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机整合

时间:2022-10-25 12:02:15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机整合

摘 要: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两者的有机整合,可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对于历史教学的深化改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关键词:普通高中;历史;信息技术;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机整合的意义

传统教学很难适应学生在已有基础、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网络教学可以“适应差异”和“促进发展”,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度和速度,实现了自主性学习。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综合运用的引入改变了历史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充当组织者,发挥主导和引导作用。学生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化、主动探索型的“自主学习”的方式也慢慢的建立起来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更加灵活、更富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变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很难适应学生在已有基础、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网络教学可以“适应差异”和“促进发展”: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度和速度,实现了自主性学习。

(二)信息技术为高中学生创造多维化的历史课堂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历史教学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上有许多专门的历史网站,上面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贵史料,网络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资料,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知识平台。

如在讲述《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时,里面的“昆曲”一目对于现代社会中的高中学生已很难理解这一高雅艺术,单纯依靠老师的语言讲述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播放网络上搜索到的2006年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再配上一些比较生动丰富的语言介绍,让广大的学生身临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那种情境意蕴。既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传授知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又让学生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媒体网络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设置了多维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视、听、说等各种感官,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它们不但提供了大量史料,同时也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多媒体网络还能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也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15]。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环境多维化。

(三)多媒体网络改变了传统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强调占主体部分的教师的“教”;网络教学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学”。师生关系也在逐渐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民主型代替教师为中心的权威型。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多媒体网络改变了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方法,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正在形成,实现了教学相长。一位学生上网学习以后,高兴地说:“在网络上我可以和老师站得一样高!”的确,在网络上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广了,对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网络上可以接受百家之言;学生提问、交流的对象多了,不拘谨于一个教师,不再唯师是从。学生在某些方面比教师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应用中注意的几个原则性问题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引入,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增强了真实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使我们看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方面,我们常常发现一个通病:将多媒体简单、生硬嵌入课堂教学,它的动画效果、声音效果没有目的地随处使用。例如:有一个课件,光是短短的一行课题文字的出现,就在屏幕上持续翻滚跳跃一分钟之久。这些处理方式带给教学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效应,难怪一些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兴趣不大、信心不足。要想真正发挥出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我们在历史课件制作方面就应该重视以下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实用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其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把课堂教学搞好。任何素材的引用,课件的制作都要服从于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个大局,如果违背了这一点,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注意到课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要达到这项要求,教学情景的营造非常关键。现在,我个人觉得总体比较清新可爱一点就好,然后偶尔来点小出彩的片段吸引一下学生的注意力,不然容易走神。操作步骤不要太复杂,课件的使用不需要太多,否则不但对教学无所补益,反而还有不良影响。

例如文化史部分的世界建筑、绘画、音乐这些内容正是多媒体大显身手的地方。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以形式上的花哨或计算机技术的有多么难来评定好坏,不能认为多媒体课件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以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为原则,要尽量以少而精的网络资源,制作出简单而又实用性强的多媒体课件。

(二)主体性问题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存在着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特别历史这种叙述性比较强的学科,问题更加突出[16]。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从教师到学生是单向传递的。而使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知识是双向传递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不断的换幻灯片,学生只管听听,师生之间的沟通效果不好,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被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制作课件时,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在同一目标,同一进度下,好学生觉得内容少不够吃,差学生觉得内容难消化不了,没有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在实践中应注意处理好电教的程序化与学生个性思维的创造性的关系,做到两者之间的合拍与整合。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努力解决。

(三)通用性问题

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只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中使用,而到了其他计算机中去不能使用,这实际上就涉及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通用性问题。一般说来,计算机与软件的通用性是较强的,但也有些制作软件兼容性不够,通用性不强,如用方正奥斯制作的课件往往会出现这一问题。实际上这一问题很容易解决,只要在制作中将所有文件转变为通用(或称为可执行的.exe文件)并制成光盘就可以用了。

参考文献:

[1] 梁建波.学校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J].青年文学家,2010,(10).

[2] 陶莉.浅谈CAI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3] 陈佳军.历史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26).

上一篇:《温州雁荡山》教学设计 下一篇:试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