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时间:2022-10-25 12:29:45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证券市场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非常特别的市场。这种制度安排的特殊证券市场及在此背景下形成的特殊股份公司制度,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分割,为公司治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公司的股权结构,也称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东的构成或公司归哪些人所有。具体指股东的类型、各类股东持股比例以及股权的分布。

公司治理结构是借以处理公司中各种合约,协调和规范公司中各利益主体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实际上围绕的是公司控制权问题,它决定公司由谁控制、为谁服务及最高管理层的人员构成、决策机制等管理问题。这种制度安排的基础是股权结构,不同股权结构与控股权归属下,投资主体对投资对象行为负担的风险和收益是不同的,因此投资主体对投资对象的监控能力和积极性也不同。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密切。若股权过于分散和平均,分散的股东们对企业化经营管理并不十分关心,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而且,为了避免干扰,股东对股权分散的公司的监控力度大为减弱,形成了“弱股东,强管理层”现象。于是,公司运作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或经营者主导。

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原来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形成了国有股、法人股、公众股和外资股等。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转让,并且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这些上市公司的绝大多数目前仍然直接或间接地被政府最终控制着。这种高度集中型股权结构产生了许多弊端:一是不利于中小股东权益的实现;二是不利于形成市场对企业的有效治理;三是难以遏止股权垄断问题,造成大股东绝对操纵董事人选,使董事会有名无实;最后,在资本市场的购并和接管机制上,由于公司拥有一个绝对控股股东,收购者的收购成本很大,并购难以发生。

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股权结构方面的主要问题就是股权分置,这导致了公司治理结构缺失和治理效率的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股东大会难以发挥对董事会的约束作用。公有制占主体是我国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前提,因此在股权方面表现为国有股、法人股持股比例高,按照股份制原理,股权的高度集中有利于所有者控制,从而保证其利益。问题是我国国有股本身存在问题,产权模糊,出资者代表也不明确。股东大会中的控股股东只不过是代表国有股的政府选派的代表,并不是真正的股东,他不会像关心自己的财产那样关心公司。股权集中的结果强化了原有的政企不分,政府由企业外部直接进入企业内部,董事会中70%以上的董事是政府的代表,这使得董事会成为一个凌驾于股东大会之上的权力机构。这样,某些大股东通过技术性操作,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策权及经营权垄断于一身,使董事会和经理人成为他的傀儡,并通过“有限责任”的法律形式谋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现代公司发展的趋势是董事会日益成为公司的权力和决策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治理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董事会是否真正具有独立地位,但“一股独大”的局面使董事会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成为大股东的代言人。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三分之二以上,甚至有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全部由内部董事构成,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上市公司经理班子与董事会高度重合,导致了“内部人控制问题”,造成了董事会不能有效地监督经理人。

(三)监事会未能有效发挥其监督功能。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绝大部分监事来自于公司内部,又是董事长、总经理的下级。监事并不拥有任命董事会成员的权力,其职权仅限于业务的监督权,而又没有提讼等司法救济权的保障,监事会对于董事会和经理层毫无威信。这就使得监事会有名无实,难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四)缺乏职业经理人队伍。我国急需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竞争的职业经理层,这是保证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化和高效化的人才基础。形成高效运作经理层的前提是科学的选聘制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但在我国这些制度和机制残缺不全。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仍然实行任命制,这是一种对企业经理进行行政化管理、政企不分、缺乏公开透明的选拔制度,是企业家队伍形成的重要障碍。同时,企业经营者的管理仍未走上制度化,激励不足和约束不力的问题仍然并存。

(五)公司治理难以摆脱行政干预。国企改制的上市公司虽有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国有大股东可以利用其控股地位向公司委派董事、监事和管理层人员来实现对公司的控制,这些人员大多来自行政管理部门,近乎相同的身份和背景,在观念和行为上极易相互认同。行政化管理方式几乎贯穿于公司治理的每个环节,过多的行政介入伤害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功能,公司的运作方式和治理机制很难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策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已日渐突出,如果不加快治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我国上市公司上述扭曲的股权结构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公司内、外治理机制的相互脱节,要求必须改革股权结构,进而推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1、优化产权结构,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之所以接连不断地出现违法违规问题,就在于公司的治理结构失灵,在于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要改变治理结构,就必须调整、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将一部分国有股公开出售给各类非国有股股东;将另一部分国有股份分散给非竞争性领域的数家国有公司,打破二元制的公司股权模式,让其彻底分散。

2、改革现行公司法,强化董事的责任与义务,充分履行职能。首先,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董事会及董事长的职责,规范董事会的构成与议事程序,增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机制,强化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措施。其次,设立外部董事制度,并明确规定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最低比例。董事会的独立性是保证董事会按股东利益行事的关键。判断董事会独立程度的标准是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我国要营造使独立董事制度能够规范运作的条件和环境,以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同时,也应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赋予监事更大的职权。

3、加快经理人市场的形成和发育。目前,我国要着力改变管理体制和选拔方式,使上市公司经营者的产生制度化、规范化,聘任制无疑是一种取代任命制的有效办法。董事会根据应聘人员的经营能力和经验等标准来挑选和聘任总经理,形成委托-关系。在实行聘任制的企业中,总经理有任期、经营目标、薪酬的明确规定,并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对总经理实行有效监督、考核和奖惩。这就需要有一个竞争性的经理人员市场,为企业提供经理人才和人才能力的信号,使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人才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

4、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就是要使高层经理为公司尽心尽力,发挥最大潜力,以达到和实现所有者的期望。改革收入分配方式是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实现有效激励,必须使上市公司经营者的贡献与报酬对等,使经营者的贡献得到应有的评价和回报。为此,对经营者要采取一种组合的激励方式,将工资、奖金、职务消费、股票和股票期权或年薪等报酬方式有效结合起来,合理拉开经营者与生产者的收入差距。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使我国上市公司高薪高酬与管理绩效达到合理配置。

上一篇:基于行为金融投资策略 下一篇:抓好农副产品经营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