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教学体态语言运用

时间:2022-06-05 02:14:48

浅谈教师教学体态语言运用

摘 要 教学是教师创造性的活动,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不仅需要靠教师的口头语言,还需靠教师对教学体态语言的成功运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体态语言缺乏重视,甚至出现错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教师教学体态语言的特点与类型;再分析了教师教学体态语言的运用现状;最后提出了一些对其运用的建议。

关键词 教学艺术 教师教学体态语言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eachers'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GUO We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of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

Abstract Teaching is a teacher's creative activity, is an ar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not only needs to rely on verbal language teachers, teachers need to rely on the successful use of body language teaching. However, in reality teaching, most teachers are lack of attention to body language, or even wrong, the student body and mind cause adverse effect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and types of body language; then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teaching; finally mad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its use.

Key words teaching art; teachers'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use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将教学比作一场精彩的话剧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甚至是心灵的震撼,教师定是那舞台上展示才华、挥洒智慧与汗水的演员。精彩的演出,离不开构思精巧的台词,更有演员们真实、自然、协调的体态语言吸引观众的眼,抓住大家的心。有关体态语言的研究证明:在人们的交流中,用语言传达的内容只是一小部分,非语言因素传达的信息高达65%~93%。因而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的语言是传递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对体态语言的成功运用也必然影响着教学的效率或是成败。

1 教师教学体态语言

1.1 教师教学体态语言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察言观色”,因而,教师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细致入微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心灵。教师教学体态语言,具有人类体态语言的一般特征,如具有一定的先天性和跨文化性,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性。

首先,教师教学体态语言具有控制性。教师处在校园环境中决定了教师的体态语言不能太过随意,教师教学体态语言能给学生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而教师教学时不能只顾自己的心情,不顾及课程的内容;不能让感情通过体态随意流泻,给教学活动带来消极的影响。

其次,教师教学体态语言具有选择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选择能支持或修饰口头教授、强化授课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体态语言,减少手插口袋、双手撑讲桌等无意义的体态语言,避免出现哈欠连天、精神涣散等类似的消极体态语言。

最后,教师教学体态语言具有学科性。舞蹈、体育等科目,体态语言适应频率最高,教学的实现主要依靠教师体态语言的示范。语文、英语等科目,教师可以使用体态语言再现情境、演示情节,塑造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数学、物理等科目使用的体态语言则有较突出的说明色彩,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那么枯燥。

1.2 教师教学体态语言的分类

(1)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教师象征性体态语言是教师的体态语,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用来传递信息,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的并具有固定的含义。教师象征性体态语具有通用性,有约定俗成的含义,如老师在提问后,不叫学生的名字,用手朝着学生指一指,被指的学生便知道是在叫自己来回答问题。教师常用的象征性体态语言有三种:指势语,掌势臂势语和头势语。同时,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着教师不可以使用带有蔑视、辱没学生人格尊严的体态语言。例如斥责性食指点动或是威胁性拳头等,不仅容易给学生的身体带来损害,更容易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2)教师说明性体态语言。教师说明性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于解释、说明、描述人物、事物的身体动作或态势。教师说明性体态语言与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总是为了帮助说清口头语言难以说清的某些内容;教师可以为了说明某些教学内容而提前设计、创造特殊的体态动作;同时,说明性体态语言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有特定的语境才能被学生理解并接受。教师说明性体态语言可以用来描摹人物和事物;既可以强化口头语言的表达,让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又可以防止外在因素对学生的干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运用教师说明性体态语时要忌多而杂乱,同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具有美感和艺术性。

(3)教师表露性体态语言。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内心情绪、表达情感倾向的体态语被称为教师表露性体态语言。当然,表露内心情感的主渠道是面部表情,因而,教师表露性体态语言主要分为眼势语和面势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体最主要的感觉器官。教师常用的眼势语有环视和注视两种。讲课之前、提问之后、教学过程中、列队之后及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采用环视,静静的环视有时胜过声嘶力竭的叫喊。教师对学生严肃的注视可以让学生自我检讨,亲密的注视可以传达其愉悦的情感。教师运用眼势语时要注意合理分配目光,尽量避免使用消极的眼势语,如盯视、逼视等。

