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研究

时间:2022-10-25 12:00:51

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研究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是对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体验、升华的全部内容的追求,特别是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性更显得尤为突出。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研究的回顾,以此为教学情感目标的达成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教学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达成 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Study of Emotional Goal in Classroom Teaching

XU Hui

(Sichuan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Sichuan 610100)

Abstrac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motion goal is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 sublim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room teaching, especial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our country, the teaching emotional goal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rough the studi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emotional goal in recent years, the review i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achievement of teaching emotional goals.

Key words teaching emotional goals; emotional goal achievement; positive significance

“情感领域”一词最早是1956年布卢姆在 《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一书中提出来的,主要包括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新的课程理念下,情感目标的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强调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学业进步的动力,情感目标的达成对学生全面乃至终身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 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分类及评估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B. S. Bloom)根据情感内化程度的不同,将情感领域的目标由低到高、态度从轻微持有和不稳定到受到高度评价且稳定,依次划分为注意、反应、价值倾向、价值体系化、性格化五级。布卢姆虽然对情感领域目标进行了有效的分类研究,但对于如何针对不同内化水平进行评判,特别是如何进行数量化的评定,并未有明确的标准和评定方法,也未见有其它涉及此类研究的测验工具或评定方法,因而使研究缺乏可操作性,陷于多理论、少实践的状况。

我国教育家卢家楣在布鲁姆的情感目标分类思想基础上,借鉴我国大量教学实践经验,从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和教学中学生情感发展实际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初步构建较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情况的三维度四层次的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分类框架:乐情度即教学能促进学生对其喜欢的程度,4个层次为:接受、反应、兴趣和热爱;冶情度即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程度,4个层次为:感受、感动、感悟和感化;融情度即教学能使学生与教师和周围学生情感融洽的程度,4个层次为:互动、互悦、互纳和互爱。在此基础上卢家楣等人又研制了具有操作性的测评情感目标的工具《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问卷》,此问卷可以作为随堂测评教师的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上所发挥作用情况的工具,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落实情感目标方面提供了客观评价工具,同时也弥补了情感目标领域长期以来主观性评价的缺陷。

2 教学情感目标在不同学科研究的特点

近年来,教学情感目标在不同学科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研究的内容上来看,主要围绕教学情感目标设计,情感目标的达成,实施情感目标的意义等方面来展开。如段新亮等人《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情感目标设计的探讨》;王生《对新课程情感目标问题设计的几点指误与纠正——以2008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为例》等文章都提到了不同学科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石爱国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情感目标》;刘凤娟《论美术情感目标的实施》;张瑜等人《地理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培养》;王文彪《如何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情感目标》等文章都谈到了在不同学科如何达成情感目标。张梅《初中历史课备好情感目标的意义》;李卫霞《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意义》等文章探讨了在不同学科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其中在这三类主题的文章中,又以对情感目标落实,达成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文章最多。这也说明了情感目标的落实与达成的重要性,可以说,情感目标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在情感目标的达成上。

从研究的学科范围发展来看,教学情感目标研究的学科范围呈现出从人文社会学科逐渐走向自然学科的研究;从注重基础学科逐渐走向艺术类学科的研究。情感目标的研究最早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政治等这些人文,基础类学科,现在的研究已逐步延伸到各个学科,呈现多样化的研究趋势。

从研究的领域上看,情感目标的研究领域不断延伸:从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步扩展到了多媒体教学中的研究。如李健等人的《多媒体环境下英语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变化——多媒体环境下外语教学情感目标实现策略研究》。由于多媒体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差异,所以考虑如何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环境的不足,促使教学情感目标的达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教学情感目标研究对情感目标达成的积极意义

首先,教学情感目标内涵的丰富与深化,对于情感目标的设计与达成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于小学生、初中生来说,由于他们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在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达成上就应着重考虑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情感和态度,这对于以后其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次,情感目标分类的深入,为情感目标的测量提供了理论指导,而卢家楣等人编制的《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问卷》为情感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客观的评价工具。运用此问卷我们可以客观真实地了解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达成的状况。再次,教学情感目标达成的策略研究为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情感目标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和指导。通过对这些策略的分析还可以提炼出适合不同学科教学情感目标达成具体策略。最后,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情感目标的研究为情感目标的实施提供更为便利的途径,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因音频资料的欠缺而导致的语境性、情境性不能再现的缺陷。由于学生的社会经历、生活经验相对欠缺,所以能够在教学中呈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一些场景、音乐、图片等,这样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也能激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热情和兴趣,促使教学情感目标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锐.浅析教学情感目标.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

[2] 卢家楣.教学领域情感目标的形成性评价研究.教育研究,2007(12).

[3] 卢家楣,刘伟,贺雯.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心理科学,2007.30(6):1453-1456.

[4] 卢家楣.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分类.心理科学,2006.29(6):1291-1295.

[5] 朱玉芹.浅析新课程的情感目标.科技创新导报,2008(13).

[6] 周家骥,顾海根,卢家楣.情感目标和评价的研究.心理科学,2002.25(6).

[7] 段新亮,陈少奇.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情感目标设计的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8] 王生.对新课程情感目标问题设计的几点指误与纠正——以2008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为例历史教学问题.2008(5).

[9] 石爱国.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情感目标.教学与管理,2008(1).

[10] 张瑜.地理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1).

[11] 王文彪.如何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情感目标.素质教育论坛,2008(10).

[12] 张梅.初中历史课备好情感目标的意义.教育,2008(10).

[13] 李卫霞.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意义.教育艺术,2008(8).

上一篇:浅谈影响俄语教学的重要因素 下一篇:民办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