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每一个学生

时间:2022-10-24 10:39:00

如何教好每一个学生

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基本工作之一,它以“教好每一个学生”为基本目标,那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做到“教好每一个学生”呢?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教”、“好”、“每一个”、“可行性措施”等方面做些探讨。

一、何为“教”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的心理、思想发展既不是先天就已成熟,也不是完全依靠后天的灌输,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机能水平、心理水平与教育者传授的信息的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这一过程尤为重要,也就是“教”。所谓的“教”是指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它包括教学过程,也包括教育过程,也就是要采取一切措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何为“好”

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师“教”的过程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好”。而对这一过程好坏与否的评价往往要看这一过程是否“教”出了好学生。何为好学生?“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顾名思义,“好学生”就是“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学生”。但我认为,对“好学生”的理解应该更深入、更丰富一些。我认为“好学生”的标准定位应该是:

1.多才多艺,有所专长。

2.善于安排时间,有一定的统筹计划能力。

3.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尊重他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5.生活态度积极、乐观。

如果教师的“教”的过程,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这样的“好学生”,那么教师的“教”无疑是成功的。

三、何为“每一个”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好若干或者一部分学生虽然有些困难,可问题并不大,几乎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能做到,但难就难在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好每一个学生”,关键在于“每一个”。我个人认为,“每一个”即是指全体、所有的,但“每一个”又强调了个体,也就是不能用统一的硬性规定与标准去要求所有人,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与不同特性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能给每一个体带来最大、最好发展的“教”的方法。“每一个”意在强调“所有、全部、集体”、“不抛弃、不放弃”,同时更是强调突出个体。

四、可行性措施

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差异的多样性、普遍性和客观性,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要全面观察、评价、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潜在的素质和闪光点,因材施教,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我国多年的应试教育模式使相当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将学生依据考试成绩分等级,比如“优等生”、“中等生”、“待优生”等。我认为,可以在成绩上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措施,但不应该也决不能仅仅依据单纯的考试成绩就将学生主观地加以“优”或“劣”地区分以至于区别对待。

(一)“优等生”与“中等生”

对于成绩上的“优等生”,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思想、身体、综合能力等,努力地使其“成绩好而不只是成绩好,会读书而不只是会读书”;对于成绩上的“中等生”,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与期望,在学习、思想、身体、综合能力等方面予以关心、帮助和指导,促使其个体更好地发展。

(二)“待优生”

对“待优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令人头疼、伤神的问题,因为各种复杂原因的交织使得这一部分学生在成绩落后的同时往往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对他们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格外重要也格外复杂。

对于“待优生”,我们应该多一点信任,少一些责难;多一分理解,少一点讽刺;多一份关爱,少一点怨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我们真情投入、真心关爱,摈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教师要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感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内心需求,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也要加以肯定,及时给予表扬;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耐心细致地予以热情帮助。

“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师宽容的态度、真诚的爱心感召下,再辅以恰当的教育方法,待优生们一定乐于亲近教师,彰显个性,其学业成绩也必将会有质的飞跃。成绩的进步,又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接受别人,同时也更容易被别人接受,而这一切又将成为他们更加奋发努力的动力……这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当然,仅仅是做到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还远远不够,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与不平常……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好每一个学生”,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毕生努力的目标,“如何教好每一个学生”这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事业,我将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反思与总结。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一中)

上一篇:新时期班主任素质和班风建设 下一篇:培养高中生体育兴趣之我见