除了眼神之外的面部表情即为面势语。不同的面势语流露不同的情感,可以体现兴趣,也可以体现满意,可以体现亲切,亦可以体现严肃。教师运用面势语时应尽量避免体现出愤怒、蔑视或是羞涩。

(4)教师适应性体态语言。这种语言是教师为了适应某种心理上、生理上或客观环境的需要,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某些习惯性的身体态势。它可以体现出个人风格和习惯。有的教师习惯背手,这既能显示权威也能使自己坦然镇静,给人以严肃的感觉;有的教师喜欢叉腰,这种体态有威胁的性质,容易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还有的教师习惯于将双手支撑在讲桌上,这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是一种较舒服的姿势,但它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容易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

(5)教师体调性体态语言。教师体调性体态语言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身体一部分对另一部分,或身体的一部分对其他物体的动作。它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如摸鼻子、搔耳朵、打哈欠、修饰头发、腿部抖动等,属于指向自身性的体调性体态语行为;用手玩弄粉笔或板擦、抻衣服等则属于指向物体的体调。还有一种是教师体调性体态语言,是教师手足无措、没有信心时的动作,如用脚踢墙,这会损坏教师形象。

2 教师教学体态语言的运用现状

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总在有意无意、无时无刻运用着教学体态语言。教师对其正确、积极的使用会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反之,会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部分地区素质教育的真实写照可谓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大部分教师依旧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只负责灌输书本知识,不注重自身对体态语言的运用。目前,教学体态语言的运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大部分教师对教学体态语言知识的掌握匮乏,对其理解比较片面,大多数教师以为体态语言就是指手势和眼神,并不知道仪表和服饰、甚至体貌、发型也可以传播教师的个人信息,是教师的副体态语言。

其次,一些教师不注重对教学体态语言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只要求自己做到稳站讲台,不苟言笑即可,只按照自己备课的内容给学生讲授,与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缺少体态语言。这样的教学往往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更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次,由于在一些惯有习惯影响下,或是对消极体态语言理解不够充分,教师的消极体态语言在课堂中频繁出现,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由于疲劳便不注重形象,在学生面前打哈欠,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无精打采的印象,还会将疲倦的情绪“传染”影响学生。

3 对教师教学体态语言运用的思考

3.1 在教师的培养塑造过程中重视教师教学体态语言的养成

教育部在规定教师的专业技能时指出:“教师基本功可以看做是属于狭义的教学技能的范畴,一般指教师具有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用普通话说话、讲课、朗读的本领,以及会制作教具、教学挂图,会编写教案、编排板书、画教学示意图,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等。”由此可见,在培养教师时,没有将教师教学体态语言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而提出。同时,无论是在师范教材中,还是在教师培养相关课程中,对教师教学体态语言语言的相关内容都提及较少,无疑这势必会导致教师对体态语言理解的缺失,进而忽视在实际操作中对其的运用。

因而在教师队伍的培养塑造过程中,教育部门在对教师的培养工作中应尽量提及教师教学体态语言的相关知识与运用要点,从而提升教师对体态语言的重视程度,彻底解决体态语言被忽视的局面。如此一来,教师才会对体态语言有所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尝试运用,提高教学质量。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是解决体态语言概念盲点的根本途径。

3.2 灵活运用教学体态语言,营造师生和谐氛围

一些教师对“师道尊严”有片面的理解,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威严,教师必然比学生的地位高,因而他们在学生面前尽量使学生有敬畏之心。因此在不少教学活动中,教师只管死板的传授知识,不注重眼神、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的运用,与学生没有交流,更不会给学生以亲切和蔼的感觉。

事实上,教师若能很好地运用教学体态语言,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从中有所想,有所思,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此外,教学体态语言还能够提高课堂组织管理的水平。例如,学生说话时,教师若直接说:“后边的那个同学请别说话”,不仅打断了自己的教学思路,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代之以温和的目光扫视,既能阻止学生继续说话,也能顺利地继续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管理更有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教师教学体态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让体态语言将更多、更风趣、更生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教学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 张武升.教学艺术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 庄锦英,李振村.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3] 谢圣英.教师教学体态语言美的意蕴探析——以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4).

[4] 薛萍,谢伟.教师体态语言艺术探微[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1).

上一篇:餐饮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探析 下一篇:上海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