到大课间活动中来[2]。另一方面也非常有效的锻炼了学生身体,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推进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也有积极的意义。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促进体育运动开展

以往我们很多学校,并没有对大课间活动,以及大课间活动中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十分重视。有时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有时为了走走过程。真正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时候,也是班主任自己说了算,甚至就是班长说了算,没有与体育活动真正有机的联系起来。为了有效的推进体育运动在大课间活动中的融入,学校把体育大课间活动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建立系统的领导机制和责任制度。尤其在大课间的活动中要增加体育教师的比例,在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经过体育教师的论证,充分采纳他们的意见[3]。经过体育教师的论证后,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体育教师会把更多积极有益的意见提出来,使大课间活动中的体育运动更加有价值,而且更加能相互促进。

二、结语

利用小学大课间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新时期一项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在小学大课间中融入体育活动,使小学大课间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既丰富了大课间的活动内涵,也为体育运动更好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更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纪开俊.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分析与改进方法[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9(3).

[2] 吴贤龙.大课间引入民间游戏初探[J].体育世界.2011(7).

[3] 袁瑞堂,张华.有效推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1(5).

上一篇:新课程体育践行着“我心飞扬” 下一篇:探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